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慶充分挖掘和利用得天獨厚的民族文化優勢,大力發展具有藏區特色、迪慶特點的文化創意產業,不斷完善扶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整合特色文化資源,大力拓展文化市場,文化創意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經過多年的發展,迪慶文化產業猶如一個欣欣向榮的百花園。2015年,全州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GDP)比重達5.7%,文化產業增加值總量達91849萬元,文化企業聯網直報單位20家,主營業務上億元的文化企業1家,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的民營企業194戶,個體工商戶324戶,各類文化產業經營單位總計達1032個,經營內容涵蓋演藝、休閑、娛樂、民間工藝、廣告、印刷、音像、影視等范圍,文化產業從業人員達4000多人。 文化體制改革:百花齊放 改革永無止境。我州堅定不移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以改革推動發展。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關于繁榮民族文化、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要求,州委、州政府相繼出臺了《中共迪慶州委、迪慶州人民政府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迪慶藏族自治州文化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迪慶藏族自治州文化興州行動綱要(2011-2020)》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編制實施“十二五” “十三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以及《云南省文化進藏區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落實中央、省委關于文化產業發展的土地、稅收、金融政策。在州級財政困難的情況下,安排了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逐步加大對特色文化資源保護與發展的投入,保證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不斷滿足廣大農牧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了全州文化產業的綜合競爭力,文化產業成為迪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支柱產業,為全州建設全國藏區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示范區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在文化體制改革過程中,我州始終立足于實際,把文化體制改革作為加強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的突破口、實現長治久安、興盛繁榮的戰略任務來抓。進一步強化黨對宣傳文化工作的領導,加強基層陣地建設,重視傳承和發展藏區民族文化,為文化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認真實施“2131”工程,組建農村免費電影放映管理站,確保農村免費放影工作成為黨在農村宣傳方針政策和樹立正確輿論導向的陣地。組建文化綜合執法支隊,加大文化市場執法力度,有效維護了文化市場。把迪慶州民族歌舞團作為重點扶持的公益性事業單位,增加編制,強化管理,增強內部活力,積極探索市場運作模式。優化整合電視臺與網絡中心資源,妥善解決網絡中心改制后原職工的身份以及州電視臺開播藏語頻道的人員編制等問題。按打造藏區地州(市)級強報的思路做大做強迪慶日報,遵循宣傳業務與經營業務分開的原則推進改革,完成了改擴版工作,開通了手機新聞短信服務,全力培育廣告、印刷等報業支撐產業,形成了“三報”“二網”“一公司”“一中心”的事業發展格局。同時,為解決公益性文化事業投入不足的問題,把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創收由原來財政統籌50%改為取消統籌,全額用于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發展。迪慶文化創意產業在改革中尋求突破,在創新中銳意進取,走出了一條具有藏區特色、迪慶特點的發展之路。 “文化+旅游”玩出文化新花樣 我州始終堅持推動旅游與文化的緊密結合,文化旅游業正成為迪慶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的主引擎產業。 目前,以普達措國家公園和白水臺為主的生態游,虎跳峽、瀾滄江大峽谷、哈巴雪山、藍月山谷為主的探險游,塔城滇金絲猴、納帕海國際濕地為主的科考游,松贊林寺、梅里雪山為主的朝圣游,巴拉格宗大峽谷、獨克宗古城為主的休閑度假游等五大文化旅游產品是:文化+旅游產業的結晶,成為我州旅游文化的最大集群,不僅提升了迪慶的旅游質量,同時在文化內涵上得到了擴展。 在鞏固傳統觀光旅游產品的基礎上,我州文化產業在“特”字上下功夫,以特色文化產業和新型人文經濟帶動旅游業發展,全力打造香格里拉特色文化旅游的整體形象,做大做強香格里拉品牌,形成系列特色旅游產品。獨克宗古城、巴拉格宗文化旅游景區、藍月山谷景區、香格里拉文博中心、呀啦嗦馬術演藝文化交流中心、德欽阿墩子古城等相繼開業迎客。經過多年的發展, “藏民家訪”已達25家,帶動從業人員600多人,每年收入上億元,成為迪慶兼具特色與文化的旅游名片。 1996年白瑪多吉創建松贊系列酒店,該酒店目前擁有松贊林卡美憬閣及松贊香格里拉山居、松贊奔子欄山居、松贊梅里山居、松贊茨中山居、松贊塔城山居5家精品山居,接待過英國皇室成員等國際政要和名流,其中3家酒店進入全球最大旅游評價網站“貓途鷹”最新的“中國最佳小酒店”榜單前10名,被稱為“中國最美酒店”。松贊酒店集團以當地文化為發展源動力,植根云南藏區厚重的多民族文化,堅持每家精品山居酒店必須與所在村落的自然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探索出國內首個“風景+精品山居+在地文化+原住民酒店員工+游客體驗”的融合發展模式,成功進入高端旅游市場,為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生態文化旅游,實現旅游產業提質升級提供了一個云南樣本。 旅游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緊密結合,實現了旅游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良性互動,香格里拉印經院文化旅游景區2005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和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2009年獲得“云南特色旅游村”稱號。文化成為旅游發展的推動力量,2011年到2015年,迪慶州接待海外旅游者從86.54萬人次增加到99.89萬人次,旅游總收入從71.98億元增加到185.72億元,基本形成了與“吃、住、行、游、購、娛”相匹配的旅游產業體系。 文化產品:美麗走出深閨 古樸潤澤的尼西黑陶、色彩艷麗的上橋頭木質工藝品、做工精致的藏族服飾用品……這些藏在深閨的民族民間工藝在迪慶文化產業的助推下,刻著香格里拉的印記已經走出大山。 迪慶藏族的制陶工藝在全國藏區有較高的聲譽,其產品遠銷其它藏區。尼西土陶歷史悠久,工藝品典雅大方,圖案精巧美觀,有著濃郁的藏文化特色。通過加大扶持力度,尼西土陶工藝產品有了長足發展。目前,尼西土陶的品種不斷得到開發,已經達到109種,涵蓋生活用品、民族工藝品和宗教用具等三大類。德欽縣奔子欄鎮、香格里拉市尼西上橋頭生產木碗、糌粑盒等木制品歷史悠久,產品在周邊藏區有較大影響,每天工人們都在趕制產品。維西順鑫木業有限公司年產值達1000多萬元,從業人員80多人,產品供不應求。 無論是在迪慶特色產品展示會上,還是在省內外產品展銷會上,迪慶銀制品廠“卡卓刀”“卡薩刀”“卡瓦刀”系列產品都會讓消費者駐足觀賞,尤其是德欽縣銀制品廠生產的產品除滿足周邊藏區需要外,還遠銷尼泊爾、印度等國家,以藏族、傈僳族、彝族為代表的民族刺繡發展很快,尤其是藏族服飾很有特色,彭松措、提美等公司開發的民族服飾得到市場認可,產品供不應求。 迪慶藏醫學和藥物學是祖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藏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精髓。為了加快迪慶藏醫藏藥產業發展步伐,迪慶州制定出臺了扶持和促進藏醫藥發展的實施意見,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落實。目前,全州共有藏藥生產機構3家,其中藏藥生產企業1家,先后研制生產142多個品種的院內制劑,制定并頒布了《迪慶藏藥標準》,共獲得82個品種的制劑批準文號。同時,先后編寫出版了《藏醫精要》《迪慶藏藥》《迪慶州藏醫藥發展史》《迪慶藏藥圖鑒》等四部藏醫藥專著。2009年迪慶州藏族醫藥被列為云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1年迪慶州藏醫骨傷療法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利用“金、木、土、石、布、藥”做出新文章,迪慶民族民間工藝、民族醫藥、民族特色文化產品已成為當地藏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香格里拉的回響:精品藝術工程出效應 我州先后創作了民俗舞蹈《卡瓦格博禮贊》《香格里拉》《香巴拉映象》《走進香格里拉》等劇目,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州民族歌舞團先后到美國、德國、奧地利、墨西哥、新加坡等國家及我國港、澳、臺等地區演出,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和中央外宣辦的高度評價。州民族歌舞團和安徽池州歌舞團聯手打造的《走進香格里拉》劇目實現了市場化模式運作,在全國26個省市巡回商演1000余場次,累計觀眾達20萬人次。舞蹈詩畫《香格里拉》在文博中心正式商演,《香格里拉之聲》演藝招商項目已演出500多場,“茶馬古道金色大廳”和“香格里拉會所”的演藝節目受到游客追捧。 在發展演藝業過程中,堅持市場化運作、多樣化發展,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大力繁榮文藝演出業。目前,我州與山水盛典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就打造香格里拉市大型戶外實景演出劇目的有關事宜進行了洽談,初步達成合作意向。同時,我州還組織相關部門考察廣州勵豐文化科技公司文化創意產業園,雙方就采取PPP合作模式在香格里拉劇院打造一臺科技含量高、表現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大型室內劇和一臺室外燈光秀節目進行了商談。有望在2017年迪慶藏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慶典期間推出該演藝項目,為州慶獻上一道豐盛的精神大餐和視覺盛宴。 文化交流展示軟實力 我州實施特色文化產品“走出去”戰略,堅持面向市場,統籌政府推動和市場運作,引導文化企業樹立市場意識、營銷意識,鼓勵和支持我州文化企業大力開拓州外文化市場,積極參與不同層次的特色文化產品展銷活動,搭建特色文化產品“走出去”的平臺,拓寬“走出去”的渠道。據統計,2010年以來,我州文產辦組織文化企業參加國際國內會展20次,參展企業達200余戶(次),招商引資協議資金達20億元。州內文化企業通過“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文化授權交易會”(CCLF)、“上海第十三屆民族民俗民間文化博覽會”“昆明泛亞國際民族民間工藝品博覽會”“創意云南文化產業博覽會”“旅交會”“廣交會”“印度國際家庭用品及禮品展覽會”“中國西藏旅游文化國際博覽會暨中國唐卡藝術節”等展銷平臺,積極開展宣傳、營銷、招商,組織文化企業和產品參加省內外重大展銷推介會事,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寬,營銷模式更為多樣,企業和產品知名度不斷提高,企業產品招商推介工作實現了新突破。僅2016年,文化企業先后參加了深博會、七彩云南(國際)民族賽裝文化節(季)上海系列活動、創意云南2016文化產業博覽會等活動,展出藏香、唐卡、藏族傳統服飾、尼西黑陶、藏香、納西東巴文書畫作品等產品,香格里拉市彭松措民族服飾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德欽縣益西藏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德欽縣提美藏族傳統手工藝服飾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香格里拉市尼西鄉黑陶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香格里拉市狼幫民間手工藝農民專業合作社、迪慶松林文化旅游傳播有限公司、香格里拉市卡薩藏家手工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德欽縣升平鎮飛來寺曼扎亞藏香廠、維西縣騎龍畫室等企業先后參展。在第四屆“中國——南亞博覽會暨第24屆中國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上,我州參展的企業數量、產品種類均為歷年之最。在創意云南2015文化產業博覽會上,香格里拉市卡薩藏家手工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及德欽民族用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被評為“云南省特色文化產業示范企業”,香格里拉市被評為“云南省特色文化產業示范縣(市、區)”。創意云南2016文化產業博覽會期間,迪慶旅游集團有限公司、香格里拉市松贊景區保護開發有限公司以及香格里拉市納帕海旅游景區有限責任公司獲得了“云南省特色文化產業示范企業”榮譽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