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爾烈(1727年—1801年),字君武,號武峰,在乾隆、嘉慶年間為官。 “老實王”王爾烈 王爾烈有才而廉明,博得“雙肩明月”之譽,嘉慶帝稱他“老實王”。 有一年,王爾烈從江南主考回京。嘉慶問他:“老愛卿家境如何?”他答:“臣家有茅屋三間,里面半藏農器半藏書;還有薄田數(shù)畝,那是一望春風一望雨啊!”嘉慶歡喜地說:“老愛卿為官清廉,朕是知道的。這么辦吧,你離京去安徽銅山,掌管鑄錢之事,在那里任職3年,也許你就富有了。” 當時,銅山設有朝廷御制銅錠的鑄錢爐,那里產多少銅,就鑄多少錢,管鑄錢是肥缺。王爾烈上任一晃就是3年。任滿回京,嘉慶問:“老愛卿,這回可度余年了吧?”王爾烈一笑說:“臣依舊一無所有。”嘉慶不信地說:“此言未必是真吧?”王爾烈當即從袖筒里甩出3枚銅大錢,個個都磨得锃亮。原來這是錢樣子,他每天拿著它們去檢查鑄錢質量,捏在手里久了,磨得溜光。嘉慶見狀,稱贊說:“老愛卿如此清廉,真可謂老實王啊!” 王爾烈告老還鄉(xiāng),一支浩浩蕩蕩的驢馱子大隊從京城出發(fā)。看熱鬧的人議論:“王爾烈滿載而歸了!”“什么‘老實王’,是假的!”這話傳到嘉慶那里,他馬上下令截查。又召來王爾烈,當著朝臣問:“馱子隊所載何物?”王答:“不過是皇上所賜。”嘉慶說:“你告老還鄉(xiāng),我所賜不過千兩白銀呀,還用大隊驢馱子裝載嗎?”王爾烈只得請求檢查。經(jīng)過打開馱子查實,驢馱子上載的全是破磚爛瓦。王爾烈說:“臣家里只有3間茅屋,回去無棲身之地。為此,我撿了修皇宮剩下的破磚爛瓦,馱回去蓋房住。”嘉慶很受感動,下令在遼陽為王爾烈修了一座翰林府。王爾烈把正廳作了義學館,自己只住偏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