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子”,其實就是藏民族特有的樂器,形狀像二胡、京胡,只是共鳴箱稍大于二胡或京胡,制作方法也與二胡、京胡相似。弦弓比二胡、京胡短,琴弦選用馬尾,弓選用當地韌性較強的藤條,去皮握成弓狀、晾干,將馬尾固定到弓的兩端即可使用。“弦子”的音域高于二胡,音色與二胡也有較大區別。弦子的曲調明亮悠揚,委婉豪放,旋律歡快流暢,節奏鮮明。基本的音樂結構分為二樂句、四樂句,通常是一個曲調,多段歌詞反復吟唱。 跳弦子時,先由男弦子手單獨一人或多人邊拉弦子邊唱弦子曲,邊拉唱邊延順時針方向緩慢按固定的弦子舞步挪移步子。開場時,往往以舒緩的曲調伴以輕巧的舞步,男演員的舞蹈動作主要表現在兩腿的提、踏和轉體上。而女演員則上、下肢有機配合,以擺步、雙扭步、墊步跳、雙手繞、單扭步、左右悠腿、前后點步輾轉、前踏后撤等。舞蹈動作豐富,舞步變化多端。隨著弦子曲節奏的變化漸漸加快舞蹈節奏,一段弦子舞,常常是以開場時的舒緩,漸漸加快節奏,在最高漲過后結束。一段舞蹈結束后稍作休息便進入后一舞段。 跳弦子舞,由執弦子的男演員領唱、領舞,女演員跟隨其后,在弦子的伴奏下邊歌邊舞,隊形一般情況下是男女演員圍成圓圈繞場表演。弦子曲屬于諧體民歌,每首曲子實際上都有相應的曲牌名,這有點像宋詞的詞牌名一樣,弦子舞的舞蹈動作變化不是很明顯,變化主要體現在曲子上,根據弦子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和吟唱對象可分為:迎賓、相會類的弦子曲,這類弦子曲以表達對天、地、人的景仰、祝福和誦贊。以抒懷長者、老人和對家鄉贊美類的弦子曲,這類弦子主要通過對孝順、體恤、關愛長者、老人的人文表達,禮贊藏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以表達青年男女之間愛慕之情和純潔真摯友誼類的弦子,這類弦子曲的內容包括對相識、相知、相會、相戀、離別的經歷,緣份反映人生的悲歡離合。無論哪一類的弦子曲都蘊含著深刻的世間情愁、人間概況,給人以啟示,有很強的感染力。 弦子的歌舞有其內在的秩序。通常是先唱頌歌、友誼歌,最后才表演對歌,對歌時男女雙方一問一答,通常帶有一較高低、一決勝負的意味,對歌激烈、局面僵持、難決雌雄時,則由一名德高望重者站出來調停,專門演唱一曲勸解歌,歌畢,男女雙方頓時欣然而散。 因為弦子舞形式靈活,趣味橫生。每逢佳節、喜事或重大集會,村村寨寨都歡聚一堂,男拉弦子,女舞長袖以抒村寨之意,以賀朋友之喜,以祝鄰里之福。男方以展示拉弦子的技巧和功力,女方則彰顯飄逸的舞姿和清亮的歌喉。一問一答,且歌且舞中傳達著藏民族樂觀向上,豁達開朗的內在氣質。 弦子歌詞結構多為六音、三頓的“協體”格式,也有七音四頓、八音(或九音、十音)五頓的“魯體”構式。即興創作的歌詞保持了極高的藝術水準,弦子歌手們十分擅長類似古時《詩經》所用的賦、比、興手法,也擅長從日常生活中信手拈來豐富巧妙的比喻。因而,弦子曲的內容表現得格外豐富,不僅以此來抒發含蓄優美的情感,還能完成樸素自然的敘事。難怪弦子舞會受到藏民如此推崇和喜愛,它的魅力既體現在輕柔優雅、耐人尋味的特點上,又蘊含在豪放灑脫,不落俗套的風格里。(作者:李志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