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美麗的雪山。 游客紛至沓來。 精彩的藏族歌舞。 關注點 梅里雪山腳下的藏族群眾通過發展與旅游相關的各種民族文化產業,告別了貧困,迎來了幸福新生活 旅游商機的促動,讓底蘊深厚的梅里雪山文化得到了發掘和傳揚,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在新時期煥發了新的生機 早晨6時,天剛蒙蒙亮,梅里雪山正對面的飛來寺觀景點已經聚集了200多位中外游客,等待著觀賞激動人心的雪山日出。晨光中,七八個藏族婦女已經早早地開始忙活著她們的小生意,正熱情地招呼著外地游客。許多游客都向她們購買了祈福的紀念品,制作精美而又具有雪山藏地文化風味的各種小商品受到了大家的歡迎。神奇的梅里雪山不僅吸引來了眾多的游客,也讓山腳下的藏家兒女在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的同時能使其轉化為經濟效益,日子越過越紅火。 雪山兒女心靈手巧 千百年來的生活實踐,梅里雪山下的藏民創造出了一套適宜于自然環境的生產生活方式,他們的衣著、用具、房屋以及制作酥油茶、揉糌粑的工藝等,與其他民族迥然不同,這也正是德欽最大的魅力所在。 在德欽縣城,記者遇到一群游客在藏族姑娘卓瑪開的服裝店里選購藏裝,先來的顧客見到又有人來光顧,以為要和她們搶購,馬上把店里不多的幾件衣帽都抓在手里,全都買走了。卓瑪說,她制作的既是藏裝,又是民族工藝品,隨著游客的增多,生意越來越好,去年從外地批發來的一大卡車布料快要用完,過幾天又要去進料了。她還自豪地告訴記者,她的主顧除了有國內北京、上海、廣州、天津、貴陽、昆明等地的客人外,還有來自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的外國游客,她做的藏裝已經賣到國外去了。卓瑪和她的同行們延續著傳統的民族手工藝,借助旅游熱,把古老的民族傳統工藝賦予新的內涵,隨著游人的腳步,遠走他鄉,擺進大雅之堂,也讓更多的人了解了這里悠久的民族文化。 在奔子欄村,記者走進藏民扎巴家,他家幾代人都擅長制作藏式折桌、糌粑盒等,他自己的家里裝飾得富麗堂皇,兩院總面積為1000多平方米的藏式房屋,雕梁畫棟,充滿藏家風味,而各色家用電器也一應俱全,主人家的生活在延續傳統中又透著現代的氣息。主人家介紹說,一家人都是靠加工木碗、折桌等當地藏族傳統家居用品謀生的,近年來隨著旅游升溫,這些原本是藏民家中普通用品的物件成為了廣受游客歡迎的手工藝品,所以他家的生意也是做都做不完,這座漂亮的大宅子就是靠這些以前覺得不起眼的小物件掙來的。 據介紹,奔子欄村從事民族工藝品加工的人家有80多戶,年產值接近千萬元。8年前,扎巴看到中外游客蜂擁進梅里雪山,便帶領全家人重拾祖傳的手藝,從別人手中把粗料收購過來,經過無數道整形、打磨、上彩,就成了既實用又美觀的工藝品,遠道而來的客人通過銷售門市,直接找到家中,一是欣賞,二是購買。如今,扎巴還帶出了10多個徒弟,有些弟子的手藝超過了他,掙的錢比他多。如今,村民都認識到,游客看中的不但是他們的手藝,更重要的是他們做出來的手工藝品中所蘊含著的文化內涵,所以他們現在在制作手工藝品的時候都更加注重對傳統民族文化的表現和展示。扎巴說,想不到民族文化也是巨大的財富,這是老祖宗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我們一定要把它發揚光大。 藏族漢子洛桑扎西經營的德欽縣民族用品開發有限公司,主要開發生產旅游民族文化產品,是一個集設計、生產、營銷為一體的富有藏民族文化特色的民營企業。洛桑說,他家祖祖輩輩傳承著藏銀制作工藝,現在已是第14代了。他的產品在造型上繼承和發揚了傳統特色,并汲取了藏族青銅、響銅和中原青銅文化的寶貴藝術營養,博眾家之長為己用。工藝上,他把藏族古老的雕塑技藝和現代先進技藝相結合,在充分體現各種金屬配方和著色特點的前提下,輔以簡潔精練的裝飾圖案,使產品達到藝術的完美統一。他的作品曾榮獲“全國工藝美術優秀作品獎”,并被國家博物館收藏,他本人也被省人事廳、省文化廳、省鄉鎮企業局授予“高級工藝美術師”稱號,還被評定為高級工程師技術職稱,而公司目前年營業額也達到了100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