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迪慶州自2011年12月份深入開展“四群”教育、實行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以來,結合州情實際,不斷創新工作載體,找準工作突破點,于2012年3月1日至4月10日全州1894名工作隊員按照州委“目光投向基層、心思放在基層、感情貼近基層、資金傾向基層、項目支持基層、腳步深入基層”的工作要求,圍繞“察民情、惠民生、強組織、轉作風、建和諧、促發展”六項任務,進村入戶,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宣傳了黨各項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加強了基層組織建設,轉變了干部作風,促進了經濟發展,維護了社會穩定,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將迪慶州深入開展“四群”教育實行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工作推向深入,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察民情,贏得了群眾的真感情。全體工作隊員帶著真心、帶著感情,深入基層,走進群眾、融入群眾,開展民情體驗、民情懇談活動,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親身體驗群眾的生產生活,獲得了原汁原味的感受;用真感情與群眾溝通,了解群眾的疾苦冷暖,傾聽群眾所思所盼,真心實意問計于民,找準了為民服務的突破口,融洽了干群關系,增進了黨群感情,贏得了群眾的真感情。活動期間,共走訪群眾51700多戶,搜集群眾意見3500多條,撰寫調查報告1750多份,建立“兩卡一臺賬”19905套,聯系農戶和居民戶30178戶。在廣泛收集社情民意的同時,工作隊員深入廣大農村、社區和寺院,大力宣傳十七屆六中全會、省第九次黨代會、州第七次黨代會精神,大力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大力宣傳維護團結穩定、創建平安農村、平安社區的相關要求。活動期間,全州共召開各種座談會、民情懇談會2812場次,參加人數達29萬多人次,張貼宣傳標語12143條,反邪教宣傳掛歷249份,印發各種資料51440份,宣傳覆蓋了全州所有農村和社區,使老百姓了解了黨委和政府今后的工作方向和重點,激發了廣大群眾積極投身于“四個家園”建設的熱情和干勁,為我州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 二是惠民生,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各工作隊堅持從農牧民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工作入手,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解決基層群眾實際困難和問題放在重中之重,著力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和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事業建設。一是做好春耕備耕工作,積極幫助協調解決基層和農民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特別是貧困戶的生產實際困難,確保了春耕備耕工作的順利開展。二是大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協調項目、多方爭取資金,加強農村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三是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以學習雷鋒紀念日、“三八”婦女節等節慶活動為載體,組織群眾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知識問答等活動。如:云嶺鄉紅坡村工作組在“三八”節期間組織駐地軍隊到南佐村民小組與群眾開展軍民文娛匯演,重溫了“金珠瑪米”與百姓的魚水深情。四是積極配合鄉黨委、政府和村“兩委”,落實好強農惠農政策,確保群眾得實惠。五是著力解決群眾困難,力所能及地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真心實意為民排憂解難。據統計,活動期間,全州各級各部門、各工作組共為基層辦實事2197件,落實各類惠民項目127個,爭取項目資金2000多萬元,走訪慰問困難群眾、學生、僧尼7300多人,發放物資(折資)、慰問金350多萬元。 三是強組織,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進一步增強。各工作組緊緊圍繞“強組織、增活力,創先爭優迎十八大”這一主題,以組織實施“跨越發展先鋒行動”,深化拓展“云嶺先鋒”工程、邊疆黨建長廊建設和“三建三帶三創”藏區農村基層黨建工程為抓手,積極配合當地黨委全面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基層黨建工作各項任務,著力解決基層黨組織建設中的突出問題,著力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著力完善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全面提升黨員“三帶”能力,培養壯大“三帶”黨員隊伍,為實現“三創”目標打牢基礎。同時,積極協助做好黨員發展工作,不斷鞏固黨的群眾基礎,力所能及地為基層黨組織購置必要的辦公設備,大大改善了基層黨組織工作條件。通過舉辦培訓班、組織義務勞動等形式的黨員活動,使廣大基層黨員投身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明顯增強,進一步鞏固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果,增強了農村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和創造力,夯實了黨在藏區的執政基礎。 四是轉作風,干部做群眾工作的能力有了新提升。黨員干部的作風,關系黨的形象,影響黨群干群關系。各工作組按照州委轉變作風,服務基層的要求,充分發揚我們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正確處理好下鄉工作與單位工作之間、與家庭生活之間的關系,自覺踐行“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黨的群眾路線,安下心、撲下身,通過在基層一線察民情,順民心,解民難,暖民心,辦實事,積累了經驗,增長了才干,鍛煉了干部,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得到不斷提高,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受到了群眾的好評。 五是促發展,推動了農村經濟跨越發展。各工作組把促發展作為管長遠、管根本的任務來抓。一是理清發展思路。根據當地自然氣候、物產類別、傳統優勢等條件,做好產業調查,找出發展優勢,進一步幫助村兩委理清產業發展思路,為各地產業發展指明方向。二是繼續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積極配合當地黨委政府做好產業調整工作的宣傳、發動、落實。如:德欽縣各工作組配合當地黨委政府推廣種植葡萄1680畝、核桃6850畝、藥材7216畝、白蕓豆3154畝、青稞5000畝、烤煙145.34畝、油橄欖300畝。如:香格里拉縣金江鎮、五境鄉工作隊協助當地黨委、政府和村“兩委”做好烤煙種植的宣傳、規劃、放苗等工作,推動了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三是推動集體經濟發展。因地制宜,積極配合當地黨委、政府探索“支部+協會+基地+大戶”等集體經濟運作模式,理順集體與黨組織、農戶、村民之間的利益關系,有力推動了集體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如:維西縣康普鄉工作組協助當地黨委、政府積極籌措資金,開展以培育藥材、核桃種植為主的村級集體經濟建設,促進了集體經濟發展。四是認真開展了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和特色優勢產業發展項目調查。通過這些工作,進一步理清了各地發展思路、明確了方向、找準了路子,為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打下了基礎。 六是建和諧,各類矛盾糾紛得到有效調處。各工作組按照州委“守土有責,出事問責”的要求,準確把握當前我州維護穩定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積極配合當地黨委、政府做好維穩工作。一是落實維護穩定工作責任,抓群防群治。各工作組根據州委的部署要求,切實把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工作作為一項重要責任落實每一位工作隊員頭上。與當地黨委政府一起,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宣傳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積極參與到維穩社會和諧穩定的工作中,形成了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二是抓寺廟教堂(點)管理。各工作組立足于維護寺院穩定,著眼于強化寺院管理,把宣傳教育與完善寺院管理有機結合起來,把宣傳教育與解決實際問題有機結合起來,以周邊藏區發生的一些典型事件為例,對寺院僧侶、神職人員和廣大信教群眾重點開展了愛國主義教育、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教育、民族宗教政策法規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和社會主義成就教育,不斷增強了廣大僧尼、信教群眾在黨的領導下走社會主義道路,共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信心和決心。三是加強信教群眾思想教育。各工作組組織信教群眾學習黨的宗教政策、民族政策、惠農政策及科技知識,引導信教群眾樹立正確的信仰觀,把信教群眾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和國家的決策和要求上來,進一步增強信教群眾的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思想,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如:香格里拉縣小中甸聯合村工作組在“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深入21個村民小組開展了感恩教育活動。德欽縣重點走訪了出境人員家庭1167戶,與328名出境回流人員進行了“一對一”的面談,交心談心累計達3384人次。四是積極排查調處矛盾糾紛。充分發揮調解、治保組織作用,依靠人民群眾,嚴格按有關工作程序,依法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先后排查矛盾糾紛460余起,化解329起。通過各工作組和當地黨委、政府深入細致的工作,切實把各種矛盾隱患解決在了基層一線、解決在了萌芽狀態,為維護藏區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宗教有序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