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茸七林正在制作陶器。 一年5000元左右的收入,對于格茸七林一家6口來說,日子過得的確辛酸。 2012年前,格茸七林還不得不在農閑時外出務工,靠打工收入補貼家用。 在香格里拉市尼西鄉湯堆村,跟格茸七林一樣的家庭,還很多。 交通不便,讓村子與外界聯系甚少,不銹鋼制作的生活用品也難以流入。土陶制品,倒是家家戶戶通用。 今年51歲的格茸七林回憶,那時自己有空也會做點簡單的土陶,類似茶罐、土鍋,一是自給自足,二是可以拿部分到集市上賣點錢,“不好賣,樣式單一,基本都是日用品,村民需求不大”。 土陶成品 2012年開始,當地旅游興起,交通條件得到改善。游客的涌入,讓土陶的市場需求擴大,很快,尼西土陶成為備受游客青睞的產品。 格茸七林也借“旅游”的東風,做起了土陶,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因為有基礎,格茸七林做的土陶銷量不錯,一年下來收入可達3萬元。“相比以前,日子好過了太多”。他說,“土陶制品也從形式單一到種類繁多,除了日用品外,現在還有許多裝飾品,可供收藏。” 香格里拉市尼西鄉湯堆村全景 也是在2012年,格茸七林當起了師傅,徒弟就是他的兒子洛桑五安。“我做的東西算不上頂尖水平,但教他還是綽綽有余了。”他害羞地說,“現在我們兩個人做陶,一年下來的收入有8萬元左右,比種地高得多。” 如今,在湯堆,像格茸七林家一樣,靠制陶走上致富路的人,也有很多。 云南網記者 羅浩 趙崗 陳創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