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德欽縣霞若鄉各么茸村護林員白邊 “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應該為群眾多辦一些實事、好事!”這是德欽縣霞若鄉各么茸村護林員白邊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各么茸村是霞若傈僳族鄉的一個建制村,全村共有10個村民小組。由于受地理環境的影響, 境內山高坡陡、地形復雜,形成了典型的林中有村、村中有林、林村交錯分布的地形地貌特征。全村森林覆蓋面積達2.6萬多公頃,森林植被豐富,是瀕臨絕種國之珍寶滇金絲猴及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等許多稀有物種的基因庫和生息繁衍地,也是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地帶。由于森林植被豐富,每年涌入林區采集林下產品的人川流不息,加上各么茸林區的高山草甸又是拖頂、霞若二鄉四個行政村村民的夏季牧場,給森林管護工作帶了很大困難。從2002年起,白邊接手了各么茸村的護林工作,一干就是7年。各么茸林區正因為有了這個敢負責任的護林人,7年來從未發生一起山林火災。 2002年4月的一個下午,當時還是字巴小村民小組森林委員的白邊,接到依苦瓜村民小組集體林發生森林火災的消息,他即刻放下手中農活,組織30多名村民趕赴火災現場,經過一夜奮戰,第二天林火完全撲滅。由于在林火撲救工作中的表現突出,使他成為了一名護林員。從此,他便全身心投入到護林工作崗位上,挑起了守護林區的重擔。7年多來的日日夜夜,他把全部精力傾注在護林工作中,他的足跡踏遍了山山水水,每一座山頭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腳印。 50多歲的白邊,膝下無兒無女,幾十年來與老伴相依為命,度過了人生的風風雨雨。妻子知道他的脾氣,了解他的性格,深知只要他認定的事情九頭牛也拉不回來。有一次,妻子患病讓他回家幫忙收拾活計,但當白邊發現附近的山頭濃煙滾滾時,二話沒說,背上水壺、挎上挎包就上山了。得知濃煙來自鄰縣的林區后,他怕林火過境蔓延,翻山越嶺到鄰縣報告火情。當他回到村委會時,已是第四天的傍晚了。 每年開春,到林區從事副業的人漸漸多了起來,這也是他工作最繁忙的時候,他經常拿著一本筆記本守護在林區的入口,對進出林區的人員逐一登記,進行森林法宣傳教育。有一天早晨,一輛手扶拖拉機要駛進林區,車上還裝著一臺油鋸,經過他的仔細盤問,車上的人說要去林區修建牧棚。后來他越想越不對勁,就跟蹤到了林區,沒想到這一群人正準備盜伐五角楓,在他的極力勸說下,這群人放下了油鋸。2002年至今,霞若林業站對各么茸林區依法處理的11起林政案件中,經他巡山發現報告的盜伐、濫伐林木案件達9起。 2007年6月,到霞若林業站辦事的白邊聽到工作人員正在談論松小蠹蟲的危害性。時隔四、五天,他帶著裝有許多小蟲的玻璃瓶來到林業站?!案髅慈状宓暮脦讉€村民小組集體林發現了云南松枯黃、死亡的現象,我從枯黃的松樹上捉了這些蟲子,請你們看看有沒有你們前兩天所說的那種害蟲。”白邊說。經技術員鑒別,確定小瓶中的蟲子全是松蠹蟲。霞若林業站及時向州、縣森防站作了匯報,引起了州、縣林業局的高度重視,及時派出了技術員到現場調查。經調查,各么茸村依苦瓜、同巴、各么茸、米吾巴四個村民小組集體林均發現松蠹蟲。由于發現及時,災情得到控制,有效維護了我州森林資源。 今年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啟動后,他自然成為了各么茸村林改工作組成員之一,在林改工作啟動后,憑著他在群眾中樹立的威信和群眾對他的信任,他成為了林改政策的宣講員和踏山認界的排頭兵。自林改工作啟動后,他從未因“家里有事”、“身體不適”而請過一天假,林改工作組成員無一不被他那份執著精神所感動。 由于工作成績突出,自2002年始,他連續7年被主管部門和霞若鄉黨委政府評為“優秀護林員”;2005年被全國農林水總工會、國家林業局授于“全國優秀護林員稱號” ;2006年至2008年連續三年被村黨支部評為“優秀黨員”。(德欽縣學習實踐活動辦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