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維西縣保和鎮南路社區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組織引導離退休干部激活“黨建+”引擎,突出“黨建+銀發助力+基層治理”模式,挖掘一批黨性強、威信高、身體好、經驗豐富、樂于奉獻的老黨員、老干部組成志愿團隊助力社區治理,將“銀發”獨特的優勢作為解鎖基層治理的“新鑰匙”,聚力點亮基層治理“新圖景”。 聚才搭臺,匯聚銀發力量 南路社區成立于2002年,作為一個各民族互嵌式發展的老社區,居住群體多為在職干部及退休干部,整體文化素質較高,社區有黨員132人,其中退休黨員105人。“南路社區作為維西縣城市社區治理的主陣地之一,居住群體整體文化素質較高,退休老干部、老黨員閑暇時間充裕、精神需求廣泛、追求生活品味、熱心公益事業,是社區治理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南路社區黨總支書記何澤秀表示。 基于轄區特點,南路社區精心部署銀發人才志愿隊建設工作。通過主動“選”、廣泛“招”、群眾“推”等方式,挖掘出一批政治素養高、影響力大、樂于奉獻的離退休干部和老黨員,組建銀發人才志愿隊,實現“選準一人、引領一群、帶動一片”的積極效應。同時,社區充分整合資源,完善服務功能,拓展服務渠道,創新服務方式,為離退休干部打造“就近學習、就近活動、就近發揮作用、就近獲得關懷”的平臺,不斷提升社區治理服務效能。 此外,社區建立健全動態管理機制,在日常工作中詳細記錄榮退干部的工作履歷、身體狀況、專業特長及服務意向等信息,積極動員符合條件的新退休人員加入,持續充實銀發人才“儲備庫”。目前,南路社區“銀發人才庫”已收錄260名銀發人才,組建了25人的銀發人才志愿服務隊,并選拔出10位德高望重、熱心公益的銀發人才擔任社區兼職委員,為打造文明和諧、宜居宜業的社區環境添磚加瓦。 志愿服務,彰顯銀發擔當 走進南路社區復興村,映入眼簾的是整潔的道路、規范停放的車輛,道路兩旁“消防通道 禁止占用”警示牌格外醒目。 曾經,交通堵塞和停車難問題一直是困擾復興村村民的“心頭病”。為解決這一難題,銀發志愿隊的老黨員們主動牽頭,組織群眾集思廣益,經過反復研討與實地調研,最終制定出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老黨員王中平介紹:“我們將文明停車、規范停車的規定納入村規民約,還組織村民輪流值班進行交通管理。經過兩年的不懈努力,規范停車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家家戶戶都能自覺遵守。” 在復興村居住了18年的李如彥對交通治理的成效深有體會:“以前車輛亂停亂放,高峰期時道路堵得水泄不通,最嚴重的一次堵車將近3個小時,讓人十分焦慮。現在經過治理,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出行變得順暢又便捷,大家都特別滿意。” 漫步在南路社區的各個村組,干凈整潔的道路與錯落有致的綠化景觀相得益彰。在推進愛國衛生運動過程中,銀發志愿隊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定期組織開展社區大掃除活動。他們用實際行動引導居民從“自掃門前雪”的個體意識,向主動參與公共區域治理的集體意識轉變。如今,社區內居民的環保意識顯著提高,形成了人人參與、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 “銀發人才志愿隊憑借‘地熟、人熟、情況熟’的獨特優勢,積極投身社區各類志愿服務。老同志們始終把群眾需求放在首位,用心用情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真正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與社區黨組織攜手并肩,為社區的和諧穩定發展貢獻了磅礴的銀發力量。” 何澤秀感慨地說。 調化矛盾,展現銀發智慧 在復興村,自建房眾多且大多年代久遠,過去許多地方未規劃車輛通行道路,不少村道僅能供行人和摩托車勉強通過。如今,通過溝通協商,越來越多住戶主動退讓,村道得以拓寬。村民楊承慧笑著說:“大家都讓出一點空間,路就寬敞了,車子能直接開到家門口,出行方便多了,鄰里之間的關系也更融洽了。” 這幅鄰里和睦、社區和諧的美好生活畫卷背后,凝聚著銀發人才志愿隊的辛勤汗水與智慧結晶。何澤秀介紹:“銀發人才志愿隊的老黨員們擁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和群眾工作經驗。面對普通鄰里糾紛,他們憑借自身威望和對村情民意的深入了解,耐心調解,往往能有效化解矛盾;遇到重大疑難糾紛,他們則積極聯合村‘兩委’和社區‘兩委’,多方協同處理,真正實現了‘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社區’的治理目標。” 近年來,南路社區充分發揮銀發志愿隊老黨員在群眾中威望高、公信力強的優勢,積極探索“黨支部+民管委委員+銀發人才志愿服務隊+巾幗志愿服務隊”的協同治理模式,引導老同志廣泛參與糾紛調解、法律咨詢、關愛弱勢群體等志愿服務活動。自服務隊成立以來,已協助社區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0余件,為村民營造出安定祥和的居住環境,成為基層治理中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