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化制定214項改革舉措,2024年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04.38億元,實現近年來10億元以上產業招商項目“零”的突破……一組組新數據,正是迪慶藏族自治州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近年來,迪慶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緊扣“3815”戰略發展目標,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持續抓好穩定、發展、生態和邊疆穩固4件大事,深入推進“潤心”工程,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迪慶實踐邁出堅實步伐。 塑造產業發展新優勢 雖然氣溫接近零下,但是第一次來迪慶旅游的四川游客趙勇卻熱情不減。體驗滑雪、納帕海觀鳥、雪地里感受馬背上的豪情,他用“美輪美奐”“美不勝收”來稱贊香格里拉的美。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近年來,迪慶州加快構建冰雪產業體系建設,補齊迪慶冬季旅游短板,構建全時、全域、全要素旅游格局,豐富冬游體驗內涵,助力企業轉型升級,推動“門票經濟”向綜合消費加速轉型。2024年,迪慶旅游集團接待游客508.35萬人次,同比增長14.39%;實現營業收入5億多元,同比增長19.81%;二消收入逾3億元,同比增長27.25%。 “導游,還有一點時間,帶我們再去哪兒看看可以嗎?”面對游客的要求,導游措姆笑著點頭答應,帶他們來到納帕海邊游玩。“在這里可以踏雪觀鳥,幾百種鳥類在這里安家落戶,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大家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諧與寧靜。”措姆感嘆,這個冬天熱力四射。 迪慶州擁有得天獨厚的文旅資源,文旅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2023年以來,隨著麗香鐵路通車以及首屆世界“香格里拉”文化旅游節舉辦,迪慶文旅產業多項指標增速位居全省前列,旅游市場呈現出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新局面。同時,迪慶州也清醒認識到,全域旅游發展不均衡、全時旅游發展不平衡、旅游要素供給不到位等問題依然存在,旅游“三老一弱”,主動融入“三條旅游經濟帶”、依法依規開發旅游的能力不足等短板弱項仍是制約迪慶州文旅產業發展的瓶頸。 2024年11月,迪慶州在全州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上,對今后一個時期文旅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提出了進一步擦亮世界的“香格里拉”金字招牌目標要求。為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圓滿收官和“十五五”規劃編制,迪慶州堅定信心推動高質量發展,大抓招商引資和經營主體,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確保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進步。 譜寫民族團結新篇章 香格里拉市飛馬廣場年貨街熱鬧非凡,到處散發著濃濃的年味。火紅的春聯、琳瑯滿目的年貨,糌粑盒、木碗、藏文對聯等極具地方特色的年貨備受青睞。 這樣的年貨市場不僅僅是經濟交流的平臺,也是文化交流的橋梁。在這里,各族群眾相互學習、相互尊重,形成了一個多元共融的環境。 為促進各民族群眾廣泛交往交流交融,香格里拉市建塘鎮北門社區成立了傳統鍋莊、抖嘍、納西舞、太極、柔力球等志愿服務隊,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各功能室等陣地,以宣傳月、“我們的節日”為契機,廣泛開展“同心筑夢 幸福北門”“端午包粽子”“中秋節同做粑粑”“民族團結小課堂”等群眾性文化盛會,在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飯、同過一個節、同畫一幅畫中增強對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2021年1月,迪慶州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香格里拉市、德欽縣先后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市),標志著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再次邁上了一個新臺階。立足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交匯交融的實際,迪慶州堅定“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信念,在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中率先實現整州脫貧,歷史性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麗香鐵路開通運營后,迪慶各族群眾外出就醫、務工、求學更加便捷舒適。4個半小時就能到達省會昆明,拉近了各族群眾之間的時空距離;各族群眾與外界的交往交流交融更加頻繁,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猶如“茶和鹽巴”,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高原綻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更加有形有感。 迪慶州以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目標,深入實施以理論武裝、文化育人、形象展示、普法強基、文明培育、網絡治理為主要內容的“潤心”工程。鼓勵支持各族群眾跨區域雙向就業創業、安居定居,深入實施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 繪就美好生態新畫卷 雪后初霽,街道、公園、廣場成為市民駐足拍照、閑暇漫步的好去處。在香巴拉公園,孩子們在雪地上玩耍,歡快的笑聲回蕩在雪域高原。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為了藍天白云,迪慶州持續開展機動車尾氣治理環境監管,強化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指導重點企業推進碳達峰行動。為了清水綠岸,有序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和濕地保護,加快推進河湖堤岸綠化、村莊綠化、荒山綠化等工作,做到見地增綠、見縫補綠。為了鳥語花香,嚴格耕地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全面落實長江經濟帶尾礦庫污染防治工作,降低土壤中鎘等重金屬指標……迪慶州堅定不移守牢生態底線,堅決維護生態安全,持續深化“減存量”工作,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青山保衛戰,扎實抓好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堅決打好納帕海保護治理與修復攻堅戰。認真做好“提質量”工作,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林長制,持續推進綠美迪慶建設,積極探索碳匯交易等新業態。 2.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覆蓋率達63.98%、生態紅線面積占63.26%、“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地面積的55.1%在迪慶,金沙江、瀾滄江穿境而過……迪慶最大的優勢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綠色成為迪慶最鮮明的底色,綠色發展成為全州各族群眾的普遍共識。迪慶堅持以旅帶農、以旅哺農,把文旅產業培育為高質量發展的支柱產業、民生產業,全州直接從事文旅產業人員有3萬多人,從事文旅相關產業人員有13萬余人,超過三分之一的群眾實現在家門口就地就近就業。 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迪慶州始終堅持讓人民群眾感受綠色發展的紅利,增強幸福感和獲得感,真正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2022年11月,迪慶州被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023年,維西縣被命名為第七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德欽縣、維西縣被命名為2023年度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024年,迪慶州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保持100%,位列全省第一。 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雪域高原更加多姿多彩,可喜的變化數不勝數,今天的迪慶各族群眾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高原幸福畫卷正徐徐展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