——黨的十六大以來迪慶州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10年,滄海一粟;10年,迪慶從雪域高原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回首10年,被稱為“人間仙境”、“世外桃源”的迪慶高原演繹了一個又一個發展“奇跡”。 迪慶的10年,是科學發展的10年、和諧發展的10年、跨越發展的10年。香格里拉品牌,使迪慶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創造力。黨的十六大以來,迪慶圍繞建設全國藏區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示范區目標,全面實施“生態立州、文化興州、產業強州、和諧安州”四大發展戰略,突出發展、穩定、民生三件大事,千方百計抓機遇,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全州經濟社會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邁出了推進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的堅實步伐,創造出令人矚目的“迪慶速度”、“迪慶現象”、“世界的香格里拉”。 黨的十六大以來,迪慶地區生產總值連續跨越40億元、50億元、60億元、70億元和90億元5個大關,2011年達96.39億元,比2006年的35.05億元翻了1.5番。按可比價計算,GDP年均增長19.76%,比十六大時期(2002-2006年)年均增速提高0.2個百分點。人均GDP從2006年的9463元增長到23996元,翻了1.3番,年均增速達20.3%。 如今,迪慶的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旅游經濟齊頭并進,主要經濟指標增幅躋身全省州市前列,經濟增長率在全國30個少數民族自治州和10個藏族自治州中名列前茅。 山川秀麗高原美 迪慶地處“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腹心地帶,全州2300多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都分布在金沙江、瀾滄江流域。保護生態環境,對于確保長江流域乃至湄公河流域的可持續發展顯得十分重要。早在上世紀80年代,省、州、縣、鄉、村幾把斧子同時上山的時候,迪慶的各族群眾就發出了“保護森林、保護子孫后代的生存環境”的心聲。1998年,全面禁止金沙江流域天然林采伐后,迪慶全面停止了兩江流域的天然林采伐,砍樹人變為種樹人,原始森林得到有效保護,綠色成為山川大地的主色調。 黨的十六大以來,迪慶州全面實施了“七彩云南香格里拉保護行動”、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防護林建設、節能減排等工程,進一步加快了全州生態文明建設步伐。“十一五”末,全州單位GDP能耗較2005年下降10.11 %,超額完成了“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全州森林覆蓋率由“十五”末的65.43%提高到2011年的73.95%,提高8.52個百分點。 “發展經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要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發展”“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碧水藍天”,通過一系列項目的實施,如今的迪慶,山川秀美,景色迷人,處處是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 從2001年開始,迪慶從保護、保存、整治和發展入手,幾年間,把一個獨具魅力的迪慶展現給世人。州委、州政府提出建設“高原生態旅游觀光城”的城鎮建設理念,按照“城市園林化,郊區森林化,道路林蔭化,庭院花園化”的目標,加大城鎮綠化、美化、亮化建設力度,打造生態香格里拉,提升香格里拉品牌,創新思路,破解難題。以全社會辦林業,全民搞綠化為動力,以城市、村鎮、道路、單位為綠化重點,積極推進城鎮綠化工程,克服自然條件的制約,先后在原長征路、和平路等主要街道建起了林蔭街道;龍潭河綠色走廊不僅使龍潭河水源得到較好保護,還凈化了城區河流;新開辟的州政協園林等綠化園林滿目蒼翠。經過努力,綠化、環保理念在迪慶各族群眾的腦海中變得越來越清晰,越來越重要。 支柱產業助騰飛 在產業開發中,迪慶更是始終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到首位?!盁o煙工業”——旅游業被列為龍頭開發產業,其他的生物資源開發、水電產業等,充滿了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理念。 迪慶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生物資源為生物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一大批省內外企業家情鐘于豐富的生物資源,他們帶著資金、技術、人才來到迪慶創業、發展,成就夢想。與此同時,州內涌現出一批能人懷揣夢想,建立公司開發生物資源。 迪慶州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依托豐富的生物資源優勢制定生物產業發展戰略,把生物產業作為富民強州的支柱產業來培育,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生物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通過狠抓各項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迪慶生物產業一路高歌猛進,涌現出一批具有一定實力、經濟效益好、產業帶動力強的生物資源開發創新企業,打造出一批名特優生物產品。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迪慶以州慶為契機,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增強發展后勁。2007年,迪慶藏族自治州建州50周年,在中央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我州抓住有利時機,圍繞“生態立州、文化興州、產業強州、和諧安州”的思路,提出了“大力實施大項目,推進大建設、促進大發展”的戰略,實施了一批拉動全州經濟發展的重大項目。投資33.4億元的53個重點項目啟動,一批對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有重大作用的城鎮、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項目先后完工,大項目帶動大發展,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迪慶城鄉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 同時,迪慶搶抓西部大開發、云南“橋頭堡”建設和加快藏區建設的一系列政策機遇,堅持大項目帶動大建設、大建設促進大發展,實施了一批事關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從2006年的42億元上升到2011年的167.8億元,年均增長31.9%。這是全州固定資產投資發展最快,取得成就最為顯著的時期。 普達措國家公園的建成、松贊林寺景區的完善、獨克宗古城的開發、龜山公園的建設、紅軍長征紀念館的落成、香格里拉滑雪場的開發……一批高品位旅游精品項目的成功打造,不僅豐富了香格里拉文化品牌的內涵,還提升了旅游品位,推動了迪慶旅游業“二次創業”,使旅游產業持續升溫,拉動迪慶經濟飛速發展。2011年,迪慶接待國內外游客突破800萬人次,達817.59萬人次,同比增長35.5%,較2006年的330.85萬人次翻了1.3番,年平均增長19.83%;旅游總收入達77.49億元,較2006年的26.6億元翻了1.5番,年均增長23.8%。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壯大,全州城鄉消費市場活躍,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日益明顯。2011年全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5.34億元,較2006年的9.95億元翻了1.3番,年均增長20.56%。 10年來,迪慶依托州內優勢資源,不斷促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三次產業呈現協調發展態勢,旅游、生物、水電、礦產四大支柱產業建設步伐加快,三次產業比重由2005年的19.07:35.68:45.25調整為2011年的8.40:41.70:49.90,四大支柱產業對GDP貢獻率達76%。 特色產業富農家 夏秋時節的迪慶高原桃熟果甜,在德欽縣境內的金沙江畔、瀾滄江邊,到處是葡萄豐收的景象。隨著五年豐產期的陸續到來,德欽縣9329余畝葡萄全面掛果,葡萄作為該縣農業支柱產業的效應已初步顯現。據統計,截止2011年底,全縣葡萄種植戶4457戶,總種植面積9329.1畝,葡萄總產量2500噸,實現農戶收入975.5萬元。按市場收購價3.6元/公斤計算,畝均產生3600元效益,戶均葡萄收益達2188元以上。 香格里拉縣金沙江沿岸土地肥沃,氣候溫潤,種桑養蠶歷史悠久,桑葉肥厚纖維質高,蠶繭韌性較好。然而,這片本應是“魚米之鄉”的土地,由于以往發展經濟門路單一,導致當地農民群眾收入普遍偏低。近5年來,縣里大力投入科技、資金扶持桑蠶產業,目前,虎跳峽鎮、金江鎮、上江鄉的萬畝桑植區內,已有近千農戶靠科技種桑養蠶,改變了生活的面貌。 迪慶特殊的地理條件決定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走特色產業之路是迪慶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黨的十六大以來,迪慶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推進了農業產業化進程。在農業產業布局上,以資源為依托,實行規?;N植、產業化生產,根據不同氣候,已形成金沙江、瀾滄江河谷區,山區、半山區和高原壩區3個農業產業帶。特別是近年來,州委、州政府加大了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扶持力度,專門建立園區,發展特色農業,“產業興村富民”、“一村一業、一鄉一品”,迪慶邁上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快車道。 從過去蔬菜全部靠外運到現在的向外銷售,科技種菜技術推廣和市場拓展取得喜人的成績。農科部門經過10多年來的潛心攻關,“高原無公害蔬菜課題組”成功進行了高寒地區塑料日光溫室蔬菜種植技術研究,采取“自建基地+農戶”的辦法,使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如今,我州已初步建立起了糧油、藥材、葡萄、蠶桑、無公害蔬菜、馬鈴薯、豆類、生豬、牦牛等農畜產品基地,“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使農民從中受益,加快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步伐。 和諧迪慶揚帆起 華燈初上,壇城文化廣場,獨克宗古城的月光廣場、四方街廣場已是人頭攢動。人們個個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老人、小孩,還有不同膚色的游客伴隨著音樂節拍翩翩起舞。這樣的場景天天都能看到。而民族健身舞,也從廣場跳到了社區、從城市跳到了鄉村。 如何讓科學發展觀與千家萬戶的生產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各族群眾中生產共鳴? 一直以來,迪慶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執政為民的理念,讓各族群眾從身邊看得見、摸得著、體會得到的好事、實事中,感受社會和諧,享受社會進步,品味生活精彩。 “在家種地有補貼,孩子讀書發工資,出去打工有人幫,看病有合作醫療,養老有養老保障,家里有自來水,出門有車坐,生活像芝麻開花節節高……”現在,不少農村把這些變化編成新的藏族鍋莊歌詞。 以和諧促發展,用發展促和諧,浸潤著真情實感的安民利民之舉,使迪慶黨委、政府贏得群眾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使香格里拉駛入了人心思進、共謀發展、共創和諧的快車道。農業和科學技術惠民政策、林業惠民政策、教育惠民政策、衛生和計劃生育惠民政策、農村消費惠民政策、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及扶持政策……正是這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讓迪慶廣大農牧民切實受益。 同時,黨的十六大以來,迪慶全面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維護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在全國藏區率先制定了寺院管理、民族團結進步長效機制,連續5年開展了不同主題的千名干部下基層活動,切實加強涉藏外事管理,健全維穩、調處和防控機制,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的破壞、滲透活動,“平安迪慶”建設取得顯著成就,成為全國藏區發展穩定的一面旗幟。 長風破浪正當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十年,不僅是迪慶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更是一個續寫輝煌的新起點。我們堅信,有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有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有全州各族人民解放思想、與時俱進,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開拓進取,站在新起點上的迪慶,一定將與時代同步、與祖國同行,激流揚帆,高歌奮進!把一個富裕、民主、文明、開放、生態、和諧迪慶展現給全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