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監督職能進一步拓展 民主監督是政協的重要職能之一。切實有效地發揮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作用,是政協迪慶州第十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積極探索和實踐的重要課題。常委會按照政協章程,暢通渠道,規范做法,鼓勵委員坦誠建言,充分利用提案、視察、信息、行風評議等各種形式,在做好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同時,努力探索民主監督的新方法、新途徑。 提案工作的實際效果進一步增強。政協迪慶州十屆二次會議以來,共收到提案70件,立案56件,辦復率達100%。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視《關于對香格里拉城區龍潭河、納赤河和奶子河河流污染進行治理的建議》等一批重點提案的辦理工作。州政協領導加大對提案的督辦力度,提案所提建議已經解決和基本解決的占23%,比十屆一次會議提高了3個百分點,提案的民主監督作用得到了充分體現。 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不斷加強。政協迪慶州第十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圍繞“生態立州、文化興州、產業強州”的發展思路及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利用各種會議和各種機會,積極提意見、建議,努力反映社情民意。2007年12月,常委會組織召開部分非公經濟和外來投資企業座談會,傾聽他們在迪慶創業和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將意見及時歸納后向有關部門反饋,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和建議。 積極圍繞黨和政府中心工作咨政建言 政協迪慶州第十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積極圍繞黨和政府中心工作咨政建言,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常委會按照“全體會議總體協商、常委會議專題協商、主席會議重點協商、專委會議對口協商”的議政格局,共召開全體會議一次,常委會議四次,主席會議五次,對涉及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事項進行了有效協商。 全體會議是政協履行職能的最高形式。為提高全體會議的質量和水平,常委會從會議的籌備、組織和會后成果轉化等各個環節入手,進行了改進和加強。十屆二次會議期間,委員們對《政府工作報告》認真討論協商,與州委、州政府領導和有關部門負責人面對面地溝通情況,交換意見,就加快“生態立州、文化興州、產業強州”,培育旅游文化、礦產、生物、水電四大支柱產業,打牢生態、教育、交通、農業、城鎮化五個基礎等問題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充分體現了委員們的責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調研視察取得新的成果。調查研究是政協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的基礎。一年來,常委會就全州中心工作和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按照“少而精”的原則,選定調研題目,組織委員對我州50年州慶重點建設工程之一的香格里拉縣城市政建設進行了視察,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和農業產業化等問題開展了調研,形成了“迪慶州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傳承與保護”和“迪慶州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題調研報告,較好地履行了民主監督的職能,對促進我州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完善制度優化結構提高自身建設水平 一年來,政協迪慶州第十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按照《中共迪慶州委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協工作的實施意見》的要求,全面加強了政協的制度建設、委員隊伍建設和機關建設,使州政協自身建設又躍上了一個新臺階。 加強工作制度建設。制度建設對提高政協工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常委會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修訂、完善了《政協迪慶州委員會全體會議工作規則》、《政協迪慶州委員會常委會議工作規則》、《政協迪慶州委員會主席會議工作規則》、《政協迪慶州委員會秘書長會議工作規則》和機關辦公室的管理等規章制度,進一步規范了政協辦事程序。 加強委員隊伍建設。委員是政協履行職能的主體,是為全州經濟和社會發展建言獻策的主力軍。2007年,常委會除了在委員中繼續深入開展經常性的教育學習活動之外,還狠抓了委員的培訓工作,舉辦了一期以政協提案工作為主的培訓班,對50名州級政協委員進行了為期3天的提案知識培訓,通過培訓進一步提高了政協委員充分利用提案手段參政議政的能力和水平。 加強政協機關建設。2007年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重視支持下,把州政協機關辦公樓改擴建工程納入州慶重點建設項目,于8月底完成了辦公樓的改擴建工程,辦公條件比原來有較大改善。按照《中共迪慶州委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協工作的實施意見》的精神,增設教科文衛體與人資環委員會,機關專門委員會由原來的四委一室增加至五委一室,新增了州政協副秘書長領導職數。不斷加大對年輕干部的教育、培養和交流力度,調入了一批思想政治素質較高、年富力強的干部,調整優化了干部年齡結構,進一步激發了機關活力,為做好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 密切交流聯系 去年,政協迪慶州第十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成功舉辦了“云南省八自治州政協第十九次橫向聯系會議”,與參會州市政協交流了如何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工作經驗,進一步增強了交往和聯系。并加強對各縣政協工作的指導力度。常委會始終把各縣政協作為全州政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年來,州政協領導先后深入各縣了解政協工作開展情況,協調和解決存在的問題,召開委員座談會,聽取基層委員的意見和建議。認真做好全國各地政協領導的考察接待工作。一年來,共接待來自全國各地政協機關的學習考察團隊123批1321人次,其中省部級以上領導干部92人次,為使更多的人全面地了解迪慶、關心和支持迪慶,搭建了平臺,增進了共識和友誼。“走出去”學習借鑒先進發達地區開展政協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常委會組織州縣政協委員和政協機關工作人員到毗鄰藏區和華東五省區專題考察學習,通過考察學習,開闊了政協委員和政協機關工作人員的眼界,促進了州政協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 提案辦復率達100% 政協迪慶州十屆二次會議以來,政協迪慶州第十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提高質量、講求實效”的提案工作方針,重視提高提案質量、辦理質量和服務質量,提案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提案質量不斷提高。十屆二次會議以來,共提出提案70件,經審查,立案56件,其中重點提案4件,提案辦復率達100%。提案內容涉及經濟方面26件,占46.70%;科教文衛體方面的13件,占23.30%;政治、法律、組織人事、社會和民族宗教等方面17件,占30%。在經濟方面,提案圍繞“生態立州”、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治理污染等重大問題,提出了對我州可開發利用的水能、礦藏、風景名勝等自然資源進行一次原始評估等意見、建議。其中:關于盡快治理龍潭河、納赤河、奶子河污染的建議被采納,已落實解決;在政治、法律方面,提案提出治理小型賭場,構建和諧社會的建議,受到公安部門的高度重視,加大了治理力度;在文化方面,提案提出的關于對我州特色民居建筑加以保護和開發,弘揚迪慶民族文化,搜集整理、保護開發民族民間優秀文化遺產等建議,相關職能部門很重視,已列入部門工作規劃;在和諧社會建設方面,提案提出提高我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補償標準,建立我州人才戰略及加大職業技能培訓投入,把重點優撫對象優先納入社會保障范圍,呼吁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重視提高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素質,落實技能培訓資金,關心弱勢群體等問題。 提案辦理逐步形成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十屆二次會議以來,立案的56件提案在規定的時限內全部辦復,其中,提案所提問題已經解決或基本解決的A類提案13件,占23.21%,比一次會議的19.76%提高3.47%;所提問題正在解決或已列入計劃逐步解決的B類提案30件,占53.57%;因各種原因暫時不能解決的C類提案13件,占23.21%。提案者對提案辦理結果表示滿意的46件,占82.15%。 發揮優勢維護穩定 人民政協匯集了各族各界的代表人士,既是大團結、大聯合的象征,又是維護社會政治穩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政協迪慶州第十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充分發揮統一戰線組織的政治優勢,堅決貫徹中共云南省委關于迪慶工作“穩定、發展、團結”的工作方針和州委的重要部署,號召全州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牢固樹立穩定壓倒一切的思想不動搖,旗幟鮮明地反對達賴集團的分裂活動,不斷增強反分裂、反滲透、維護社會穩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全州各級政協組織積極協助黨委、政府做好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的有關工作,在維護穩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各族各界政協委員發揮自身優勢,自覺做好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團結教育群眾的工作,在維護穩定方面起到了表率作用。政協迪慶州第十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在十屆二次全會期間召開了“民族宗教界委員座談會”,邀請州委、州人民政府和政法委、統戰部、民宗委等有關部門,傾聽各位委員的意見建議,就一些實際問題展開討論,當面答復委員提出的問題,為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2008年工作意見 200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政協迪慶州第十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將圍繞實現十七大提出的奮斗目標和工作任務,按照十七大對政協工作的新要求,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在州委的領導下,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開展政治協商,進一步完善民主監督機制,切實提高參政議政實效,努力推進履行職能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充分發揮協調關系、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的作用,維護迪慶社會長治久安、經濟跨越發展。 一、加強學習,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創新學習形式,豐富學習內容,不斷提高思想理論水平和政策水平。二、圍繞中心,為科學發展獻良策,把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為履行職能的第一要務。三、凝聚力量,服務建設和諧迪慶,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促進社會和諧。四、發揮優勢,維護迪慶社會穩定。五、銳意創新,推動政協事業發展。六、改進作風,繼續注重自身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