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心系“三農”工作,今年考察云南時強調:“要加快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和文旅產業,促進產業增值、企業增效、群眾增收。”這為我們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提供了行動指南。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迪慶藏族自治州堅持做優高原特色農業,走出了一條具有迪慶特點的高原特色農業發展之路。 把農民增收作為首要任務,不斷完善聯農帶農機制促進群眾增收。迪慶聚集著力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帶動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一是大力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健全利益聯結機制,有力提升了產業聯農富農能力。二是以品牌建設助力農民增收,圍繞“土、特、產”持續打造一批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農產品品牌,近年來,建成州級綠色食品牌產業基地72個,認證“三品一標”產品187個。三是制定出臺《迪慶州支持聯農帶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實施方案(試行)》,用于支持在州內投資、運營并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其他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農業經營主體。 把農業作為迪慶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一個重要領域,強化科技賦能,做優畜禽、葡萄、中藥材等一批高原特色“拳頭產品”。迪慶州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因地制宜推進高原特色產業建設。一是把農業科技創新融入“三農”全過程全要素,不斷提升農業發展現代化水平。迪慶州秉持加快農業創新的觀念,推動建立農科教產學研聯盟,圍繞全產業鏈科技需求,在品種品質、育產方法等方面開展技術性問題突破,推動高原特色農業轉型升級。二是鼓勵自主創辦農業科研機構、培訓農業人才。鼓勵州內涉農科研機構和企業、農業經營主體自主創辦農業科研機構,培養并支持農業科技人員創新創業,形成多元互補、共享發展的農業科技創新新格局。三是推動科技創新成果應用。扎實推行“產業+項目+團隊+基地”的模式,加速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運用。 把耕地保護作為紅線底線,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發展綠色循環農業,防治農業病蟲害。迪慶州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一是把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貫穿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始終。通過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等,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與高效節水灌溉深度融合,促進了節水農業發展。二是發展綠色循環農業,推動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大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農產品地理申報認證,引導產業基地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三是對農作物和畜禽的生長環境和病蟲害進行數字化防控。積極推進農業生物安全工程工作,建立病蟲害監測預警網絡,推廣高效安全防除技術的具體應用以及對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病實施常態化防治。 把種業作為迪慶一個重要產業,引導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種業集聚,撬動農業產業提質增效、延鏈升級。迪慶州把種業作為一個重要產業謀劃推進,引導各要素向種業集聚,撬動農業產業提質增效、延鏈升級。一是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與品種創新。聚焦“保、育、測、繁”四個環節,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與品種創新,推進國家、省級農業種質資源圃建設和管理。支持種業企業聯合科研院校等育種單位開展良種聯合攻關,集中突破一批種業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選育一批“高質綠色”新品種。二是聚焦高原特色農業延鏈強鏈補鏈,以種業發展帶動農戶增收。2017年,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園就以散發大黃種子、教授種植技術等帶農模式,培訓了20個示范種植帶頭人,帶動農戶增收。三是大力支持種業與金融保險業融合發展。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將信貸資源配置到農業農村,簡化農貸手續,助力種業增產。 把培育壯大龍頭企業作為建設特色農業強州的關鍵抓手,強化與省內、國內的溝通交流合作,聯動上下游經營主體。迪慶州按照“農業產業化、產業特色化、特色品牌化、品牌市場化”的要求,加快高原特色農業發展進程。一是積極培育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逐步形成香格里拉特色畜禽、德欽葡萄、維西中藥材產業發展格局,建成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02家,加快了農業經營現代化進程。二是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強化省內、國內雙向溝通交流合作,立足自身區位條件和特色農產品優勢,汲取昆明、玉溪、曲靖等農業大市的發展經驗,實現農業發展優勢互補,提升迪慶特色產品品質。三是借力東中西部協作機制引入新技術。充分借力東中西部協作、對口支援等機制,同上海等地開展深度溝通交流,推動迪慶高原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 (本文系云南省社科規劃辦重點項目“迪慶州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研究”(項目編號:ZDWT202501)的階段性成果。作者分別為云南民族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人民武裝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 (轉自:迪慶日報) |




89da025d-b9a1-4975-aafa-0d5eaea8f7a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