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實施產業強州戰略,建設全州各族人民共有的小康家園。按照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要求,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提升優勢產業核心競爭力,促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構建以現代農業為基礎,特色支柱產業為支撐,新型服務業為重點的產業發展新格局,為增進群眾福祉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增強發展后勁。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對民間投資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優化投資結構,改善投資環境。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加強對項目建設和營運的科學管理,確保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最大化。突出區位特點,積極融入全省“橋頭堡”出境通道建設,加強進藏入川通道建設,加快推進口岸機場、德欽小型機場、麗香鐵路、麗香高速公路建設、香瀘(瀘沽湖)高等級公路,盡快形成連接東部藏區和成渝經濟圈的現代立體交通樞紐。大力抓好水利設施建設,切實增強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完善綜合能源體系,大力開發可再生能源,形成多能互補、穩定、安全、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加強通信、廣播電視網絡建設,健全信息網絡體系,建設覆蓋全州的高速寬帶基礎傳輸網,加快政府、企業上網工程和用戶接入網建設。進一步完善城鄉規劃,加快推進城鎮道路、供排水、供熱、供氣、管網、電網入地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特色小鎮,推進戶籍制度和土地流轉制度改革,結合我州大中型水利水電開發,吸引農牧民進入城鎮發展,加快城鎮化進程。 ——堅持一產抓特色,著力發展現代農業。堅持以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牧業,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創新農業產業發展模式,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中低產田及中低產林改造項目,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挖掘林地生產潛力。在鞏固傳統產業的基礎上,加快推進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實現區域化布局、規?;a、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業農村經濟的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利用現代流通手段,培育多元化、多層次市場流通體系,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市場服務,搞活農產品的流通和集散,以現代市場體系保障農業發展。按照“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加大財政對農業產業化的扶持,著力培育壯大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的重點龍頭企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促進二產上水平,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堅持走迪慶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逐步實現經濟發展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資源依賴”向“科技依托”轉變、“粗放增長”向“集約增長”轉變,切實提升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按照“一屏、一區、一廊、一地、一鏈、一帶、一園”的經濟發展戰略布局,以新型工業化的理念培育壯大支柱產業。進一步抓好工業園區的發展和優化,提高工業園區的競爭力,發揮對周邊藏區的輻射作用。 ——推動三產大發展,全面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以我省實施“橋頭堡”建設為契機,全方位拓展與州外多層次、多形式、多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優化第三產業發展環境。充分發揮旅游業在促進第三產業大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斷做強做大旅游產業。堅持政府主導,搭建行業監管體系,規范旅游市場,創新體制機制,拓展區域合作,開發旅游精品,加大旅游促銷,推動旅游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將迪慶建設成為“生態最好、環境最優、和諧發展、永久品牌”的世界級精品生態旅游區和中國藏區最具特色的國際旅游勝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