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奧林匹克公園向社會開放,以鳥巢、水立方為代表的奧運場館緊抓后奧運契機,逐步開展賽后運營,在場館參觀開放、體育文化活動、產品開發、品牌推廣等一系列工作中成績驕人。2月19日,從奧林匹克公園了解到,鳥巢、水立方兩大奧運場館未來的規劃已經明確:鳥巢將由單一的運動場館轉型為以精品旅游、高端演出以及大型文化體育賽事等為一體的多功能產業基地;水立方將成大型文藝演出場所。 308萬余人次參觀鳥巢 鳥巢自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累計參觀客流量308萬人次,其中“十一”期間約42萬人次、春節期間約16萬人次;與奧組委等合作開發紀念品400余種,已推向市場130種,實現收入1000多萬元;成功舉辦“體味奧運、歡度新年、牽手鳥巢”等各類活動14場,觀眾和參與人數近30萬人。2009年,鳥巢內部將重新裝修改造,并將于2009年上半年正式推出首場商業演出。 據介紹,鳥巢商演主要分為日夜兩場,其中日場演出主題定位為“刺激、歡樂”,夜場則通過精品劇場秀表演吸引游客前往欣賞。目前已經確定的演出節目包括“六一”兒童節當天的大型兒童音樂劇以及8月7日至8月9日連續三天推出的張藝謀版大型歌劇《圖蘭朵》。同時,正在籌備國際足球邀請賽、場地賽車、鳥巢旅游精品線路開發等活動。 此外,位于鳥巢3層和4層的環型奧運主題餐廳以及150個看臺包廂也將進行裝修改造。奧運主題設計細節無處不在。占地1萬平方米的奧運主題餐廳將以北京奧運會的籌辦、建設等時段進行特色主題設計,向人們展示鳥巢自開工建設以來各個不同時期的精彩瞬間;150個看臺包廂經過改造后再出租給單位或個人使用。 為了實現鳥巢的良好經營,今后場館將會按照市場需求,定期調整經營方向,通過自身運營實現收益,同時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水立方將成大型文藝演出場所 與鳥巢一路之隔的水立方賽后變身也將出現新動作。為了給水立方的市場化經營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競賽功能區將會“瘦身”,改造后只占總面積的21.4%。 在創建奧運精品工程的同時,水立方團隊積極開展賽后經營工作。奧運會、殘奧會剛剛結束13天,水立方就推出了一場“夢幻水立方”大型水景聲光音樂會,截至2月9日共演出69場,開創了在奧運場館內舉行駐場文藝演出的先河,成為首個舉行大型文化演出的奧運場館。 水立方自開放以來累計接待參觀客流量170萬人次,其中“十一”期間約12萬人次、春節期間11.2萬人次。為了體現奧運場館的公益性,水立方還針對中小學生、軍人、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常年半價優惠,最近還推出了特定日期免費參觀的活動。 在場館改造上,觀眾席上的1.1萬個臨時座椅將于2009年全部拆除,從而實現內部場地的有效利用。據介紹,水立方共有座位1.7萬余個,其中包括6000個固定座位和1.1萬個臨時座位,而承接國際大型游泳賽事一般只需要6000個座位。改造后的水立方將成為一個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務的綜合場所,游客不僅可以在里面觀看世界頂級比賽和演出,還能享受各種美食和超酷游戲。 2009年,水立方將繼續對大眾開放,廣受歡迎的“夢幻水立方”經過調整之后,有望在下個月開展第二輪演出。同時,游泳區和健身區也有望早日對公眾開放。為了不影響游客前往參觀,水立方的內部改造將會分區域有序進行,期間不會閉館。 奧運場館全部“轉型” 奧林匹克公園是北京最大的奧運場館聚集群,有鳥巢、水立方、國家會議中心擊劍館等在內的10個競賽場館。如何實現賽后奧運場館的可持續發展,奧林匹克公園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奧運場館2009年將會全部“轉型”,“主要定位為文化展示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高端產業基地、休閑體驗基地,以及體育、演藝、會展、旅游服務等產業。” 借鑒國外歷屆成功舉辦奧運會城市經驗,除了籃球館、足球場之外,不少規模較大的奧運場館都會面臨“后奧運”的難題——無法做到商業化運作與社會化利用的有機結合。“單靠承辦體育賽事以及參觀門票收入,基本上不能維持場館的正常運營。”據介紹,目前中心區的一些場館已經開始對內部進行裝修改造,并積極與國內外知名經紀公司和中介服務組織對接。(來源:首都之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