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節文字文獻。 香格里拉網訊 (通訊員 李貴明) 近日,傈僳族音節文字被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認定為中國少數民族古文字,成為唯一被認定為古文字、并且準許錄入“中華字庫”的傈僳族文字。 為推動維西傈僳族文化的挖掘、創新與應用,推動音節文字的普及和計算機應用,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民族文化研究所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簽訂了音節文字錄入“中華字庫”的第一階段協議,第一階段計劃在2017年12月以前完成音節文字的完善和錄入,為推進“國際標準化”工作奠定基礎。 據悉,“中華字庫”工程由新聞出版重大科技工程項目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總指導,與國內相關學術界和產業界具有領先地位的7家單位共同成立工程總體組,負責工程建設的整體管理和組織實施。工程計劃5年完成,完成后的“中華字庫”將能對我國各種出土、傳世文獻和當代文字作品進行數字化處理,也能夠滿足社會數字化服務和數字化監管的需要。該工程將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收集和匯總歷代文獻資源中出現過的漢字和少數民族文字,辨析源流衍變,確定每個字形的歷史地位,建立漢字及少數民族文字的編碼和主要字體字符庫。 目前,我國少數民族有水族和布依族古文字被錄入“中華字庫”。維西傈僳族農民汪忍波創立的音節文字有望成為第三種錄入“中華字庫”的少數民族文字,錄入“中華字庫”后,音節文字的全球標準化應用將能有效推進,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正在組織有關單位和部門積極推動該項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