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慶地處“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的核心區,旅游資源集雪山、峽谷、高山草甸、宗教和民族風情為一體,構成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和睦相處的“香格里拉”勝境。自然與人文、寧靜與深邃、優雅與壯闊、古樸與現代風韻天成,尤其是歷經自然和歷史的滄桑熔鑄而成的以藏文化為主體的多元文化沉淀,蘊藏著十分豐富的內涵,令無數中外游客流連忘返。 這里不僅有享譽世界的梅里雪山、虎跳峽、白水臺、納帕海及中國大陸第一個國家公園“普達措”;有康藏十三林之一的噶丹·松贊林寺、神奇的日光城尼旺宗和美麗的月光城獨克宗,有中國最佳民族風情名鎮——香格里拉建塘鎮,有南方絲綢之路——茶馬古道;還有高亢嘹亮的草原牧歌,激情飛揚的熱巴舞,豐富多樣、巧奪天工的藏飾、木雕、陶制品,雪蓮花、冬蟲夏草等藏藥,酥油茶的濃香、青稞酒的醇烈、康巴人的熱情……近年來,迪慶以“香格里拉”品牌為核心,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及境內壯美自然風景為依托,堅持推動旅游與文化深度融合發展,不斷充實豐富“香格里拉”品牌文化內涵,一個以文化為內容,旅游為載體的文化產業初步培育形成,并呈現出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迪慶境內有14個世居民族,千百年來各民族友好交往,和睦相處,同時,迪慶又處于連結祖國內地和廣闊藏區以及鄰國的茶馬古道要沖,迪慶各民族既保留了自己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同時也吸納著祖國內地和廣闊藏區以及鄰國的文明,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香格里拉民族文化。 迪慶除了擁有令人嘆為觀止的自然景觀外,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世居在這里的藏、傈僳、納西等14個世居民族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共生、共融的一個共同體文化, 被譽為“香格里拉文化”,對國內外不同層次的旅游者都具有經久不衰的吸引力。以文化為內容,以旅游為載體,整合全州特色文化資源和區域自然稟賦資源,建立文化要素和旅游要素有機結合的產業融合模式,已成為我州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 “這里的人們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在香格里拉,無論是熱鬧的獨克宗古城月光廣場,還是邊遠山寨,每天都有不少群眾伴著音樂歡快起舞,形成了香格里拉一道靚麗的民族文化傳承風景。迪慶州前瞻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取得了成功,也為打造和宣傳香格里拉品牌起到奠基作用。 華燈初上,動人的音樂在迪慶藏族自治州壇城文博劇院悠然響起。舞臺上,演職人員歡快地跳起了鍋莊,他們并非專業演員,而是來自香格里拉市各鄉鎮的村民。百余名演員,通過歌舞的形式展現迪慶的風情、風光,展示充滿歡樂的勞作、獨具特色的婚慶等場景。激越的鼓點、絢麗的服裝、優美的舞姿和獨具民族情調的歌聲,讓觀眾看得如癡如醉,不時用相機、手機拍下一幕幕精彩的場景。這是原生態大型民俗舞蹈詩畫《香格里拉》的演出現場。這臺迪慶州民族歌舞團創作的大型主題民族歌舞劇目,作為迪慶“文化興州”戰略的具體項目之一,自去年首演以來,受到了來自各地觀眾的青睞,常演不衰,并先后到美國、德國、奧地利、墨西哥、新加坡等國家演出。 圍繞“金、木、土、石、布、藥”等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民族工藝、民族醫藥文化、民族特色文化產品等。把金木土石布藥的文化形態、融入旅游產業中,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鄉村建設和鄉村旅游中,把文化旅游和脫貧攻堅結合起來,一起創造綜合文化旅游帶動關聯效益。力求通過“十三五”的努力到2020年,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在GDP的比重從目前5.7個百分點增加到8個百分點,旅游產業從16%的占比增加到20%以上,從而直接拉動的就業人員達到6萬人,間接拉動就業人員15萬人,通過文化旅游產業和扶貧攻堅相結合力爭帶動3萬人以上的貧困人口脫貧?!?/span> 尼西鄉是云南省香格里拉市的一個藏族鄉村,茶馬古道上的古樸村莊,距香格里拉市區30公里。這里有古老的藏族風情、動人的尼西情舞和傳承千年的尼西土陶。10年前誰都不會想到,一個不起眼的黑陶工藝品有時能賣到上千元。尼西的黑陶制品工藝典雅大方,圖案精巧美觀,有著濃郁的藏文化特色,是藏區土陶燒制技藝制品的典型代表。目前,尼西黑陶的品種正在不斷得到開發,種類多達109種。尼西鄉成立了兩家黑陶公司,采取農戶分散加工、公司集中銷售的經營模式,年產黑陶10萬件,銷售收入達1000多萬元,進一步打響“尼西黑陶”品牌,由此發展出來的黑陶文化產業也開始走向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的發展之路。迪慶民族工藝品如:尼西黑陶、奔子欄木碗、德欽銀制品、香格里拉卡卓刀……不僅受游客青睞,而且使當地群眾增收,成為帶動香格里拉文化工藝品開發的一個個亮點。 為繁榮民族文化、加快文化產業發展,迪慶州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編制實施“十二五”及“十三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使得頂層設計、規劃指導作用得到加強。同時,安排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逐步加大對特色文化資源保護與發展的投入,推動跨地區、跨行業、跨部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著力培育骨干文化企業,鼓勵非公有制資本進入政策許可的文化產業領域,促進文化產業布局結構優化,在產業與市場的結合中實現民族民間特色文化資源轉化利用、傳承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十二五”期間,我州全面實施“文化興州”戰略,加大對特色文化資源保護和發展的投入,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不斷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使文化產業成為迪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支柱產業。今后的發展重點,一要強化旅游規劃設計;二要優化空間布局;三要推進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發展;四要培育旅游的產品供給;五要加大以旅游交通為主要內容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六要實施一批旅游項目;七要規范旅游市場。 通過多年來的不懈努力,我州成功推出了以普達措國家公園和白水臺為主的生態游,以虎跳峽、瀾滄江大峽谷、哈巴雪山、藍月山谷為主的探險游,以塔城滇金絲猴、納帕海國際濕地為主的科考游,以松贊林寺、梅里雪山為主的朝圣游,以巴拉格宗大峽谷、獨克宗古城為主的休閑度假游等五大文化旅游產品。同時,通過發展文化旅游業,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州涌現出了一批旅游文化村和生態文明村。切實加大扶持力度,先后實施了一批特色鮮明的文化旅游項目,獨克宗古城、巴拉格宗文化旅游景區、藍月山谷景區、香格里拉文博中心、呀啦嗦馬術演藝文化交流中心、德欽阿墩子古城等相繼開業迎客。作為迪慶最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動——藏民家訪,游客通過到藏家做客,參觀藏族民居,品嘗藏民的飲食,欣賞藏族舞蹈和服飾,體驗藏族風俗、感受藏家風情,受到普遍歡迎。 如今的迪慶,不再是過去人們心目中風雪彌漫、邊遠落后的民族地區,而是一個融入了人類智慧與心血,珍藏著人類美好理想與高尚生活境界,一個能給予人們精神滋養和靈魂慰藉的勝地。越來越多的人奔向香格里拉,將心中的香格里拉與現實里的香格里拉進行對比,把《失去的地平線》所描述的東方世外桃源與現實的香格里拉進行對比,從而不斷升華和諧香格里拉主題和內涵。香格里拉也正逐漸從傳說和虛擬走進現實,并作為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為全世界人們所追尋、所向往、所接受,這就是香格里拉魅力所在! ? 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趙金視察我州參加深博會的文化企業。 ?在我州舉辦特色產品展銷會期間,州委常委、州委宣傳部部長呂兵到參展企業調研。? ![]() ????? 2015年云南文博會期間,省文產辦專職副主任劉榮察看迪慶參展企業 ? 省財政廳文資辦負責人調研我州文化企業? 民族工藝品業 迪慶州金屬工藝古老、傳統,具有濃郁的地方民族風格和特色,產品包括服裝飾品、生活用品、宗教用品和工藝品四大類,做工精美,工藝獨特。 近年來,我州充分挖掘潛力,制定并落實優惠政策,加大投入力度,扶持金屬制品企業加快發展,一批金屬制品龍頭企業脫穎而出,并步入良性發展軌道。我州相繼培育和扶持了德欽縣民族用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香格里拉市卡卓有限責任公司、香格里拉卡薩藏家手工藝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香格里拉卡瓦藏家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一批民營企業,金屬制品產業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 到2017年,我州金屬制品產業產值預計達到3億元,解決300人就業,培植5家能夠帶動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初步形成集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和休閑、觀光、購物為一體的產業發展格局,使我州金屬制品逐步成為云南省和全國藏區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特色文化品牌。? 德欽銀制品有限公司工藝品。 迪慶藏族的制陶工藝在全國藏區有較高的聲譽,其產品遠銷其它藏區。香格里拉尼西土陶歷史悠久,工藝品典雅大方,圖案精巧美觀,有著濃郁的藏文化特色。 隨著尼西黑陶系列產品的熱銷,我州培育和扶持了香格里拉市尼西黑陶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和香格里拉市黑土陶制品有限責任公司兩家民營企業,在傳承培訓黑陶制作工藝的同時,以“公司+農戶”的模式,統一收購并轉銷土陶產品。采取農戶分散加工、公司集中銷售的經營模式。目前生產黑陶制品的農戶有80多戶,從業人員146人,年生產土陶產品10萬件,銷售收入達1000多萬元。 現有黑陶制作省級工藝美術大師1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1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1人,有2個省級著名商標。 尼西黑陶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黑陶產品。 民族會展業 近年,我州實施特色文化產品“走出去”戰略,堅持面向市場,統籌政府推動和市場運作,引導文化企業樹立市場意識、營銷意識,鼓勵和支持我州文化企業大力開拓州外文化市場,積極參與不同層次的特色文化產品展銷活動,搭建特色文化產品“走出去”的平臺,拓寬“走出去”的渠道。 我州文化企業通過各種展銷平臺,積極開展宣傳、營銷、招商,使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寬,營銷模式更為多樣,企業和產品知名度不斷提高。 2016年,我州多次組織文化企業參加國際國內的產品展示和推介活動。5月,我州組織10多家文化企業參加深博會,廣東省為甘孜州和迪慶州搭建深博會展館100多平米,并舉辦項目洽談會,引起了國內外商家的廣泛關注。6月中旬,在“七彩云南(國際)民族賽裝文化節(季)”上海系列活動中,我州3家文化企業共展出藏香、唐卡、藏族傳統服飾等數十種產品。8月,我州遴選出10多家企業參加“創意云南2016文化產業博覽會”,尼西黑陶、藏香、納西東巴文書畫作品等參展產品頗受客人青睞。在這次文博會上,迪慶松林文化旅游傳播公司、香格里拉市卡薩藏家手工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及德欽民族用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被評為“云南省特色文化產業示范企業”,香格里拉市被評為“云南省特色文化產業示范縣(市、區)”。在第四屆“中國——南亞博覽會暨第24屆中國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上,我州參展的企業數量、產品種類均為歷年之最。 據統計,2010年以來,我州組織文化企業參加國際國內會展20次,參展企業達200余戶(次),招商引資協議資金達20億元。 ? 創意云南2016文化產業博覽會迪慶展館。 ? 文化旅游產業 旅游是迪慶州的“龍頭”產業。我州以市場為向導,因地制宜打造鮮明地域特色和人文價值的文化旅游品牌,積極推進旅游與民族文化融合,推動旅游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努力把香格里拉打造成知名的全球旅游度假勝地。 推出了以普達措國家公園和白水臺為主的生態游,以虎跳峽、瀾滄江大峽谷、哈巴雪山、藍月山谷為主的探險游,以塔城滇金絲猴、納帕海國際濕地為主的科考游,以松贊林寺、梅里雪山為主的朝圣游,以巴拉格宗大峽谷、獨克宗古城為主的休閑度假游等五大文化旅游產品。??? ![]() 松贊林寺 ? 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 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位于中國西部腹心,自古以來就是眾多民族南來北往、繁衍遷徙和溝通交流的重要廊道,區域內自然生態獨特,文化形態多樣,文化資源富集,是我國重要的歷史文化沉積帶,在我國區域發展和文化建設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我州就地處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的核心區域,將以地方民族特色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和合理開發利用為方針,以創意創新為動力,尊重當地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強化人才支撐,培育知名品牌,促進文化與旅游等產業深度融合,把文化旅游、演藝娛樂、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等新興業態作為發展的主要任務,優化布局空間、加強文化產品生產。推動地方特色文化產業成為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重要組成部分,建設具有較強影響力、傳播力和競爭力的西部地區特色文化產業帶。 ? 民族歌舞演藝業 我州以資產為紐帶,以項目為鏈接,以精品為核心,以演藝產業為目標圍繞旅游產業,用市場化運作方式,對全州演藝資源進行開發、整合,打造具有濃郁藏族文化特色和魅力的音樂、舞蹈、戲劇和服飾展演精品。 創作了民俗舞蹈《卡瓦格博禮贊》、《香格里拉》、《香巴拉映象》、《走進香格里拉》等劇目,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州民族歌舞團先后到海外多個國家及我國港、澳、臺等地區演出,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和中央外宣辦的高度評價。州民族歌舞團和安徽池州歌舞團聯手打造的《走進香格里拉》劇目完全實現了市場化模式運作,在全國26個省市巡回商演1000余場次,累計觀眾達20萬人次。舞蹈詩畫《香格里拉》在文博中心正式商演,《香格里拉之聲》演藝招商項目目前已演出500多場。 扎雅土司莊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