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6日?? 星期一?? 晴 中共迪慶州委書記? 張登亮 迪慶的青稞酒在市場上銷售一直很好,釀酒產業在當地也很有基礎。但去年9月我到香格里拉酒業調研,企業老總給我反映,他們每年釀酒需用青稞5000噸,在本州每年收購最多1000噸,其余4000噸都要到青海收購,山遙路遠,長途運輸,成本很高,企業效益不好。我聽后心情十分沉重,迪慶種植青稞的條件不知比青海好多少倍,守著那么寬的土地,老百姓也不富裕,組織群眾建設優質青稞基地,實現農戶、基地、企業、市場的有效對接,既推進了農業產業化,又實現農民增收、企業增效,這是發展高原特色生態產業的一條路子。于是我就召開會議,下決心組織干部發動群眾,引進優良品種,搞好技術服務,確定企業收購保護價,號召群眾種植青稞。時間已經過去了幾個月了,現在正是青稞的旺長期,我必須到現場去看一看,去年確定的事弄得怎么樣了。 3月26日是星期一,天氣晴朗,我與縣鄉干部直接來到金江鎮的興文村冬青稞種植基地考察。該村的300畝高產青稞種植基地,冬青稞長勢很好,預計畝產將達380—400公斤,收入比種小麥翻一番,畝產值可達1500元(酒廠以每公斤3.7元—4元的價格包收購)。縣里領導介紹說,老百姓看到實惠,積極性很高,明年的種植面積會更大,農民每畝地小春青稞收入1500元,大春種煙再收入4500元,畝產值可達到6000元左右,比原來種植小麥和包谷產值增加了1倍以上。預計今年全縣青稞產量可達4000噸左右,基本滿足釀酒企業的原料需求。通過看、聽、問,我感到非常欣慰,藏區發展高原特色生態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關鍵在于落實。一定要統一規劃,擇優布局,充分發揮好黨委政府“統”的功能,切實搞好農民的產前、產中和產后的一系列服務,把千家萬戶組織起來,區域化種植,規范化管理,一體化服務,真正為企業生產優質原料,通過企業引領走向市場,實現綜合效益最大化,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 下午,我們一行來到仕達村仕林三組,看望慰問老黨員韓永昌,他們一家五口對我的到來很高興,也很熱情,和我拉家常、談生產、話發展。韓老對近年的發展變化深有感觸。他講,這些年黨的農村政策實在太好了,種田有補助,蓋房有補助,孩子上學有補助,他年紀大了,國家又發給“工資”,去年,按照村里號召,他家種了15畝烤煙,每畝收入4000元,比過去種包谷每畝增收2500元,今年小春又種青稞,每畝比種小麥增收800元,全家5口人人均收入都在萬元以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感謝黨、感謝政府。我聽了以后,很受感觸,我們的老百姓真是太好了,只要我們為他們做一點點實事,他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頭,他們對黨、對政府充滿了感恩之心。我在想,如果我們的廣大干部,每人都為老百姓做哪怕一點實事,那老百姓會永遠支持我們,藏區的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目標就一定能實現。 ? 結束了金江鎮一天的調研,天色開始變暗了,我和金江鎮的干部群眾揮手告別,明天,我將沿江而上,繼續調研葡萄種植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