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善洲的兒女情長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 發布時間:2011-10-30 16:50:38

 對母親很孝順,對妻子很深情,對女兒很疼愛,對孫兒很牽掛

2009年10月拍攝的全家福 圖片由楊江勇提供

工作時不常回家,退休后不和家人呆在一起安享天倫之樂;不給家人辦理農轉非,不幫女兒走后門,不讓家人接受救濟糧……今年9月,我們推出對楊善洲第一階段的報道后,很多人提出了這樣的疑問:楊善洲是不是很冷血、很無情?

事實并非如此。楊善洲也有兒女情長的一面……

孝順之子

楊善洲的老母親過世多年后,記憶的碎片為我們還原出了一個孝子的言行。

楊善洲母親1990年去世,享年89歲。母親生命中的最后9天,楊善洲一直守在她的身邊。

那年春節過后不久,楊善洲回家看過母親和家人準備返回林場時,母親和妻子起身相送,他忽然注意到母親走路搖搖晃晃,很不穩當。他趕緊放下行裝,扶母親坐下,并出去找醫生。晚上,楊善洲在母親的屋內搭了一張臨時小床,整夜守在母親身邊,陪母親說話,給母親端藥遞水。9天后,母親安詳地離開人世。

楊善洲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參加工作、特別是擔任領導后,大部分時間,楊善洲都在為工作奔忙,但這并不妨礙他惦記母親、關心母親。每次回家,他都要帶上一點母親喜歡吃的東西,給母親買點補品,親自熬湯給母親喝。有時候時間緊,來不及侍奉母親,他就掏出50、100元錢留給家人,叮囑女兒們奶奶喜歡吃什么就買什么。

“有一年栽秧的季節,我正陪書記在騰沖了解生產情況,忽然工作人員跑來說他老母親病了,家里捎話讓他趕緊回去。當天晚上,他便連夜趕回去照看母親。”楊善洲昔日的老部下胡應舒說。原舊城公社黨委書記楊玉堯對楊善洲的孝心也深有體會:“一次老書記從姚關來舊城調研,我問他老母親的身體好不好,他說好呢,‘我每年都從保山買補品回來煨給她吃一次’。”母親愛吃糖果,楊善洲便經常買來自己帶回去或托人捎給母親。“我們很多人都幫老書記捎過東西,一般都是些水果糖、冰糖和水果之類的,這么孝敬的人還真不多見。”同事楊習超回憶說。

楊善洲很孝順,也極力倡導其他人孝順父母。

“1971年7月我剛調到保山地委工作不久,回家探親時,母親說我離家太遠,她哪天離開人世我都不一定趕得回去,讓我給她準備一副棺材板以備萬一。我當時工作時間不長,沒有積蓄,思來想去還是向書記說明了情況,他一聽便爽快地答應借錢給我幫母親完成心愿,并很快拿給我400元。”老部下胡應舒說。

2005年4月,林場出納周波接到父親病重的電話,趕緊找到老書記說明情況。“你放心回去招呼,和其他人把工作交接好,等老人家好點你再來。”老書記叮囑。“只要認得是父母家人病了,老書記就會批假讓職工回去照看,并一再叮囑,等老人好得差不多了再回來上班。”周波說。

  深情之夫

女兒說,父親其實很愛母親,只是他的世界太大,他要做的事情太多。

在楊善洲的遺物中,我們發現了一封寫于1970年8月5日的家信,這是大女婿寫給素未謀面的岳父的。女婿在信里說,自己已經結婚兩年并有了女兒,卻還不知道父親楊善洲長什么樣子,在哪里工作。妻子也曾在信中抱怨楊善洲說:你已經離家20多年,走的時候小菊還沒有出世,現在我東一嘴西一嘴把她養大成人并結婚生子,你也不管不問。20多年來,我領著孩子們沒有說過錯話,沒有干過壞事,更沒有給你增加過負擔,上次你到了家門口為什么也不回來看看?

妻子有太多的理由訴說自己的哀怨。1950年,21歲的張玉珍做了22歲的民兵隊長楊善洲的新娘。婚禮沒有鼓樂,沒有彩禮,沒有酒席,沒有新衣服,甚至連父母都不在場。為了照顧年邁的母親和年幼的3個女兒,她每天雞叫頭遍就起來干活,一家人的生活依然是飽一頓饑一頓,常常是一個洋芋在婆婆、媳婦、女兒的碗里轉了半天,最后幾個人分著吃。因為顧及大多數科局長沒有為家屬辦理農轉非,她的丈夫始終沒有為她和孩子們辦理農轉非,還說是為了更好地建設新農村……

在兒女們的記憶中,父親很少回家,可母親兩次生病住院,父親都一直陪在身邊。“1996年母親因膽結石住院16天,2005年因肺氣腫住院13天,兩次住院父親都一直守在母親身邊。他每天都會早早地買好早點端到母親床前,守到夜里很晚才回去。”大女兒楊惠菊說。老伴至今都清楚記得自己生病住院時楊善洲陪伴的情形,因為那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

楊善洲病重住院期間,老伴到醫院來探望。“你怎么來了?你暈車,以后別來了,我不會有事的。”楊善洲說。“我來瞄你一眼,你好了就回去。”老伴說。老伴在醫院守候了楊善洲3天,3天中,不管如何疼痛,楊善洲都強忍著不出聲,因為,他不想讓老伴擔心。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楊善洲在狀態稍好的一刻,向女兒們作了最后的交代:我這輩子最對不起的人是你們的母親,現在我手里還有4萬元,你們要留著給你們母親安享晚年,她這一輩子不容易。楊善洲最初的遺愿是把自己的骨灰撒在大亮山和清平洞,彌留之際,他決定分出一份埋葬在老家的后山上,將來與妻子永遠相守。

離家60年后,楊善洲終于回了家。

“我出來工作時家有老母親、老伴,后來有3個娃娃,就靠老伴在家養老供小,一家人沉重的負擔由老伴一個人挑起,我根本無法照顧老小……如果沒有老伴把家庭重擔挑起我就無法工作……”在2005年3月楊善洲的革命傳統教育講話中,我們讀到了這樣的文字。

女兒說,父親其實很愛母親,只是他的世界太大,他要做的事情太多。

嚴愛之父

父愛是放在女兒枕頭下的那把小梳子,父愛是夜路上緊緊摟著女兒說出的那句“不用害怕”……

在施甸縣姚關鎮清平洞小學的教師宿舍里,有一個黃色的很不起眼的衣柜已經陪伴了楊惠蘭24年,那是父親買給她的。

1986年,楊善洲去姚關白云小學看望教書的女兒。看到女兒用紙箱裝小孩的尿布、衣服后,他給了女兒100元,要她做個衣柜。20多年來,衣柜的款式早已過時,楊惠蘭卻一直不愿舍棄。在她心里,衣柜承載的,是父親對她滿滿一柜子的愛,盡管這種愛曾經讓她有太多的不理解、太多的難以接受。

1983年7月,19歲的楊惠蘭在保山中學復讀一年后,因為底子薄沒能考取理想的學校。1984年,施甸縣公安局招工,為了幫地委書記楊善洲解決后顧之憂,相關領導通知在擺馬小學代課的她去體檢。她至今都清楚記得自己去參加體檢時的心情。那天,男友蔣正軍陪她一起到施甸去體檢,一路上,兩人在湛藍的天空下憧憬著他們美好的明天。走過場一般參加完體檢后,楊惠蘭和男友回家安心等待被錄取的好消息。可直到招工結束,她都沒有收到錄取通知。男友有些急了,催促道:“趕快問問你爸爸怎么回事。”支支吾吾半天后,楊惠蘭含著淚告訴男友:“卡住了,爹說打鐵要靠本身硬。”

一年后,楊惠蘭在男友的輔導幫助下,終于通過考試轉正成為一名小學教師。可很長一段時間里,她都無法理解父親為什么就不能網開一面,幫自己一把?為此她還言語激烈地頂撞過父親。這么多年來,父親都把全部的心思和熱情撲在工作上,撲在為他人排憂解難上,家里卻因為他的無暇顧及變得異常艱難,因為家里困難,她10歲才開始上學。為社會、為群眾付出了那么多,給家人一點小小的關愛和補償也不行嗎?他不止是黨的干部,他還是她們的父親啊!

曾經,楊惠蘭是那么怨恨父親。現在,她是這么想念父親。

能記事的時候,楊惠蘭才第一次見到父親。那是一個傍晚,家里忽然出現了一個個子高高的中年男人。在她怯生生地看著這個陌生人時,他卻主動走過來蹲在她跟前牽起她的小手,親切地叫她阿蘭。看著她戒備的眼神和亂蓬蓬的頭發,中年人起身進了屋子。一會兒工夫,他端了一盤熱水出來,把她牽到臉盆前,開始幫她洗頭。他洗得很慢、很輕,最后還給她扎了兩個小辮,微笑著拿鏡子讓她看。這是父親留給楊惠蘭最初的記憶。

1980年9月,父親終于同意女兒楊惠蘭轉學到保山去讀書,從未去過保山的她高興極了,迫不及待地開始收拾東西。看到女兒歡快的樣子,父親也很高興,甚至還幫她一起整理學習用品。多年后,楊惠蘭還清楚記得去保山讀書的情形:父親提著箱子,她靜靜地跟在后面,看女兒不說話,他扭過頭來說:“阿蘭,咱們去保山讀書嘍。”

父親走了,楊惠蘭記憶深處的父愛卻更加清晰。父愛是放在女兒枕頭下的那把小梳子,父愛是夜路上緊緊摟著女兒說出的那句“不用害怕”……

深沉之愛

世間有一種愛,因為太過平凡和深沉,擁有它時,我們總是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失去之后,我們才體會到心被抽空的疼痛。

跪在爺爺的墳前,楊福昌又一次默默淌下了眼淚。一直以來,在他的心目中,爺爺都是一個不太顧家又不善于表露感情的人。作為和爺爺相處時間最長的孫子,他甚至回想不起多年的相處中,爺爺留給他的難忘的記憶。可爺爺永遠閉上眼睛的那一刻,他的眼淚卻決堤般奪眶而出。

1984年,楊福昌從大柳水小學畢業后,被姚關中學錄取。母親問他不去上學了幫家里干活行不行,他倔強地說:“不行,我要上學。”新學期開學的前一天,母親告訴他,爺爺要接他去保山一中上學。第二天一早,在父親的護送下,他輾轉到了保山城,安頓在爺爺的宿舍,開始了和爺爺長達7年的相處。7年中,爺爺在家的時間非常有限,對他的關愛和幫助也非常有限。多年以后,他只記得那時爺爺會在每個月初幫他在地委食堂買好飯票、留下早點錢,只記得爺爺曾經對他說過的一句話:“現在好好讀書,將來才能好好干工作,一定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1991年9月,楊福昌考到昆明工學院選礦專業,開始了3年的大學生涯。3年間,爺爺都會及時把學費和生活費拿給他。1994年7月大學畢業后,楊福昌回到家鄉施甸縣,開始擔任由旺鎮鎮長助理。擔任鎮長助理8年間,爺爺專程看過他四五次,每次都不怎么說話,只是叮囑他一定要好好工作。

1998年9月的一天,楊福昌在天黑之前趕到爺爺的住處,告訴他自己要結婚了。“準備在哪里辦新房?”“正在找房子。”“唔,我想想辦法。”不長的時間再見到爺爺時,楊福昌聽到了一個好消息,爺爺已經幫他們找好了房子。一個多月后的婚禮上,爺爺對楊福昌說:“你們結婚,錢我就不給了,你們的房租我已經交了一年。”爺爺的賀禮遠遠出乎了楊福昌的想象,他不知道自己的“窮爺爺”從哪里弄到了1200元幫自己交了一年的房租。

2010年春節,一大家人歡聚老家后,楊福昌拿出1萬元交給了爺爺。2000年買房時,他從爺爺那里借了1萬元,現在終于攢夠可以還給爺爺了。“錢還是你拿著,留給孩子將來上大學用。過日子要節省一點。”爺爺說。

爺爺在世時,楊福昌覺得他很遙遠;爺爺去世后,楊福昌覺得他很親近——他就在院落教自己嫁接果樹,他就在車站給自己買回家的車票,他就在來由旺鎮看自己的路上……

楊福昌是家里的長孫。他說,爺爺對他沉默寡言的愛里,包含了太多的希望和囑托。2007年6月,組織上再次把楊福昌從縣城調到由旺鎮工作后,他不再等著爺爺去看自己,而是經常主動地去看爺爺。爺爺還是不會講太多的大道理,還是只會叮囑他認真工作。純樸而深沉,這是爺爺愛他的方式。

世間有一種愛,因為太過純樸和深沉,擁有它時,我們總是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失去之后,我們才體會到心被抽空的疼痛。

記者 程三娟 賈云巍 蔡侯友(云南日報)

責任編輯:
水蜜桃精品一二三| 久久久精品午夜免费不卡|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 精品无码中文视频在线观看|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岛国片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成人影院| 柠檬福利精品视频导航|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超碰|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 久久亚洲精品高潮综合色a片| 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精品无码人妻|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麻豆| 99re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首页 |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 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mm1313亚洲精品国产|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94精品久久精品|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在线日产精品一区| 精品国产性色无码AV网站| 综合91在线精品| 6一12呦女精品| 久久的精品99精品66| 亚洲精品123区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蜜芽精品久久| 久久久久九国产精品|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无码内射| 91情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 国产精品欧美成人| 久久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不卡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无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AV久久久无码| 国产福利专区精品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