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歌載舞的34位老奶奶。 頭戴披星戴月,身著納西百褶裙,唱起“阿里里”清脆悅耳、跳起納西舞蹈輕快自如,34朵最小60出頭、最大已奔80的“納西花朵”綻放在水甲村里,用她們的精神追求構筑起和諧安康的家園。 在三壩鄉水甲村72歲的和冠勛家,這34位老奶奶正在進行一月一次的聚會。和冠勛告訴記者,這34位老奶奶家中的年輕人基本上都在外務工,家里只有老人和小孩,平常都是自己一個人在家,是村里的“留守老人”,難免會感到孤獨。而當“二月八”、“賽歌會”等活動在村里舉行時,沉寂的山村就會沸騰,從小耳濡目染這些歌舞的老奶奶們開始成為了村里節日的活躍分子。 “賽歌會”上,這些老奶奶熟練地展示著納西族制草衣的技藝;“二月八”上,她們唱著古老的納西調。從節日到日常生活,老奶奶們成為了納西族歌舞文化的一張名片。她們用舞蹈、歌曲影響著水甲村里村民,在她們的帶動下,村里先后成立了中年和青年兩個民間文藝團體。“自從組織了這樣的一個團體后,我們的生活很充實,有了這些老姐妹們唱唱跳跳的日子,身體健康了,心情也好了許多。 當老奶奶們用納西語唱起《共產黨來苦變甜》這首她們集體自編的歌曲時,老奶奶們回憶起她們在舊社會里,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她們說,如今國家政策好了,34位老人基本都拿著養老保險金,這筆錢對她們來說無非是生活中的”甘霖”。她們還會開展一些有意義的工作,在紅、白事里,她們都會自發組織去唱一些適合場景的歌曲,有的時候還將漢語歌詞翻譯成納西歌,表達對社會的感恩。 34位老奶奶還有一個心愿,那就是村里目前沒有一個活動場地供給她們,她們希望政府能幫助她們解決這個問題。 記者手記:在下鄉采訪中,記者在村子里面經常看到的大多是些老年人,村子里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農忙大忙、農閑大閑,這成為了村子里的現象。水甲村34位老奶奶雖然行動不再輕快,但她們依然永葆一顆熱愛家鄉山水的心,發揮余熱,充實了精神生活,迎來了最美的“夕陽紅”。(陳義 和金蓮 卓瑪拉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