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場春雨過后,德欽縣葉枝鎮新洛村草木葳蕤、生機勃勃。4月16日上午9時,趁著好天氣,傈僳族婦女林素英邊與工人一同勞動,邊指導他們種植技術:“大家要按照我說的技術要求去做,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好收成。我的技術是跟‘陳能人’學來的,我們跟著‘陳能人’學到了本事,賺到了票子?!?/p> 林素英說的“陳能人”就是州、縣、鎮三級人大代表,葉枝鎮新洛村婦聯主席,迪慶方達農業科學研究有限公司經理陳靜。 林素英講述了她與陳靜的故事:“我跟著陳靜做事很多年了,在陳靜的帶動下,我開闊了視野,掌握了一定的中藥材種植技術,我從一個什么都不懂的門外漢當上了基地管理員和技術指導員,跟著陳靜,我們一家人擺脫了貧困,過上了好日子!” 只上過初中的傈僳族婦女陳靜為何會成為“陳能人”?陳靜總結說:“總而言之就是持之以恒堅持‘三學’:一是堅持向書本學,我愛書如命,尤其見到中藥材種植方面的書籍,我就移不開眼;二是向實踐學習,我把學到的知識用于實踐,失敗了就吸取教訓,成功了就總結經驗,指導實踐;三是向專家學,多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我多次外出參加培訓,多次到發達地區參觀學習,聆聽專家教授的諄諄教導?!?/p> 1975年,陳靜出生在新洛村。當時,新洛村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用“抬頭就是山,出門就爬山,種一山坡,收一籮籮,飽一頓,饑一頓,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來形容。初中畢業那年,陳靜被聘為葉枝鎮巖瓦小學代課教師,一干就是6年,她在教書育人的同時向書本學習、向前輩學習,不斷提高自己。1998年,陳靜辭去教師工作,抱著出去看一看、闖一闖的心態,到麗江一家旅行社上班,一干就是9年。這9年對于陳靜來說具有里程碑意義。9年里,陳靜邊在實踐中學習,增長才干,邊參加函授教育,學習旅游業知識,為實現人生夢想夯實基礎。 有了知識儲備和實踐經驗的陳靜不甘于打工生活,夢想著干一番自己熱愛的事業。2007年,她回葉枝鎮開了一家服裝店,自己當老板;2021年,她創辦了新洛村第一個農業龍頭企業——迪慶方達農業科學研究有限公司;2023年,她又創辦了迪慶阿木詩依傈藝非遺文化傳承農民專業合作社,決心為傳承傈僳族非遺文化凝聚巾幗力量。 一路艱辛一路歌,桔?;ㄩ_幸福來?;叵肫鸶愳o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的歲月,傈僳族婦女和金蘭滿心感激:“沒有陳靜的幫助,就沒有我們家的好日子。在陳靜的幫助下,我們轉變了觀念,掌握了桔梗、木香等中藥材種植技術,增加了經濟收入,摘掉了貧困帽子,過上了小康生活。去年,我家有三份收入:一是流轉8畝土地,年收入8000元;二是在基地務工收入2.3萬元;三是種了2畝桔梗,收入1.5萬元。更令人高興的是,我和村里的勞動力一樣拓寬了視野,掌握了桔梗等中藥材種植技術,端牢了發家致富的飯碗?!?/p> 迪慶方達農業科學研究有限公司成立以來,主營桔梗、當歸、木香三種中藥材,產品主要賣到西安、亳州、成都。公司按照“公司+示范基地+農戶”的模式,跟農戶簽訂了中藥材種植合同。公司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發放種苗、負責銷售等,給農戶吃上了“定心丸”。2024年,該公司固定員工每人每月工資3500元;以每畝1000元的價格流轉土地210畝,支付租金21萬元;年雇傭零工3200個工日,支付工資32萬余元;實現銷售總收入230萬元,帶動110戶農戶,實現每年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今年,該公司進一步擴大桔梗、當歸、木香種植面積,流轉土地300畝,支付租金30萬元,輻射帶動農戶138戶,戶均增收將超2400元。公司銷售總收入預計在250萬元以上,支付工資將超過40萬元。 “如果問我創業以來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我的答案是培養了一批愛農村、觀念新、懂技術的鄉土人才,帶動了父老鄉親共同致富?!标愳o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要做出樣子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幫助群眾賺?!?/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