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沉著應對 攻堅克難 經濟社會建設取得新成績 全州國內生產總值完成55.67億元,增長18.5%;財政總收入完成5.49億元,增長27.2%,一般預算收入完成 3.2億元,增長35.9%,一般預算支出完成23.49億元,增長25.7%;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8.65億元,增長30.0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368元,增長9.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595元,增長13.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5.03‰;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7.1%;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03%;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59.9億元,增長25.6%,貸款余額52.5億元,增長20.8%。 全面加強“三農”工作 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 加大“三農”投入。2008年全州涉農投入42074萬元,增長55%;對農民直接補貼資金7542萬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2008年建成高產穩產農田1.1萬畝;通村公路1004公里;新建各類水利設施2297件,其中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13件,解決了4.29萬人飲水困難和安全問題;開展30個新農村示范村建設,實施2380戶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啟動1000戶游牧民定居工程,極大地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培育特色產業。著眼優化農業結構、培育主導產業,建設核桃基地41萬畝、藥材基地3萬畝、葡萄基地0.6萬畝、蠶?;?.6萬畝、紅豆杉基地1.7萬畝、油菜基地2萬畝,加強生豬、牦牛、肉?;亟ㄔO,大小牲畜出欄34.5萬頭只,特色優質農產品基地規模不斷擴大。抓好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0.9萬人次,轉移農村勞動力4.3萬人,實現勞務收入20460萬元,勞務輸出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積極開展農技推廣。舉辦農村實用技術培訓900期,培訓農民4.8萬人次,全州農業科技覆蓋率進一步提高。全力推進扶貧開發。創新扶貧思路、整合扶貧資源,安排6750萬元資金,實施27個建制村扶貧整村推進,解決貧困人口1.9萬人。農業總產值達9.9億元,增長11.8%;糧食總產量達13.95萬噸,增長4.51%。大災之年實現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全力推進產業建設 發展實力進一步提升 旅游業在逆境中發展。以“打造國際知名旅游品牌”為目標,整合旅游資源,著力抓好精品景區建設。堅持核心景區“政府主導”的原則,積極推進香格里拉普達措、滇金絲猴國家公園和松贊林寺景區建設;與省旅游產業集團公司合作,加大香格里拉梅里雪山國家公園建設力度;采取果斷措施收回了虎跳峽景區經營管理權,并加快建設。全年完成旅游投資6.2億元,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邁出了新步伐。及時組團到昆明、上海、香港等地開展宣傳推介,借助中央電視臺、香港大公報等知名媒體,宣傳迪慶發展、和諧、開放、文明的良好形象,年內迪慶香格里拉獲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游城市稱號,梅里雪山、虎跳峽、梅里大峽谷獲中國最美旅游勝地殊榮,提升了香格里拉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注重抓好客源市場拓展和品牌促銷,激活了旅游市場。為形成“管理順暢、權責明晰、分工合理”的體制,在充分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州人民政府制定了《迪慶州旅游管理體制改革方案》,得到了省旅游局的充分肯定。全面加強行業管理,提升服務質量,優化發展環境。全年接待游客362.92萬人次,其中海外游客42.62萬人次,旅游社會總收入實現33.52億元,門票總收入達1.84億元。 生物產業加快發展。依托優勢資源,圍繞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長目標,在推進市場化、規模化和產業化上著力,在打造生態品牌上下功夫,加快生物產業發展。一是抓好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生產飲料酒9969千升,增長11.3%;核桃系列產品650噸,增長47.7%;松茸系列產品600噸;牦牛系列產品1459噸,增長264.7%;加工野生蔬菜500噸,增長70%。生物產業加工產值達7億元,增長27.36%。二是抓好品牌打造,逐步擴大影響。立足綠色、生態、安全,加快生物產品品牌建設步伐,核桃油等一批生物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的影響不斷擴大,全年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個、綠色食品認證1個、云南名牌產品2個。生物產業總產值達12.1億元,增長34.44%。 水電產業建設加速推進。與華能等大企業合作,加快“兩江”開發,里底電站配套項目動工,烏弄龍電站前期工作加快,梨園電站開工,在規模開發水能資源上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抓好浪都河二級、丹達河等“兩江”支流中小電站建設。完成水電投資12億元,新增裝機7.36萬千瓦,總裝機容量達54.18萬千瓦,發電12.86億度。農網建設投資完成0.41億元,全州行政村通電率達98.92%,農戶通電率達92.51%,解決6309個無電人口的用電問題。全面開展水能資源清查,摸清了資源家底,為科學開發提供了可靠依據。與南方電網合作取得突破性進展,為加快電網發展搭建了平臺。 礦業秩序整頓和資源開發步伐加快。抓住礦業秩序整頓和提升開發能力兩個重點,推進礦產業健康發展。嚴肅查處礦產資源開發中的違法違規行為,炸毀非法礦洞55個,取締礦權5個,報請省國土資源廳取締探礦權11個,全州礦業權總數減少10.7%,整頓和規范工作取得了實效。加快開發區和維西新興工業園區建設,提高集中度、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積極推進紅山片區規劃調整,取得了重大進展。加強礦產資源規費征收,積極完成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征收任務。全州完成礦業投資14億元,生產銅選礦含銅10967噸,增長60.7%,鐵礦石原礦102.9萬噸,增長143%。 著力抓好重大項目建設 發展基礎進一步打牢 年初確定的12項重大工程中,除麗香鐵路正在加緊做前期工作外,小中甸水庫、犁地坪水庫、香格里拉縣城集中供暖、香格里拉機場改擴建、德鹽公路、納帕海國際重要濕地綜合治理、國家公園、維西礦業、亞洲旅游論壇永久性會址和開發區第二工業片區等11個項目開工及加快建設進度。99個重點建設項目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通村公路等22個項目竣工;德欽縣城整治拓展工程、小集鎮建設、廉租房建設等40個續建項目進展順利;香鄉、香木、洛吉、羊拉公路和維西市政二期等37個新項目全面開工。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 人民生活質量進一步改善 改造中小學危房15507.9平方米,建設州民中教學綜合大樓和香格里拉上海高級中學等,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完成191所一師一校撤并,學校布局漸趨合理,教學質量明顯提升。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繼續實施“高原農牧民子女學生生活補助”工程,經過積極爭取,每生補助標準提高了200元,全州補助金額8128萬元,47720名學生受益。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8.8%,初中毛入學率達到103.71%;擴大高中工作進展順利,高中入學率達40.1%。香格里拉人民醫院門診樓投入使用,維西縣醫院和虎跳峽、五境等鄉鎮衛生院建設步伐加快,全年完成醫療衛生基本建設投資1647萬元,新建和改造面積達10401平方米,基礎設施得到了改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得到加強,各級財政對農民的補助標準從每人40元提高到85元,全州270043名農民參加了新農合,參合率為90.41%。藏醫藥開發步伐加快。加強艾滋病等重大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食品藥品監管得到加強,“問題奶粉”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得到妥善處理。認真落實計劃生育方針政策,堅持穩定低生育水平,認真落實獎勵扶助救助制度,努力提高服務水平,加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績。2008年全州城鎮新增就業5218人,完成計劃數的113.4%;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就業488人,完成計劃數的162.7%;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五險”參保人數達98146人,增加10923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參保人數達19367人;全年共安排下發救災資金3325萬元,增加2491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60歲以上貧困老人補助工作有序開展,全年共發放低保資金7012.61萬元,比上年增加1816.05萬元,全州98308名城鎮和農村困難人口受益;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按時足額發放,勞動者合法權益得到維護。結合全州支柱產業培育和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實施了國家、省、州科技項目29項;加強科普宣傳、科技推廣和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開展科技引進和吸收消化再創新,全州各族群眾科技意識明顯增強,利用科技發展生產的能力逐步提高。積極推進“文化興州”戰略,促進文化繁榮發展。認真實施“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電影免費放映“2131工程”,城鄉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推動文化與旅游互動發展,文化產業建設取得積極成效。20戶以上通電自然村廣播電視 “村村通”工程進展順利,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達到81.6%和89.6%。積極發展體育事業,北京奧運圣火香格里拉傳遞活動成為云南傳遞活動的亮點,擴大了迪慶影響;成功舉辦全州第七屆體育運動會,豐富了群眾文體生活。社會科學、地方志、檔案工作取得新進展,婦女兒童、老齡和殘疾人事業取得新進步。 深入推進改革開放 發展動力與活力進一步增強 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推動跨越發展的重要舉措,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建立完善政府考核評價體系,積極推進旅游管理、礦產資源開發管理和電力體制改革,加強國有資產管理,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積極推進金融、財稅、價格、流通體制改革。加大部門預算和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力度,全面實施國庫集中支付和非稅收入收繳管理改革。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穩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2008年,全州新簽訂和結轉經濟合作項目128項,實際到位州外資金33億元??诎督ㄔO及外事、僑務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 扎實抓好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 可持續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 繼續對2583萬畝天然林實施有效管護,建設公益林2.9萬畝。開發農村清潔能源,建成沼氣池5584口,安裝太陽能1.1萬平方米。加強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林政管理工作。實施納帕海國際濕地綜合治理等重大生態工程。抓好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扎實做好環境保護專項整治,進一步鞏固“禁塑”成果。高度重視節能減排降耗工作,抓好重點企業節能減排。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提升。 積極向上匯報爭取 國家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 為使挑戰化為希望、考驗化為機遇,州人民政府超前謀劃、抓住有利時機,組織了兩次規模較大的赴京赴昆匯報組,分別向國務院及國家發改委等十多個部委和省政府及省發改委等二十多個部門匯報工作,一次赴上海對接對口幫扶工作,爭取政策、項目和資金。在反復調研、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向國家發改委和中央藏區工作領導小組上報了《支持迪慶藏區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方案》。由于見事早、行動快,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在去年,為我州出臺了許多扶持政策,安排了一批項目和資金,并將麗香鐵路等一批涉及我州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列入國發[2008]34號文件,為推動全州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奠定了堅實基礎。 切實加強政府建設 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 通過開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科學發展”大討論活動,各級行政機關依法行政能力、科學發展能力、工作落實能力、廉政建設能力進一步提升。積極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和依法治州進程,全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堅持向州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自覺接受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向州政協通報協商,自覺接受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加強地方立法工作,普達措國家公園管理條例已完成草案聽證工作。堅持科學民主決策,不斷增強科學決策能力。始終堅持情況不明不決策、未經專家論證不決策、沒有進行民主討論不決策、不符合法定程序不決策。把落實進行到底,工作落實能力明顯提高。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努力提升廉政建設能力。切實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認真落實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基層民主制度,推進村民自治。強化制度建設,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人、管事、管物,規范權力運行。 2009年全州經濟社會發展主要工作 以農民增收為目標 扎實抓好“三農”工作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2009年改造中低產田3萬畝,建設100件“五小”水利設施和10條骨干溝渠,修建600公里農村公路,解決6000個農村人口無電問題。建設核桃基地46萬畝、中藥材基地3萬畝、葡萄基地1萬畝、油菜基地2萬畝、青稞基地10萬畝、牦?;?0萬頭、生豬基地35萬頭。完成農村技能培訓1萬人次,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4萬人,爭取實現勞務收入2.2億元。按照“五建、五通、五有”的要求,即:建制村建一支群眾信任、團結干事的村兩委班子,建一個文化室,建一條進村公路,建一批輸電線路工程,建一套廣播電視信號系統;20戶以上自然村通簡易公路、通村內衛生道路、通安全衛生自來水、通電、通廣播電視信號;農戶有一幢永久性住房、有太陽能或沼氣池,人均有一畝穩產農田地、有一畝特色經濟林果或經濟作物,戶有一個勞動力培訓轉移。整合資金8200萬元,實施31個建制村扶貧整村推進。完成1300人易地扶貧任務,實施3個自然村革命老區扶貧開發項目。年內解決貧困人口1萬人。 以強基礎增后勁為重點 全力推進重大重要項目建設 今年計劃實施麗香鐵路等19個重大項目和通村公路等40個重要項目,力爭全州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高于全省8個百分點,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2.5億元。按照建設一條鐵路、兩個機場、三大主干、四外通道和五千公里通村公路的交通網絡目標,開工建設麗香鐵路,完成香格里拉機場改擴建工程,做好國道214線香德段、香維公路、德欽小型機場等前期工作,加快德鹽、香鄉、德貢、香木、羊拉、洛吉公路等建設進度,啟動香鄉旅游北環線和德維、香寧公路建設項目。抓好犁地坪、小中甸、康斯三庫建設。加快犁地坪和小中甸水庫建設步伐,完成康斯水庫前期工作。力爭在2012年前把香格里拉縣城建設成可容納10萬人、維西縣城3萬人、德欽縣城1萬人的城市,同時建設一批特色小集鎮。打造具有經濟、文化、商業、社會價值的“四值”城鎮。今年重點抓好香格里拉縣城希爾頓生態旅游城、德欽縣城整治拓展、維西縣城市政二期建設和實施好小集鎮建設項目。 以提升產業層次為抓手 著力培育壯大支柱產業 做優旅游產業。加快香格里拉梅里雪山、滇金絲猴國家公園、虎跳峽景區、亞洲旅游論壇永久性會址等項目建設步伐,鞏固完善香格里拉普達措國家公園,啟動“香格里拉”酒店等項目,力爭完成旅游固定資產投資7億元,全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爭取游客總數突破400萬人次,旅游社會總收入達35億元,門票總收入要突破2億元。 做實生物產業。抓住省啟動實施優勢生物產業推進計劃和建設全國木本油料基地的機遇,加快核桃、藥材、葡萄、油菜、生豬和牦?;亟ㄔO。今年,生產飲料酒12000千升、核桃系列產品800噸、牦牛系列產品2000噸,加工野生蔬菜1000噸、松茸產品600噸,生產藥品6000件、藏藥350萬丸、藏藥制劑2噸,加工油菜籽2000噸。生物產業總產值要達到14億元。 做大水電產業。梨園電站加快進度,里底電站主體工程開工建設,烏弄龍電站完成前期工作,托八電站基本完成前期工作,力爭“兩江”干流水電開發取得重大進展。加快浪都河、尼汝河、丹達河、崗曲河等10條主要支流開發進程,爭取完成水電投資15億元,新增裝機9.56萬千瓦,水電總裝機達64萬千瓦。推進220千伏省電網延伸至香格里拉縣城、維西至劍川、迪慶變電站至尼汝河、香格里拉縣城至崗曲河輸變電工程和農網改造,實現電源點和電網建設協調發展。認真抓好庫區移民工作,確保水電產業又好又快發展,水電總產值要達到6億元。 做強礦產業。重點抓好香格里拉經濟開發區、維西兩個工業園區和銅、鐵、鉛三大基地建設,實現礦產業提質增效。重點抓好普朗、羊拉、慶福、菖蒲塘等礦區建設。力爭完成礦業固定資產投資14.5億元,主要礦產品產量穩步增加,礦業效益逐步提高,礦產業總產值要達到11億元。 以改善民生為根本 全面提高社會發展水平 年內新建和改擴建校舍5000平方米,排除中小學危房10000平方米。繼續實施高原農牧民子女學生生活補助和人身保險平安工程,對47720名中小學生和1288名中專生分別給予每人1200元和1500元的生活補助,為全州農村和城鎮低保家庭中小學生統一購買人身保險;認真抓好香格里拉縣普及高中試點。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完善香格里拉人民醫院設施;加強維西、德欽縣醫院和11個鄉鎮衛生院建設,增加2個社區服務中心和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啟動州藏醫院建設項目。完善計生服務網絡,新建9個鄉鎮計生服務所。建設7個鄉鎮綜合文化站,以每年推出1-2個精品的方式,扎實推進文化“七個一”工程,力爭開拍能充分體現和諧香格里拉、文化香格里拉豐富內涵的一部電視劇、二部音樂電視。完成20戶以上通電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使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95%以上。實施州級廣播電視節目鄉鎮覆蓋工程;完成州電視臺康巴藏語電視頻道三縣縣城無線覆蓋。積極做好參加省十三屆運動會準備工作。新增城鎮就業崗位5000個。全年完成勞動力培訓1.2萬人次,加強州、縣勞動力市場建設。農村低保享受人口要達到94600人,城鎮低保標準人均提高10元。2009年計劃投資2400萬元,力爭建設廉租房2萬平方米;計劃投資1000萬元,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3500戶;計劃投資1.6億元,實施游牧民定居工程6000戶。加快推進“鄉村流通”、“萬村千鄉”和“家電下鄉”工程,促進農民消費。擴大旅游、文化等服務性消費,大力發展物流、金融保險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商貿、社區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 以打造生態迪慶為目的 切實開展生態文明建設 進一步鞏固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成果,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植樹造林工作,加大金沙江、瀾滄江沿岸封山育林力度,強化濕地、水資源保護,推進水土流失治理、地質災害防治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加快納帕海國際濕地綜合治理和香格里拉縣城“三河”治理工程建設進度,建設生態公益林2.8萬畝,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20平方公里。 以增強發展動力為核心 堅持不懈推進改革開放 積極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財稅、流通、公路交通等公用事業管理體制改革。深入開展旅游、水電、礦業開發管理體制改革,從體制機制上為產業發展清除障礙。繼續深化文化、教育、衛生體制改革。扎實開展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和農村綜合改革。要鞏固和提升與上海、昆明等友好市的對口幫扶工作,爭取更多幫扶資金。要全面提高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自身發展的能力和水平。今年要推出50個招商引資項目,引進州外到位資金37億元,引進國外到位資金500萬美元。建立政府與企業聯系制度,落實和完善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加快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建設,著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推進中小企業加快發展。 以妥善處置各種矛盾隱患為突破口 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逐步建立藏區維穩工作長效機制,積極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建平安和諧社區。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扎實開展禁毒工作,營造良好治安環境,保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扎實推進法制宣傳教育和依法治州進程,開展“千名干部送法進村(寺)促和諧”活動,不斷提高全民法律意識。健全各種自然災害和公共安全突發事件監測預警體系和信息報告、應急救援、社會動員機制,提高處置突發事件能力。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監管。切實抓好精神文明建設。以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目標,以文明社區、文明村組、文明家庭創建為載體,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提升群眾文明素質,重視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做好支持部隊和國防建設工作。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作用。 以效能建設為切入點 狠抓政府自身建設 以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緊緊圍繞建設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潔政府,轉變政府職能,推進管理創新,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積極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認真實施重大決策聽證、重要事項公示、重點工作通報、政務信息查詢“陽光政府”四項制度。積極穩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逐步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