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生活會是加強黨內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筆者認為開好民主生活會,要忌三種不良官場“哲學”。 一忌“權力哲學”。權力“哲學”者熱衷“權力”,沉迷“權力”帶來的影響及“尊榮”,用“權力”渲染自己,捧自己高高在上,與人民群眾制造等級感,以此彰顯自己的不可逾越與冒犯,進而享受于“權力”帶來的種種心里優越感。為官者有了這種作祟心理,就不愿把自己擺于人民群眾平等的位置,會聽不得意見,怕“揭短亮丑”,認為“查擺問題”、“批評與自我批評”這種“紅紅臉、出出汗”會降低自己“威信”,使“官”形象受損,因此不愿深刻剖析檢討自己,對自己存在問題也就避重就輕,下級也就不敢直指其問題要害,所提意見建議也就顯得隔靴搔癢。 二忌“好人哲學”。“好人哲學”是傳統“中庸之道”在運用中被扭曲的體現。在現代官場文化上,“好人哲學”注重平衡,不愿得罪人,害怕冒險,甘當“老好人”,因此在利害問題或在政策執行上,“好人哲學”者便會顧及“義氣”、“面子”、“相互照應”,避免“動真格”、盡量保全各方“面子”、不輕易得罪人、不敢“唱紅臉”等而易造成“官官相護”局面,落實政策也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更在“政策就像一陣風”的僥幸心理下把查擺問題、自我批評等民主手段變成了避重就輕,流于表面,做做樣子的形式流程。 三忌“自由哲學”。有種官場中人,總能游離于“制度”、“紀律”之外,仿佛是只不受約束的小鳥,自由自在其樂無窮。這種人熟知“潛規則”,對上“投其所好”,對下亦以人情世故攻之,玩轉社會,游刃有余。這種奉行“自由哲學”之人投機取巧,雖表面不得罪任何人,也很少做出格違法之事,但其價值觀建在私立基礎上,以維護既得利益為目標,根本上違法黨性原則,查擺問題或批評與自我批評“不痛不癢”,甚至變成自我吹捧或奉承上下左右,以期以這種“自由哲學”為手段,獲得更大的“自由”范圍。可想而知,在民主生活會中,這種“自由哲學”對解決問題百害而無一利,千萬要摒棄。 由此可見,召開民主生活會,官員乃至黨員干部的心態極為重要,只有擺正心態,端正態度,顧全大局,把自己以普通人身份擺進去,才能防止“權力哲學”、“好人哲學”、“自由哲學”的作祟與投機心態,在查找自身不足與剖析問題上也就看得清自己、聽得進意見建議,同時為形成良好的民主生活氛圍創造更好的條件。(維西住建局 沈瑋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