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營小賣鋪到從事養殖業,從成立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到創立維西吉康酒業有限公司,維西縣康普鄉岔枝村村民扎史尼瑪始終致力于高品質青稞等小雜糧的種植、加工、銷售,實現了合作社、公司與村民互利共贏。 2016年,扎史尼瑪發現岔枝村的氣候非常適合種植青稞、蕎麥,同年7月,他創建了維西下頂巴從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扎史尼瑪采用“青稞、蕎麥輪番種植+蜜蜂養殖”的模式,先后在岔枝村王打村民小組建立青稞、蕎麥基地300余畝。2023年起,維西下頂巴從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把所有種植青稞、蕎麥的農戶納為合作社社員,合作社實行統一品種、統一購藥、統一標準、統一檢測、統一標識、統一銷售的六統一管理模式,村民負責種植青稞、蕎麥,養殖蜜蜂,合作社則以不低于市場價的價格回收。其間,扎史尼瑪多次組織村民開展種植、養殖技術培訓,在保證農產品質量、產量的同時,打造出了一套從種植、收購、加工到銷售的產業鏈。2023年,該合作社兌付給農戶的收購資金超過30萬元,帶動合作社社員年均增收1萬元。 2019年,扎史尼瑪創立了維西吉康酒業有限公司,以每公斤10元的價格收購岔枝村村民種植的青稞,用于生產青稞酒,大大提高了村民種植青稞的積極性。 扎史尼瑪以小雜糧產業鏈為基礎穩步推進農業與旅游、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在青稞種植空窗期鼓勵村民種植蕎麥,每年10月是300畝蕎麥開花的季節,在自媒體等的宣傳推薦下,岔枝村小雜糧種植基地成為小眾網紅打卡點。2023年10月,岔枝村小雜糧種植基地的蕎麥花吸引游客5000人次,帶動當地增收近20萬元,有力助推了岔枝村民宿、餐飲等旅游產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