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訊 (記者 王沙沙)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發布關于表彰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授予100個單位“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集體”稱號,授予198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個人”稱號。迪慶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近年來,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不斷深化非遺田野調查挖掘,持續加強以非遺保護為核心的文化形態整體性保護,注重發揮以人為本的活態傳承作用,強化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助推非遺融入現代生活、文旅互促共榮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非遺保護工作成效顯著。 全力保護非遺存續空間,注重孕育發展非遺的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的保護,對非遺核心區域內116個文保單位、21個國家級傳統村落、1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等特殊文化空間實施重點保護。 全力構建點面結合的保護框架,以迪慶民族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規劃“三區八片、一帶多點”為核心,以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傳統村落以及省、州、縣級民族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為支點,以非遺旅游小鎮、街區、特色村落、景區為突破點,以非遺代表性項目為依托,構建整體保護框架。 加強對非遺資源的調查記錄、公布認定及名錄建設,形成較為完備的國家、省、州、縣(市)四級名錄體系。截至目前,代表性項目名錄總量上升至253項(其中,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1項、國家級8項、省級50項、州級125項、縣市級69項);代表性傳承人增加至520人(其中,國家級5人,省級60人,州級115人,縣市級340人)。此外,積極構建傳承空間場所,建設完成傳習館(中心)15個,傳習所69個,傳習點135個,省級、州級傳承基地15個,省級工坊2個。 竭力拓寬非遺傳播普及平臺,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和各民族重大節慶活動為契機,舉辦展覽活動;積極參加國內大型非遺展會,定期組織開展迪慶·大理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交流展;通過微信公眾號、抖音、電視臺、報紙、自媒體等平臺,全方位、多角度展現迪慶民族文化魅力,營造濃郁文化氛圍。非遺進佛學院、寺院成為迪慶非遺傳播的一大特色,非遺進校園已覆蓋全州90%以上的學校,年均培訓近300人次,非遺活動普及率達80%,已形成人人參與非遺活動的生動局面。 鞏固拓展保護傳承成果,共出版發行傳承教學帶30余盤,影像刊物以及書籍42冊;《迪慶格薩爾》《迪慶熱巴》《奔子欄傳統文化區概覽》等新一批保護成果專箸即將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