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開展以來,我省堅持高位推動,完善長效工作機制,建立“黨政主導+群團協同+社會參與”模式,爭取更廣泛部門支持,共同作為聯合主辦單位,形成跨系統聯動效應。實踐中,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著眼加強農村思想文化建設,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廣泛宣傳黨的創新理論,積極開展送文化、送科技、送健康、送服務等活動,通過集中示范活動引領,著力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鄉村建設水平、鄉村治理水平。 全省各級文藝團體、科技特派員、醫療衛生志愿服務隊、教育系統志愿服務小分隊等千余支隊伍深入全省129個縣(市、區)及1.4萬多個鄉鎮,形成省市縣三級聯動、全域覆蓋的服務體系,每年累計開展文藝演出、科普宣傳、健康義診、體育賽事和農業技術培訓等特色活動超萬場次,惠及群眾超千萬人次。 打造品牌,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澄江市通過“黨建+”“活動+”“志愿+”“文藝+”,著力打造“高原湖泊衛士”品牌,組織開展“黨的創新理論我來講”“百縣千鄉萬村行”等理論宣講活動,成功打造《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展現新作為奮力出新績》《藍媒》等“仙湖之聲”百姓宣講精品,以保護撫仙湖建設美麗家園為主題創作的歌曲《家園》入選“2023年云南省精品歌曲創作”項目。通過持續深入推進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大眾化傳播,使“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成為社會普遍共識,齊心協力守好山水澄江的藍天白云和綠水青山。 2016年以來,大關縣開創“流動的書香——背篼圖書館”,一批基層文化工作者用背篼背起圖書,穿越崇山峻嶺、風霜雨雪,為大山深處的群眾送去寶貴的精神食糧。2021年以來,“背篼圖書館”理論宣講服務隊以板凳黨課、院壩黨課、雙語宣講等形式,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精神等宣講3600余場次,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傳達到基層群眾的心坎上。2023年,“背篼圖書館”入選第四批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和中宣部2022—2023年“全民閱讀優秀項目”。 在“三下鄉”活動中,我省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宣講活動,持續增進人們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 著眼滿足農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開展積極健康的文化演出活動,2013年至今常態化開展“文化大篷車·千鄉萬里行”惠民演出,2016年開啟“決勝脫貧攻堅”文藝巡演,2018年啟動“非遺進萬家”展演活動。圍繞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建黨100周年等節點,組織“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大型主題演出。年均組織惠民演出超1.2萬場次,惠及群眾超2000萬人次,偏遠山區覆蓋率從2013年的60%提升至2024年的96%以上。通過集中示范活動帶動鄉村文化隊伍建設,培育農民文藝骨干超10萬人次。 “宣講+文藝”“宣講+志愿服務”,把文藝演出、理論宣講送到田間地頭、城鄉社區,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同時推進理論傳播,真正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響應民生關切,靶向提升服務 在紅河縣第一小學操場上,精彩的科普展演活動引得孩子們發出陣陣歡呼聲;教室里,同學們津津有味地聆聽關于地質災害預防和農村消防知識的科普培訓講座。而在馬幫古城廣場的集中示范活動現場,科普展覽、醫療義診、普法宣傳等活動正火熱開展。 這是2024年6月6日在紅河縣舉行的云南省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示范活動現場的火熱一幕。近年來,我省把開展“三下鄉”活動與鄉村振興、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綠美建設、改善人居環境等結合起來,變政府“配菜”為群眾“點菜”,讓科普下鄉,送服務上門,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貼心暖心、實實在在的惠民服務。 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持續至今已累計選派3萬余人次,實現全省25個邊境縣(市)和374個沿邊行政村(社區)全覆蓋。2016年全面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劃”,通過“科普大篷車”巡展、農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設、科普帶頭人培訓等方式普及農業技術,累計建成國家級科普示范縣(市、區)41個、省級科普示范縣(市、區)92個,全國科普教育基地49個、省級科普基地200多個。2018年起推進“數字農業”試點工程,通過數字化賦能農業,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3年的52%提升至2024年的68%。建設“云嶺農科110”創新服務平臺,形成專家與基層一線互聯共通科技服務模式,推動科技特派員(團)為全省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科技支撐。2023年起,創新提出在全省鄉村(社區)開展普及法律知識、科學技術、市場意識、通用語言、文明習慣實踐活動,有效提升人民群眾的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為全省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據了解,2025年云南省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示范活動將于6月27日在勐臘縣、磨憨鎮啟動。本次活動由省委宣傳部等15家單位聯合主辦,通過“啟動儀式+集中示范+巡回服務”的形式,為邊疆民族地區送上多元化惠民服務。 活動當天將組織《幸福中國一起走》等惠民演出和集中示范服務活動,活動現場將開展普法宣傳、醫療義診、農業技術咨詢等民生服務,進行“幸福笑臉”拍攝、廣播電視設備維修、鄉村振興產業培訓等特色服務,并向基層捐贈文化科技衛生用品及教育設備圖書。集中示范服務活動后,各專業小分隊將深入基層開展巡回服務,進學校開展 “守望云心”心理健康課堂、“護苗?綠書簽”等文化關愛活動,進村寨開展熱帶水果和冬季蔬菜種植技術培訓,進醫院開展帶教查房,并啟動青少年視力保護計劃和“巾幗暖心”慰問活動。年內還將資助數字教室建設,舉辦“張桂梅思政大講堂”,以長效機制助力鄉村振興。 作為服務“三農”的品牌活動,今年“三下鄉”活動將通過整合各部門資源,形成“集中示范+長效服務”聯動模式,為邊疆群眾帶來觸手可及的民生實惠,更以文化鑄魂、科技賦能、衛生護航的組合拳,為鄉村振興注入可持續發展動力。 來源:云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