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接9月11日)
怒江州文化館畫展
怒江虎跳石觀景點 養蜂被稱為甜蜜的事業,云南省農墾集團在怒江將這一產業做大做強。入駐園區內的云南農墾怒江蜂業有限公司與中國農科院蜜蜂研究所合作共建云南省院士(專家)工作站,用國家級實驗室檢測報告為怒江高品質蜂蜜提供數據支撐,建立了企業標準,公司所生產的“百華谷草果蜂蜜”已獲批綠色食品認證。 云南農墾怒江蜂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春良介紹,公司按照純天然綠色食品標準生產,把蜂群放到草果種植基地。花蜜采回來以后,把它運到公司10萬級凈化度的生產車間,進行三次過濾。過濾后,在無菌室進行消毒殺菌,然后進行傳統工藝包裝,加工成生態、綠色、健康的怒江“百華谷”蜂蜜。每年釀造草果蜂蜜50余噸,產值400余萬元,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公司陳列室里的青岡栗苦蜜、野壩子蜜、冬蜂蜜等品種都有不同的味道和效果。 蘭若碧璽博物館在六庫名氣很大,它不僅是亞洲最大的碧璽博物館,也是一個集文化傳承、藝術鑒賞于一體的新興產業展示窗口。在怒江州文聯的安排下,我們專程前往參觀,一睹這個國內首個以碧璽為主題的專業非公立博物館風采。 該館于2023年9月注冊成立,2024年1月11日正式揭牌并永久免費開放。主體建筑為五層臨江結構,建筑面積達1660平方米,陳列逾3萬件礦物寶玉石藏品,涵蓋碧璽、彩云玉等怒江特色礦產。博物館兼具收藏展示、學術研究、文化傳承等功能,試運營期間累計接待游客超30萬人次,并承擔高校實踐教學、少數民族文化保護等社會責任。 館內的工作人員介紹,以前怒江境內因為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發生,時不時有天然的碧璽原礦露出來。民間老百姓家里都有收藏,博物館成立后,四處收藏了這些難得一見的民間珍寶。同時,他們請國內的大師們用原礦設計了許多精美的藝術品。優質的碧璽,每克拉售價達三四千元,有的碧璽藝術品價值已達幾百萬元,館里這些展品不售賣,將永久收藏。“碧璽是墜落人間的七彩仙子,要讓它被更多的世人所了解。”講解員這樣說。 博物館承擔了云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等高校的實踐教學及研究職能。作為“中緬孟印寶玉石文化研究基地”,開展區域寶玉石文化學術交流。2023年獲評“怒江外事參訪重點單位”,承接國際文化考察活動。同時承擔少數民族就業培訓、文創產品研發等。2023年起,博物館通過贊助文化節賽事等方式深化文旅融合。今后,他們計劃創新展覽模式,開展青少年礦物科普教育。 碧璽有上百種不同顏色的原礦,也被稱為愿望石,我們在博物館駐足半天,希望這一珍寶給怒江百姓帶來好運,讓更多的人擁有人生財富。 至此,我不禁賦詩一首: 黃昏入館舍,驚煞俗世人。 紅碧勇似火,藍碧智慧深。 更有西瓜碧,工匠不忍售。 愿望石避邪,虹仙子落塵。 團結奮進的怒江 在怒江州文聯相關人員的介紹下,我們采風團還到怒江州文化館觀看了專題繪畫展。怒江畫社的藝術家們用油畫、中國畫、版畫以及丙烯顏料畫的形式,情聚傈僳族、怒族、獨龍族生活的熱土,創作出獨具特色的作品,反映出作者愛國愛家鄉的心聲。 是啊,在怒江生活的人民,歷史上就有大一統的中華情結,各民族守望相助,寫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怒江在抗戰中作出了不可泯滅的貢獻。“我們攝影愛好者,重走了當年怒江抗戰的遺跡,拍下現場照片,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忘記這段難忘的歲月。”怒江攝影師郭子雄說起這些抗戰故事,眼眶濕潤了。 他說,1942年6月以后,入侵云南的日軍在怒江西岸,與怒江東岸中國軍隊防線形成對峙。怒江各民族各階層人民團結一致,自發組建抗日自衛隊,與中國軍隊一起浴血奮戰,堅守怒江東岸,擊退了日軍的瘋狂強渡和各種進攻,始終不讓日軍跨越怒江。這時,國際運輸航線——駝峰航線已開通,向內地運送了數十萬噸國際援華物資。在作了充分準備之后,為了配合印緬抗日大反攻,遠征軍第11和20集團軍于1944年5月強渡怒江,發起滇西反攻,經過幾個月的浴血奮戰,取得了滇西抗戰的偉大勝利。 六庫渡口那棵百年的攀枝花樹又開紅花了,它見證了怒江抗戰的往事。據《怒江簡史》記載,1942年,中國遠征軍第5軍、第6軍從緬甸潰退,經緬甸野人山翻越高黎貢山,一部分進入瀘水,東渡怒江回國休整,其中約10000余人經怒江西岸六庫渡口東渡。六庫老土司段浩等在怒江東岸六庫攀枝花渡口成立“臨時難民接待站”,幫助從緬甸撤回的中國遠征軍官兵和難民。 這次采風,我們本來計劃去片馬口岸,參觀兩館一碑(駝峰航線紀念館、片馬抗英紀念館、片馬人民抗英紀念碑),因怒江強降雨,有的地方出現了泥石流,沒有成行。但我們相信有機會,還會再來怒江,追憶曾經的歲月。 |


09005240-d83b-47a3-b919-0aa2395138fb.jpg)



382b0ffa-a2c9-402f-a89f-b203c1b1359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