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樹一幟的傈僳族風情文化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 發布時間:2008-06-08 09:18:43

  維西是全國唯一的一個傈僳族自治縣,傈僳族人口有7.98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54.96%,是全國傈僳族人口最多的縣。境內的傈僳族在高山峽谷、大江大河之間繁衍生息,與險惡環境的抗爭中創造了獨具特色的傈僳族風情文化。維西傈僳族風情文化因其原始性、古樸性、自然性,形成了寶貴的民族文化奇葩,它與全州各民族文化一起構成了豐富多彩的迪慶香格里拉文化。

  飲食文化

  傈僳族飲食文化極其豐富,有闊耍俄勒、苦蕎粑粑蘸蜂蜜、琵琶肉、秈米粑粑、清水煮乳豬等美味佳肴。

  “闊耍俄勒”意為苞谷稀飯,制作方法為:從苞谷稈上掰下青苞谷煮熟,用手磨或碓臼將苞谷粒褪皮,撒上用火烤過的食鹽,摻上四季豆,與臘肉或琵琶肉同煮,加上竹葉菜作底料,食之香氣四溢,營養豐富。傈僳族的腌制工藝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傳統,其腌制的琵琶肉,味道鮮美、風味獨特、肉色透明,可煮可燉,是傈家待客的珍品。秈米粑粑是體現傈僳族風土人情、圖騰崇拜的風味食品,它既是祭祀的主品又是過年的主食,5個一摞,10個一堆,祈求神靈祖先的保佑,祭祀完畢,秈米粑粑又成了射弩的獎勵品,為射弩比賽的優勝者所得。

  服 飾

  清朝乾隆年間余慶遠所著《維西見聞錄》曾對古代傈僳族衣著服飾作過詳盡記載:“男挽髻戴簪,編麥草為纓絡綴于發間......褲及膝、衣齊褲、出入常佩利刃,婦挽發束箍,盤領衣系裙褲。”據考察,現代傈僳族中尚保持著“編麥草為纓絡綴于發間”的傳統僅有維西縣境內瀾滄江流域的傈僳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被大山阻隔的傈僳族這種服飾流派基本沒有受外界影響,較完整地保留了古羌人的服飾風格,這種服飾也是當地傈僳族跳“阿尺目刮”的服飾。受多種民族雜居、多種宗教文化并存的影響,維西傈僳族服飾既具有民族特征,又具有地域特點。

  傈僳族婦女服飾非常美觀大方。樣式主要有兩種:一種上著短衫,下穿裙子,裙片及腳踝,裙褶很多;另一種上穿短衫,下著褲子,褲子外面前后系小圍裙。婦女的短衫傈僳語稱“皮度”,短衫長及腰間,對襟,滿圓平領,無鈕扣,平素衣襟敞開,天冷則用手掩,或用項珠、貝、蚌等壓住。有的袖口以黑布鑲邊,衣為白色,黑白相配,對比強烈。傈僳族婦女普遍穿右衫上衣,麻布長裙,已婚婦女耳戴大銅環,長可垂肩,頭上以珊瑚、料珠為飾。年輕姑娘喜歡用綴有小白貝的紅線系辮;有些婦女還喜歡在胸前佩一串瑪瑙、海貝或銀幣,傈僳語稱這種胸飾為“拉白里底”。有的在海貝上刻有簡單的橫豎紋或鉆以小圓孔。有些貴重的胸飾可值一至二頭黃牛。有些婦女不穿長裙而穿長褲,腰間系一小圍裙,青布包頭,耳戴小珊瑚一類的飾品。婦女均喜在上衣及長裙上鑲繡花邊,行走時長裙搖曳擺動,色彩翻飛,非常漂亮。女子年幼時,頭頂留三個尖角發,此后逐年增多,到十五歲蓄滿。頭頂用羊毛織成的帶子編成的斗帽,傈僳語稱“吾底”,維西傈僳族婦女一般裹頭帕頭巾,上綴貝殼、料珠,與怒江所戴的“歐勒帽”不同。瀾滄江一帶傈僳族婦女在額前戴一串齊眉粒珠,別具風采。有的上衣內穿白底黑紋短裝,外罩大紅或深黑色坎肩,下系百褶裙,有的在裙外面再系上風格獨特的刺繡圍腰。百褶裙分兩種,長裙拖到腳面,短裙及膝,著短裙則要裹上綁腿。

  傈僳族男子都穿麻布長衫或短衫,褲長及膝。有的以青布包頭,有的喜蓄發辮纏于腦后。頭人或個別富裕之家的男子,左耳戴一串大紅珊瑚,以示在社會上享有榮譽和尊嚴。所有成年男子都喜歡左邊佩砍刀,右邊掛箭包,箭包多以動物皮縫制,腰系一長帶子。維西傈僳族男性有的頭戴羊毛氈帽,形狀有船形和圓頂寬帽沿兩種。青年穿白底黑紋大襟短衣,老年穿大襟長衣,或夏著短衫、冬著長衫,中間系麻織花腰帶。傈僳族男女都喜好斜挎縫制精細、刺繡精巧的“臘表”(一種挎包),喜歡系綁腿。男子外出身必背長刀和駑弓箭包。

  歌 舞

  在絢麗多姿的傈僳族歌舞中,要數阿尺目刮、瓦器器最具有代表性。

  阿尺目刮瓦器,意為“山羊的歌舞”,發源于維西縣瀾滄江流域,是一種群眾自娛性舞蹈,其特點為不用樂器,自始至終踏歌起舞,樂歌以領唱和伴唱合成,每一樂曲開頭,都有一個無唱詞內容的起音,其音顫抖悠揚,宛如曠野里山羊的悠悠長鳴,參舞者分男女兩隊,每隊有一名領唱者,其余合唱,唱詞內容十分豐富,可從遠古洪荒的神話傳說唱到身邊的生產生活,可承襲前人留下的唱詞,也可即興自編自唱,如果男女兩隊的領唱者旗鼓相當,往往一場“目刮”,唱幾天幾夜尚不能絕。“阿尺目刮”的跳法一共有十多種,其動作及聲音都明顯模仿山羊及游牧生活中的一些瑣事,具有濃厚的原始性和自然性,它再現了土著民族在大自然的恩澤中對生活充滿希望,以其顯著的獨立性和多樣性為一體用音樂和舞蹈的形式表達了傈僳族人民熱愛、向往大自然的質樸情感,講述了本民族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的發展歷程。同時,“阿尺目刮”涉及傈僳族人民婚喪嫁娶、節日喜慶、歡慶豐收、喜迎賓客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這個角度講,傈僳族人民在以“阿尺目刮”為媒介與大自然的情感交流中,同步實現和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 “阿尺目刮”作為有較高藝術價值的民族歌舞載入了《中國民間舞蹈集成》。

  “瓦器器”意為踏腳起舞,俗稱跳腳,是一種群眾自娛性廣場舞蹈,全縣范圍內均有流傳,舞蹈隊型為大圓圈,參舞者手牽手按順時針方向轉動,需挺胸、平視前方,動作的韻律和變化多在腰、臀以下,跳法以跺、踢、悠踢、抬腿等動作為主,舞蹈共由十八段組成,表現了《你當擺本》(古歌彈唱詞)中關于傈僳族起源、發展的神話傳說,堪稱傈僳族的音樂舞蹈史詩。其特點是:音樂與舞蹈和諧一致;舞蹈節律鮮明,剛柔兼濟、張馳疾徐、錯落有致;整個舞蹈以“提托瓦”為基本動作,在此基礎上反復派生其他動作。除此之外,縣境內還有“阿樸比瓦克”(蘆笙舞)等傈僳族歌舞。

責任編輯:和玉鳳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软件 |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永久在线|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不卡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 | 四虎一影院区永久精品|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糸列| 热99RE久久精品这里都是精品免费| 亚洲啪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国产亚洲Av综合人人澡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一区|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网站| 国产精品熟女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高清|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虚拟VR| 国产精品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2022年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97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区艳妇糸列短篇 | 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99精品众筹模特私拍在线| 99精品视频观看| 亚洲国产一二三精品无码| 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久久| 国产精品青草久久| 在线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老子午夜精品无码| 熟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性色|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精华液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1024永久免费视频| 91精品国产高清|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