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會提出,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必須推動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以開放促改革。要放寬投資準入,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擴大內陸沿邊開放。 十八屆三中全會傳遞出自貿區建設腳步將加快的信號。 11月12日下午,十八屆三中全會正式閉幕,為期4天的全會聽取討論了習近平總書記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據會議公報,會議提出“要放寬投資準入,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擴大內陸沿邊開放”。 商務部國際貿易(行情?專區)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白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加快自貿區建設這一點上,全會并沒有特定指出某一地區,據其理解,中國將來會有一個通盤考慮的方案出來。 自貿區建設提速 記者從會議公報中獲悉,全會提出,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必須推動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來更好結合,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以開放促改革。要放寬投資準入,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擴大內陸沿邊開放。 白明在解讀上述全會內容時表示,這些內容在以往曾以不同的表現形式提過,中國在外資政策的拓展上亦取得了很好的成就,而引進來和走出去的“結合”,聯系全會的高度,以及深化改革開放等重大問題,這一點“特別值得關注”。 白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在要素的基本配置上,包括內陸資源、沿海資源等多種要素的充分配置,“需要我們從互動且立體的角度去看待自貿區的建設問題”。 以今年上海自貿區的設立為例,包括放寬資本準入,以及備案制等政策都簡化了操作程序,提高了流通效率,“這些措施實際上都是提高效率的手段”。 在全會公報中,雖然沒有單獨列出上海等地區的名稱,但據白明的理解,中國未來將有一個在上海自貿區運行基礎之上的通盤考慮方案出來,目的是通過上海的自貿區建設來推動全國經濟領域的進一步開放。 應有選擇“嫁接” 有消息稱,上海自貿區獲批至今,多地傳出籌備申請,包括西部地區的重慶,中部地區的河南、安徽、湖北,沿海的廣東、天津、浙江、廈門等地都熱情高漲。 此前券商研報顯示,上海自貿區獲批,不是針對單一城市的“政策紅利”,而是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試驗區。 在白明看來,上海模式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地區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嫁接”。 在境內設立自貿區是中國從未有過的探索,不同于區域振興規劃,它將被賦予更多的改革意義,因此不能一哄而上,應科學規劃,謹慎布局。 針對此前上海自貿區設立后,國務院近期不會再批復設立新自貿區的說法,10月30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辦公廳主任隆國強在國新辦新聞吹風會上透露,在設立新的自貿區過程中,成熟一個批復一個,不需要特別詳細的時間表,亦不需與上海自貿區試驗的程度和進展聯系起來。 “國家建立以上海自貿區為‘領唱’的自貿模式,目的就是通過以開放倒逼改革的方式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這是從國家的戰略角度出發,因而是可復制和推廣的模式,并非上海一個自貿區‘獨唱’。”白明認為,自貿模式必須經過上海“領唱”,一段時間后再“合唱”,為總結經驗留出必要的時間差。 上海從設立綜保區起便為自貿區的建設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而目前很多地方實際是白手起家,基礎設施不完備,服務業發展水平不夠均衡,產業結構不一定能夠適應“負面清單”等舉措。 白明對此表示,世界各地的自貿區都有其發展共性,我國其他地方自貿區建設應借鑒其有益之處,并更多地結合自身特點,而不是照搬上海模式。如上海是圍繞“四個中心”進行基礎建設,廣東應在如何與港澳對接上下足工夫,天津則應結合過去的濱海新區,擴大同東北亞地區的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