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漢子的筑路傳奇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 發布時間:2014-05-07 09:52:09

為謀生路,藏家少年逃離深山,他是長輩眼里離經叛道的“逆子”;為筑“天路”,千萬富豪變成“億萬負翁”,他是別人眼里的“傻子”;為鄉親領路,資助群眾蓋房子抓產業,在地震危急關頭轉移安置救助數百群眾,他是干部群眾心里的好黨員。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尼西鄉巴拉村共產黨員斯那定珠用行動書寫了—— 一個康巴漢子的筑路傳奇

本版圖片均由云南文產香格里拉縣巴拉格宗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提供

昔日的巴拉村驛道

施工中的公路

地震中轉移安置安撫群眾

巴拉村通了公路

3月20日清晨,香格里拉縣尼西鄉幸福村巴拉村民小組,83歲的白瑪老人坐在自家的三層藏式“別墅”窗前,喝著酥油茶,望著窗外的柏油路,心生感慨——山還是那座山,河還是那條河,封閉落后的巴拉村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位昔日的老村長,抬頭遠眺巴拉雪山,指著崗曲河畔的柏油路說:“我們能走出大山,過上幸福生活,就靠這條公路。”他目不轉睛地看著公路上奔跑的汽車,向記者講述康巴漢子斯那定珠的故事。“修這條路,他花了8年時間,關了商店餐館,賣了房子汽車……巴拉村倒是家家戶戶買了汽車、蓋了新房。”

故事的主人公是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巴拉村藏族共產黨員、云南文產香格里拉縣巴拉格宗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黨支部書記斯那定珠。“他改變了巴拉村!他叫醒了巴拉格宗大峽谷!”白瑪說。

探路

“我是大山走出的孩子”

一天,“有錢人”斯那定珠決定在昆明一家小館子犒勞犒勞自己,點了一盤小炒肉、一碗番茄雞蛋湯和一碗大米飯。菜飯上桌,這個年輕的康巴漢子突然哭了起來——家里人連一碗青稞面都吃不上……“那是一頓眼淚拌飯。”

斯那定珠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在迪慶藏區廣為流傳。

“我從大山走來,肩頭扛著大山的色彩,回首自己走過的道道山路,忘不了大山給我的情愛。”從云南迪慶到西藏拉薩、四川甘孜,描寫斯那定珠的歌曲《大山的孩子》,是雪域高原最流行的歌曲之一,CD發行量超過22萬張。

巴拉格宗大峽谷是橫斷山脈切割最深的地區,壁立千仞,巴拉村被層層封鎖,成為外面進不去、里面出不來的“世外桃源”。“這些山山水水全都在給我們找麻煩,我們就像被關在里面一樣。”拉茸七林老人說,村民們之前并不喜歡這種與世隔絕的生活,村莊一直在走向衰落,從他小時候的60戶變成了25戶,到斯那定珠回來修路時只剩14戶了。

1964年,斯那定珠在巴拉村出生時,村民多以打獵和種植青稞、玉米為生,經常吃不飽。峽谷絕壁上不到一米寬的驛道是他們與外界聯系的唯一通道,從村里去一趟香格里拉縣城需要走4天以上。驛道艱險難行,稍有不慎,就會落入奔騰的崗曲河。有人生重病,由青壯年抬著走驛道送醫,往往有去無回,有的甚至走到半路就斷了氣。

斯那定珠家有兄弟姐妹6個,日子更是捉襟見肘,要靠借糧借錢維持生活。作為長兄,他輟學在家種地,有時去地里把剛種下去的洋芋種子刨出來,偷偷埋在火塘里燒給弟弟妹妹們吃。一次,僅有兩歲的小妹誤以為火塘里隨時可以找到吃的,伸手去抓,被燒傷了,至今還有傷疤。

“那時候,供銷社、放映隊是我們最盼望的‘親人’,他們一年來一兩次。手電筒是巴拉人接觸到的‘高科技’產品,專門做一個牛皮套包裹起來,珍惜得不得了。”10歲那年,斯那定珠被父親用繩子綁在腰間拉著,第一次通過狹窄的驛道走出峽谷,到達了縣城。看著“寬闊”的沙石路和從沒見過的汽車,他萌生了走出大山的夢想。

少年的躁動受到了父親的嚴厲批評:不在家種地、贍養父母,是羞恥的!

“村里有人干活比你厲害,但他仍然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我要出去。”13歲的斯那定珠噎得父親無言以對。他帶著父親四處籌來的35元路費,用一個破舊的口袋背上水晶石,背著“壞孩子”的名聲,攀扶著山崖,義無反顧地沿著崗曲河走了。

輾轉香格里拉、大理、昆明、廣州、上海,斯那定珠賣掉水晶石、蟲草,再把錄音機、磁帶、膠鞋、新式的運動服、自行車等運回云南,追隨著鄉村集市擺攤銷售,賺取可觀的差價。

從不會講漢話到講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他慢慢適應了外面的世界;從擺地攤到大宗批發代理,他以忠厚誠信贏取了更多大商家的信任,生意越做越大。

斯那定珠開辦了迪慶州第一家五金機械門市部、第一家涮羊肉火鍋城,累積財富數千萬元,并把父母風風光光地接到了香格里拉縣城居住。然而,每當想起封閉落后的家鄉,想起更多仍然被“關”在巴拉格宗大峽谷的鄉親,腰纏萬貫的斯那定珠總覺得日子過得不舒心,這個康巴漢子開始“狂想”:“我要給巴拉人修一條柏油公路!”

“有錢不等于富有,如果就這樣過著自己的小日子不回家鄉,我的一生就等于白活了。”他這樣解釋自己的行動。

筑路

千萬富豪變成“億萬負翁”

“修一條公路,把巴拉格宗的峽谷開發出來,巴拉人一起搞旅游致富,就可以實現我的夢想。”斯那定珠的命運注定與巴拉人的出路相連。

要在壁立千仞的峽谷絕壁上筑路,簡直是癡人說夢。一腔熱血的斯那定珠遭到了包括家人在內的反對甚至譏諷。

給鄉親們描述未來的公路、旅游,有人聽得睡著了;一撥又一撥設計人員來了,勘測完地形,搖搖頭走了;一批又一批施工隊來了,挖掘機難以立足,嘆口氣走了。

“設計、施工隊干不了,我自己干!”他自己勘測地形、設計施工線路,兩年徒步約4萬公里,勘測地形,摸索絕壁、深箐、90度急彎處的修路技巧。

為了籌集修路資金,他變賣了經營多年的餐館、五金店以及房子、車子,跑遍了香格里拉所有的銀行和信貸公司,借遍了所有的親朋好友。香格里拉縣城有一條街的商鋪,他挨著借過來;一家信貸公司,他跑了50趟,終于獲得支持。

為了修路,他曾欠債1億多元,昔日的千萬富翁變成了億萬“負翁”。

2004年9月10日,從214國道通往巴拉村的公路終于開工建設,這條寬6.5米、長35公里的公路經過4個藏族村落。峽谷中的平地

經濟作物稀少珍貴,都得斯那定珠出面協商。他磨破了嘴皮,最大限度讓步,爭取理解支持。有年齡大的婦女認為他騙人,往他臉上吐口水。他用手抹一下臉,笑著說:“孃孃,不要這樣,我們慢慢商量。”

不管日曬雨淋,斯那定珠都堅持在施工一線監理、指導,節省每一分錢,夯實每一段路基。

2007年,他又籌資700萬元,從上橋頭架設全長34.8公里的10千伏輸變電線路至巴拉村,解決了沿線4個村落共50多戶人家和景區內的生產生活用電問題。

公路一天天掘進,當初送他出山的父親卻生病了。當公路快要修到巴拉村的時候,老父親執意要去看看。2007年底,父親旺堆站在巴拉村,看著羊腸般曲折的公路就要通到老家門口,他用粗大的手拍了拍斯那定珠的肩膀,什么也不說,眼角掛著幸福的淚花,提前享受了光榮與自豪。“那是我最幸福的時刻。”斯那定珠回憶說。

父親去世不久,2008年1月1日,巴拉村迎來歷史性的一刻:公路通了!高壓電通了!電話通了!

“我們載歌載舞,給斯那定珠獻上潔白的哈達。”村民小組長洛桑吹批說,有人拿出煮雞蛋送給斯那定珠,不知道怎樣表達心情;有人不停地給親戚朋友打電話,體驗現代通信的神奇;有人不停地摁動電燈開關,享受瞬間點亮山村的美好。“那一刻,我流下了眼淚。”斯那定珠這樣描述成功的喜悅。

2009年6月底,巴拉村公路主體部分鋪成了柏油路,斯那定珠又籌資128萬元,在崗曲河上建了一座大橋。如今從巴拉村到縣城的時間,由以前的三四天縮短到1個半小時。

領路

“夾皮溝”變身“國際范”

在巴拉格宗景區強勢崛起、國內外游客紛至沓來時,斯那定珠再次“犯傻”:與云南文投集團聯手開發,并由云南文投控股,大氣魄打造特色旅游“國際范”。

費盡8年的心血,公路終于建成了,但斯那定珠頻遭尷尬。

路通了,有企業要在崗曲河上建造梯級電站,并以可觀的股份利誘債臺高筑的斯那定珠。他態度決絕:“絕對不行,開發電站對環境的破壞太大!”

路通了,有村民開始砍伐、外運自留山上的木材;有人在河里炸魚、毒魚……“如果你們利用我修的路破壞家園,我寧可親自炸掉這條路!”斯那定珠又急又氣。

經過多方爭取,電站停建了。他在巴拉格宗景區掛牌“三江并流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紅山景區巴拉格宗管理處”,開始名正言順保護巴拉格宗的生態環境。

斯那定珠深知,要從源頭上杜絕破壞,最根本的是要讓村民富起來。于是,巴拉村15戶村民在斯那定珠幫扶下,相繼搬到了峽谷的緩坡地帶,形成了那浪村、水莊村兩個藏民新村。同時,他一面租賃村民閑置的土地發展生態農業,平均每年給每戶租金1萬元;一面租賃村民的百年老房子恢復原貌,供游客參觀體驗藏文化,每年給每戶租金3000元至5000元。他還扶持村民辦養雞場、養豬場和生態魚塘,既滿足景區需求,又可為每戶每年增收5萬元左右。

近兩年,景區建設項目較多,斯那定珠便將一些工程分包給當地村民施工,既節約了開支、保證了質量,又讓村民學到了技術、得到了實惠,平均每人每年增加五六萬的收入。他還將景區道路維護工作按段承包給村民,每年每戶工錢7000元。

現居水莊村的白瑪老人家里有五口人,3個兒子靠包工程、養護公路,加上每年5000元的房屋租賃費和6000元的土地租賃費,去年收入達11萬元。老人指著自家的三層藏式碉樓和門口停放的微型貨車說:“瞧,房子是斯那定珠幫助我們蓋的,微型車也是他資助買的,我們家還有一輛農用車呢!”他的兒子阿兵補充道:“現在的生活真是做夢也想不到,洋芋和包谷都用來喂牲口了!”

如今,巴拉村人家家新樓房,戶戶新風貌,微型面包車、冰柜、烤箱、太陽能、電腦、光纖等一應俱全,村里還出了十幾個大學生。巴拉格宗國家公園、4A級景區建成迎客,村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以巴拉人自豪,以巴拉格宗景區人自居,為景區景觀和內涵注入了人文的力量。

命運對斯那定珠的考驗沒有停歇。

2013年的斯那定珠準備大干一場,巴拉格宗4A級景區游客量大增、營業額大幅增加、提速沖刺5A級景區之際,“8·28”、“8·31”地震接踵而來。公路大面積坍塌,電力、通訊中斷,所有村民、員工及50多名游客共400余人被困,無法與外界取得聯系。斯那定珠火速從昆明出差路上往回趕,冒著余震不斷、落石紛紛的危險,徒步進入巴拉格宗,下令拿出所有食品、被褥,動用30多輛汽車,把被困人員轉移到安全地帶,安撫安置。

隨后,他冒雨帶隊,開動裝載機、挖機等大型機械設備,對景區至214線國道的道路由內向外進行搶修,5天后與正面救援隊伍會師,400多人安全回家。

8年修筑的“天路”受損30多公里,其中嚴重損毀18公里,損失近2億元,修復難度很大,村民和員工傷心不已。他咽下淚水安慰大家:“人在,路就在!”

那些年

1964年

斯那定珠在香格里拉縣尼西鄉巴拉村民小組出生。

1977年

13歲的斯那定珠帶著父親籌來的35元路費,外出闖蕩。

1999年

斯那定珠注冊成立巴拉格宗生態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2004年

在斯那定珠的不懈努力下,從214國道通往巴拉村的公路終于開工建設。

2008年

巴拉村實現通路、通電和通電話。

2009年

滇藏公路封閉改造,近4年間,巴拉格宗景區虧本運營,斯那定珠利用時間差大搞基礎設施建設、保護生態環境。

2011年

斯那定珠與云南文投集團合作,巴拉格宗大峽谷景區朝國家5A級景區邁進。

?

責任編輯:拉初
久热爱精品视频线路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麻豆 |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牙蜜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线一区二区|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 国产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v视界| 在线精品免费视频无码的|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第一页|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花野真一|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 视频久re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院|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免费| 亚洲av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7m凹凸精品分类大全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水蜜桃| 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揄拍国产精品| laowang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婷婷|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青青青|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mv在线观看| 国产玖玖玖九九精品视频| 亚洲ä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极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不卡 |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