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4.23世界讀書日的由來!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 發布時間:2025-04-23 11:05:50
世界讀書日的由來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于國際出版商協會。由西班牙轉交方案給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擇4月23日成為世界讀書日的靈感來自于一個美麗的傳說。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萬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羅尼亞地區大眾節日"圣喬治節"。實際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亞出生和去世的紀念日,又是美國作家納博科夫、法國作家莫里斯·德呂翁、冰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拉克斯內斯等多位文學家的生日,所以這一天成為全球性圖書日看來"名正言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72年向全世界發出"走向閱讀社會"的召喚,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圖書成為生活的必需品,讀書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廣閱讀、出版和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隨著年紀的增長,愈加難以靜下心來看書,總是看幾頁就分心了。而看書的節奏,便被徹底打亂了。如果閱讀的介質是手機或者平板電腦,受到的干擾和誘惑便更大,連讀一本書也變成了碎片化閱讀。碎片化的閱讀并不能取代真正意義上的傳統閱讀,效率和收獲也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因此在正式看一本著作之前,還是應當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讓自己處于一個安定、平靜、可以耐心長時間專注的狀態,再開始閱讀。如果對于做到這一點有困難,可以嘗試去到圖書館,或者大學的自習教室看書,當周圍大家都在靜心看書時,同樣會影響到你的心境。如果因為心事重重而根本無法安心閱讀,那么就先解決困擾你的麻煩,等到心態安定了,再開啟書頁。二、選擇適合自己的書,循序漸進地閱讀 每一本書的內容,都有著與之匹配的背景知識和閱讀基礎,如果對這些不夠熟悉,就應該去尋找淺顯的同類書籍作為鋪墊。如果一本書的交叉內容太多,就應該先把這些內容對應的基礎讀物通讀之后,再去閱讀那種建立在其上的交叉型內容讀物。否則,那些缺漏的信息點就會對閱讀造成巨大的障礙。有了深厚的知識儲備,再去讀文化、經濟、政治等內容,包括一些理工科的內容,都會變得更加容易,這就是循序漸進的讀所帶來的好處。對于通俗小說、抒情散文或者是網文之類作為消遣的閱讀,快速地通讀不是問題。但是對于那些信息量巨大,條理清晰,接近學術作品的經典,想要真正看明白,就需要精讀,甚至需要查資料、做筆記。否則,就會變成“好讀書,卻不求甚解”的囫圇吞棗型閱讀者。當大量閱讀之后,一個相對陌生的詞匯在一本書的不同地方,或者在不同的幾本書中都出現后,你就會對其產生很深的印象,并且轉化為自己知識儲備的一部分,這也是記憶曲線的作用所在。每個人的一生,如果能夠保持閱讀的習慣,無疑是大有裨益。但是有些人為了追求快速自我提升,讀書的目的性過強,這也不是什么好事情。過于強調讀書的功利主義,就會陷入難以辨別書中內容正確性的狀態,說不好聽的,就是“中了魔”。即便是讀書,也不能忘記“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的道理。我們用今天的目光去審視很多前人的作品,有失偏頗的地方也不少,可是功利性質的閱讀,往往為了追求效果和速度,就忽視了這些。所以,讀書要選擇看什么書,更要擴大自己的閱讀范圍,不要只盯著某個類型,或者某個領域的書不放。開放性的思維,需要開放性的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