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胡瑞麗王哲)12月10日,云南關累港口岸對外開放通過國家驗收。標志著瀾滄江·湄公河一江連六國“黃金水道”的區(qū)位優(yōu)勢將進一步凸顯,有效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在東南亞實現(xiàn)新突破。 此次國家驗收組由海關總署會同交通運輸部、國家移民管理局、中央軍委聯(lián)合參謀部組成。驗收組經現(xiàn)場檢查、聽取匯報、調閱資料和集中評審后認為,關累港口岸基礎設施及查驗設施建設完善,符合國家標準,已具備正式開放的各項條件,一致同意通過驗收并簽署國家驗收紀要。 關累港口岸位于勐臘縣,是老撾、緬甸、泰國等東盟國家經湄公河進入我國的第一個港口,設計年通過貨運能力約15萬噸,設計年旅客運輸能力約10萬人次。多年來,關累港口岸在國家、云南省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主動融入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國家戰(zhàn)略,積極參與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2023年,關累港口岸進出口貿易額12.45億元,除往年一般商品外,還首次從關累港口岸出口新能源汽車50輛,進口金礦736.35噸。今年1-10月,關累港口岸進出口貨運量11.31萬噸,同比增長12.7%進出口貿易額為12.15億元,同比增長25.7%。 隨著關累港口岸對外開放順利通過國家驗收,瀾滄江·湄公河與昆曼公路、中老鐵路將互為補充、高效銜接,為流域各國密切經貿往來、增進交流合作提供有力支撐,也為西雙版納州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fā)展拓展了載體,云南省乃至我國西南地區(qū)“水陸空鐵”的對外開放格局也將更加立體,輻射南亞東南亞的區(qū)位優(yōu)勢也將更加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