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詞戲方言文化元素芻議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吳成虎 發布時間:2008-09-17 09:22:56

《刺字》劇照 周興/攝

  語言是文化的忠實載體,其本身又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蘊含著廣博厚重的文化元素。作為地方上存在的方言,自然與地方文化有著“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內在聯系和難以割舍的親緣關系。本文擬用文化研究與語言研究相結合的方法,試就全國珍稀地方劇種之一的維西大詞戲的方言文化元素論述它的形成及其所具有的方言文化特色。

  一、從方言文化角度探討大詞戲的形成

  關于維西大詞戲的起源、形成和流傳問題,如果僅靠文獻記載和口碑資料去加以論證,難免產生局限性,從而難于做到詳實無誤和準確可靠。戲曲常識告訴我們,地方戲的本質特征是用方言演唱,其生命就植根于廣博厚重的方言文化沃土上。

  因此,如果我們能從方言文化的角度入手去研究探討地方戲的發展史,那么一些長期以來眾說紛紜的疑難問題常常能夠柳暗花明?!洞笤~戲志》(鄧虹、李汝春主編,1993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在這方面就曾做過有益的嘗試。

  一般說來,民族共同語地方變種即方言的形成,是一地土著民族語與遷入移民所操方言相互交流、融合、創新的結果,這一過程大約需歷經三至四代人的時間。維西縣城是于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新開辟的治所,沒有土著漢族人口,語言的交融主要是城內移民之間的漢語方言交融,其次是移民語與周邊土著少數民族語的交融。由于縣城移民主體是營兵,并且來源較為整齊,因此維西漢語方言形成的時期會適當往前一些,約在乾隆末年至嘉慶年間。此后的一段時期,應當是移民帶來的戲曲樣式逐漸向大詞戲演化的關鍵時期。

  中國戲曲發展史告訴我們,一種或多種戲曲樣式,由于人口遷徙而從移民遷出地流傳至移民遷入地后,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必然要有所表現和傳播,勢必要與移居地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生接觸(甚至碰撞)、融合,致使某些戲曲樣式因與移居地方言文化元素有機融合,使用方言演唱而形成移居地所“獨有”的地方劇種。維西設治建城后,大量漢族人口流入,他們帶來了相同或相異的異地文化,其中就不乏諸如弋陽腔這樣的高腔戲曲。

  據史料記載,維西縣城在乾隆年間就有戲曲活動。這種活動在不斷延續過程中,與維西漢語方言形成的全過程結伴攜手前行,相互接觸,彼此融合,終于在嘉慶末年使用穩定的維西漢語方言演唱為標志,完成了用原移民方音演唱到用維西本土漢語演唱的重大轉變,為大詞戲的誕生鋪平了道路。

  此后,再歷經道光、咸豐、同治三個時期,已能熟練自如地把方言文化元素全面滲透、融入到這種發生了質變的戲曲的音腔、賓白、唱詞之中,最終于光緒年間由劉超績、劉師恕父子改編劇本,冠以劇種名稱而定形并流傳至今。

  二、大詞戲的方言文化特質

  通過研讀大詞戲現存劇本(特別是手抄本),觀看大詞戲演出,玩味大詞戲,我們不難發現蘊藏于其中的維西漢語方言文化元素及濃郁、厚重的地方文化色彩。

 ?。ㄒ唬?、大詞戲的方言音韻特色

  大詞戲的方言音韻特色主要體現在用方音道白(用維西漢語方言語念調、說賓白書面語)、唱腔依維西漢語方言聲調行腔或采用裝飾音等把聲調巧妙融入唱腔曲調的音腔中以及唱腔曲調客觀跟隨或主觀吸納維西民間歌謠和音樂而發生一定變化三個方面。

  其中,關于維西方言聲調與大詞戲唱腔曲調互聯共融問題,由于曲調音腔中的音高成分與唱詞聲調音高變化關系奧妙,別具音韻魅力。

  1、用維西方音道白、唱詞。

  為維護和保持中國戲曲的“典雅”特色,大詞戲的賓白和唱詞(包括改編者所改編過的)大多使用漢語書面語,演出時演員一般也不將這些書面語簡單口語化。但是,無論念、唱,演員都清一色使用維西方音,提高了戲曲可聽性,激發了觀眾親和感,從而使他們在濃烈親切的鄉音氛圍中受到感染而引發共鳴。

  2、唱腔依方言聲調行腔,曲調隨方言聲調變化。

  音樂知識告訴我們,任何一種民族的音樂,曲調旋律基本上是以這種民族的語言音節的固有特點為基礎的。由于漢民族語言音節(漢字)的不同聲調還有辯義作用,因而以其為基礎而變化的漢族音樂旋律顯得更明顯、更突出一些。作為漢民族共同語地方變體的維西漢語方言,其單音節(字)的聲調有陰平(調值44,半高平調)、陽平(調值31,中降調)、上聲(調值53,高降調)、去聲(調值213,低降升調)。

  主要特點是以中平調、中降調為主,調類平直簡明。大詞戲用維西漢語方言演唱,其唱腔免不了要受到該方言聲調的影響。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唱腔曲調旋律音調跟隨方言聲調而變化,或把方言聲調隱蔽地融化在唱腔曲調旋律的音高變化之中。如在具體行腔時,有時先揚出字音聲調,再回到原有旋律,有時在旋律進行中用音高唱出字音聲調,有時采用變宮方法使旋律與字音聲調相吻合,有時又由字音聲調引出新的音調而使同一曲牌唱腔的旋律和音階結構產生新的變化。

  3、唱腔曲牌受維西民間音樂影響而發生地域變異乃至創立新曲牌。

  大詞戲唱腔曲牌及其曲調,系我國傳統音樂的高腔系統,絕大多數是因移民因素從外地傳入的,由于高腔音樂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和傳播力,故在維西漢語方言形成之前,當有由移民用自己原操方言演唱的活動。史載,縣城乾隆年間的戲曲活動,極有可能是演唱這種高腔音樂。

  這些曲牌曲調在維西漢語方言的形成歷程中,特別是在形成之后,經與維西漢語方言文化中的民間音樂長期交融,逐漸產生了地域變異,最終演化為富于維西地方特色的唱腔曲牌而流傳至今。

  其中最為典型的有“花藍調”、“甘州歌”、“栽秧調”、“宮化捷報”等。“花籃調”的樂曲音調與維西民間廣為傳唱的傳統民歌“放羊調”的樂曲音調酷似,足見兩者之間的關系?!案手莞琛迸c維西民間曲藝“漁鼓調”在曲調上有著相同的甩腔特征?!皩m花捷報”開頭的打擊樂與維西洞經音樂曲牌“吉祥音”過門有著基本一致的打擊方法。而曲牌“栽秧調”則純粹是從名稱到曲調均完全借用維西民歌的創新曲牌。(未完)

責任編輯:和玉鳳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精品另类激情久久久免费|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蜜|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91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 亚洲一级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男包| 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在线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97久久人人超碰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亚洲福利|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暖暖| 色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AV天美传媒|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人妻少妇无码精品视频区| 四虎影视精品永久免费|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夫| 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日本| 亚洲?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片老|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高清 | 久久精品国产日本波多野结衣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9i9精品国产免费久久|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2021在线观看视频精品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精品美女在线观看|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久久久久久久久66精品片| 91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 国产AV国片精品|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国产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