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道盼富裕,國運盼昌盛?!备F和富是人們普遍關注的一個話題。那么,曾在領導崗位幾十年、任原保山地委書記近10年的楊善洲,他是窮還是富呢? 楊善洲很窮。窮到什么程度?1975年家里老屋到處漏雨,妻子張玉珍托人捎信給他,讓他想辦法湊點錢幫助家里修修房子。可他在兩個多月后只寄給了妻子30元,并寫回一封信說:“我實在沒有錢……”1987年他到施甸下鄉,女婿找到他,說家里又漏雨了,希望他給點錢修房子。但他還是那句話,“我暫時沒錢……”1995年,全家想方設法借款5萬元,在施甸縣城附近買了一塊地,勉強蓋起一幢新房。但為了還賬,楊善洲做主把剛蓋起來的房子又賣了。他的穿戴是“老三件”:一頂藍布遮陽帽,一件藍灰色中山裝,一雙膠鞋。至于存款,在2004年的一天他跟老朋友們聊天時,“透露”出存折上的數額是2元錢……他窮得沒有點像樣的物質財富,身后也沒給家人留下任何物質遺產。 楊善洲又很富。他20多年苦心經營的大亮山林場,活立木蓄積量經濟價值就超過3億元,其社會價值和生態價值更是難以估價。他一生服務人民,用自己的工資資助了眾多的人,為群眾辦了無數的實事好事。他嚴格要求身邊人員,為黨培養了一批批優秀干部。他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牢記宗旨、一心為民的公仆情懷,鞠躬盡瘁、不懈奮斗的崇高境界,大公無私、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為后人留下了無比寶貴、豐厚的精神遺產,這是他最珍貴、最偉大的財富。從這個角度來講,他又是一個十分富有的人。 幸福并不僅僅與物質財富緊密相關。一般來說,富有能夠提升人們的幸福指數,但必須明白,這“富有”不僅指物質,也包括精神。物質富有,但如果精神貧困,那是不可能有多少幸福感的。我們身邊一些“窮得只剩下錢”的人,就難以擁有真正的幸福和快樂。相反,楊善洲雖然物質上清貧,但因為他精神上富有,所以感覺非常幸福。看著老百姓的困難和問題一件件被解決,他覺得十分欣慰;看著昔日的荒山披上綠裝,他覺得心情舒暢,“白天造林、晚上抗寒”,他覺得其樂無窮;一輩子清正廉潔、兩袖清風,既兢兢業業,又干干凈凈,他覺得輕松美好。這樣的人生境界,還有什么能相比呢? 從楊善洲身上我們可以看出,窮與富的概念中有著豐富的內涵,切不可簡單地認為只有物質財富越多才越富有。尤其作為領導干部,必須樹立正確的窮富觀。領導干部要正確對待自己的窮與富,在物質財富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有道是:錢再多,日食不過三餐飯;房再多,夜寢不過三尺寬。過分追求物質財富,不僅無益,反而有害。特別是為了個人利益違紀違法搞腐敗,那更只會是害國害己。當前我們云南的貧困面還比較大,還有不少群眾沒有擺脫貧困。為官一任,就是要努力發展一方經濟,千方百計為老百姓“謀富”。老百姓富裕了,領導干部才會有真正的成就感、富足感,才是真正的幸福。 (稿源:云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