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過節,社區就會組織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圖為建塘社區的群眾自編自演的民族舞蹈。 走進香格里拉縣建塘鎮,無論是古老的獨克宗古城片區里金龍、倉房、北門三個社區,還是現代感十足的建塘與北郊兩個社區,展現出的是平坦的路面,優美的環境,居民和諧相處,處處呈現一幅幅和諧景象。自2002年以來,建塘鎮啟動社區建設后,完善社區服務體系,積極探索社區自我管理、自我發展之路,唱響了建塘鎮社區的和諧發展之歌,在短短幾年的社區建設中,五個社區中有兩個社區被評為省級文明社區,一個居民小組被評為“全國文明小康村”。 社區服務從無到有 過去,“屋內鋪地毯、屋外和泥巴”是對建塘鎮各社區基礎設施最形象的描述。社區內幾乎所有的小巷都是土路;公共場地上,糞池、車庫、雞圈、柴房等設施讓建塘社區更顯雜亂;在社區內辦理相關事務,不少群眾該辦的事得不到有效辦理,辦事力量分散,服務功能不全成為建塘鎮各社區的狀況。如何才能有效加強社區的服務功能?擺在香格里拉縣、建塘鎮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針對社區群眾反映較強烈的“行路難”問題,建塘鎮黨委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決定以社區力量為主,加強社區道路建設,從而發揮社區效能。并決定按照居民自籌40%、政府補貼60%的辦法對社區路面進行改造。由于社區功能不強,社區工作人員到家家戶戶籌資時,遭到了不少閉門羹。當年年底,全州也是全縣最大的社區——建塘社區以試點形式完成了小區道路建設后,一條條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戶戶門前,自來水、排污管等基礎設施也相應完善起來,一些臨街的家庭還搞起了出租房,許多群眾都說,在社區委員會的帶領下,有信心將社區這個大家庭建設得更好。之后,建塘鎮各社區相繼開始了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五個社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建塘鎮各社區委員會談到社區的相關服務建設時更是如數家珍:五個社區均有定點醫療衛生室,一般感冒只需到社區衛生室治療,派出所向各社區派駐了1—4名不等的片警,對社區進行治安維護,五個社區都實現了“普九”,五個社區內共有近千戶的老年人、殘疾人、優撫對象、貧困戶等社會特殊群體參加了城鎮低保及農村低保,老年星光項目、優秀婦女之家等社區社會福利服務及便民利民服務等為各社區群眾構筑起了社區的服務網絡。
眾手澆花花爭妍 提供服務只是社區的功能之一,社區還需要有“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功能。社區高度重視黨的建設,在具體工作中不斷健全的社區黨組織,強化對社區流動黨員管理制度、黨支部組織生活制度和民主生活會制度,黨的旗幟在社區高高飄揚。2006年那場瓢潑大雨令建塘社區的群眾記憶猶新,由于環西小組地勢較低,排污管道不完善,60多戶人家被淹沒在了一片汪洋之中。就在小組居民一片慌張之時,擔任居民小組組長的50多歲老黨員張正祥和建塘社區老書記一早就涉過齊腰的深水同居民一起開展救助工作。老黨員的行為深深感染了群眾,紛紛加入到救助工作中來,不到一個多月的時間,在社區委員會的幫助下,環西小組的排污設施得到了更新。雪災、旱災、火災,只要有災情發生,社區黨員都沖鋒在前,真情為民,許多社區的群眾都說:“只要社區有和光強、那米扎、呂勤貴、趙佳良等老黨員,就是再大的問題也能夠解決!” “社區是個大籮筐,什么都往里面裝。”說明了社區每天處理事物的紛繁復雜性,也說明了它在承擔社會穩定的服務功能的重要性。2002年后,隨著香格里拉縣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位于城市建設中心地的迪慶最大的社區——建塘社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引發了一系列矛盾糾紛,成為了遠近聞名的“上訪社區”。 社區功能加強后,社區委員會通過做思想工作、勸說等方式,使社區內許多尖銳的矛盾化干戈為玉帛,“上訪社區”的帽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氣象一新的文明社區。“社區更重要的是要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許多社區的工作人員都這樣說道。建塘社區建塘東路3組由于變壓器老化,無法正常供電,建塘社區的黨委和主任聽說這件事后,積極向上反映爭取資金,為其更換了價值為30000多元的變壓器;五個社區的群眾普遍反映考駕駛證難的問題,為此,多個社區主動向相關部門反映此事,最后對需要駕駛證的居民進行統一培訓;為解決群眾的就業問題,建塘鎮政府與建塘各社區積極開辟就業渠道,每年度向外輸出300—400人的勞務隊伍。為引導居民走向文明,社區還結合實際開展了“文明進家庭”等活動,激勵居民爭創文明戶;結合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開展了“愛社區、守法、誠信、明禮”為主題的道德活動和職業、家庭美德教育活動,引導居民做光榮之事,拒為恥之行;定期開展了五好家庭、十星級文明戶和當好媳婦、好公婆、好鄰居的評選活動,積極提倡勤儉節約,婚喪嫁娶新事新辦,為居民陶冶文明情操營造了好的環境。建塘鎮各社區正在步入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文明祥和的和諧社區。 走社區自我發展之路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單純依靠政府力量無法解決的矛盾需要社區化解,社區的作用就顯得格外重要,而社區的自我發展是解決一切矛盾的關鍵。”建塘鎮黨委書記這樣說。建塘鎮積極探索社區自我發展之路,用“圍繞一個中心帶動一片社區發展”的模式詮釋了社區自我發展的關鍵詞。 歷史文化和現代因素使建塘鎮五個社區有了較好的分割:以古城為中心的倉房、金龍、北門社區民俗文化豐富,而建塘及北郊社區則處處流淌著現代發展的音符,建塘鎮政府確立了以古城為中心的倉房社區、金龍社區及北門社區以開發民族風俗文化為主,而建塘社區及北郊社區以城市建設示范點為著力點,從而帶動社區自我發展的社區建設基本思路。要服務更要發展,成為了社區自我發展的強大動力。2003年起,香格里拉縣按“修舊如舊”的原則整修古城,投入大量資金古城市政基礎設施得到了改善,古城旅游出現新商機,倉房、金龍、北門等社區在古城內做起了生意,社區內大量的閑置勞動力得到了安置;“江克”小組搞起了集體經濟,人均收入在6000元以上,成為了全國遠近聞名的小康示范點,經濟發展,使社區內不少矛盾得到了解決,五個社區內矛盾發生率直線下降,調解率每年都保持在99%。 夕陽西下、華燈初上,位于中心繁華地帶的壇城廣場,是歌舞的場所,悠揚舞曲準時響起……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壇城廣場、獨克宗廣場、江克廣場等相對固定的社區文化活動點上,社區居民們舒心地舞著、唱著、樂著。社區環境美化了,服務功能完善了,居民關系融洽了……社區就像是一個大家庭。近年來,建塘鎮居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和諧社區建設給他們生活帶來的變化,眾手澆開了社區和諧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