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5月20日? 星期天?? 晴 春到香格里拉 一大早,我走進了獨克宗古城,采訪了家住中心鎮的羅追大媽。大媽今年已經62歲了,平日里,她白天就在古城管委會里散發余熱。晚上,就與一幫老姐妹在古城廣場跳舞。初見卓瑪大媽時,一張臉上總是掛著熱情的笑容,這位開朗的藏族大媽說到現在的幸福生活總會禁不住開口大笑。 “回想起我們香格里拉,就是以前是的中甸,奴隸也好、老百姓也好都是吃不飽穿不暖呢,苛捐雜稅把窮苦人民們是壓得氣都喘不過來。” 羅追大媽是土生土長的香格里拉人,雖然沒有經歷農奴時期的苦難生活,但也經歷了一段無法抹平的記憶。“那時是計劃生育也沒有,兒女又多,屬于兒多母苦。” 羅追大媽至今也不能忘記,三十年前,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出工,晚上天黑了才歸家。連5歲的兒子放假時也得去背糞。每天的勞累換來的只是一小點糌粑面和洋芋,全家人還得小心分著吃。“大米那些是見的都沒有,老百姓就是吃洋芋、青稞和苦喬,肚子都吃不飽,反正就是家庭負擔還要負擔。大人出去做活,滿屋都是豬牛,有點吃的也是豬牛把它吃完。回來么窮苦人么只有哭的本事。” 改革開放以后,尤其是近十年來,香格里拉美名遠播,旅游業發展生機勃勃。古城也從牛糞街變成了香格里拉現在遠近聞名的旅游重地。羅追大媽和一幫老姐妹們進北京、逛上海看祖國的巨大變化。在增長見識、開闊視野的同時,賺錢的思路也活絡了起來。蓋房子、開客棧、跑旅游,年收入也上萬元了,一家子紅紅火火的過上了小康生活。“現在托共產黨的福,在黨中央、毛主席的領導下,農奴翻身做主人。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在鄧小平、黨中央的領導下,基本上90%住上了洋房,住上了平頂房。我們農村老人家到了60歲給低保,種田都是免稅,只要是自己勤勞一點,吃的是吃不完、穿的是穿不完。生活是我們是想都不敢想的。” 這兩年,羅追大媽更是把自己的晚年生活安排得妥妥當當的。每一天總要同老姐妹們唱唱歌跳跳舞,分享孫兒孫女在校園里的開心事兒,踏著古城的青石板笑望家家戶戶紅紅火火的幸福新生活。“這幾年,我們香格里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我們的生活像格桑花一樣紅紅火火,一天比一天好過。”“我最大的愿望是全家身體健康、生活愉快。希望三個孫男孫女都能考上名牌大學,做一個國家有用的人才。” 臨行時,大媽告訴記者,國家對雪域高原農牧民的支持與厚愛讓她很受鼓舞,現在每一天的生活都像是泡在蜜罐子里一般。暖暖的火爐上,酥油茶飄動著熱氣,夕陽透過寬敞的窗戶映紅了羅追大媽家那一壁秀美山河圖。(次旺) |
87948f73-3b83-4755-88ad-44ad4737902d.jpg)
8af30dcf-bdf8-48e7-8684-75b1f9cf467d.jpg)

ffc26b77-04af-4fa5-b4a8-1080ab26b2a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