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考縣委常委班子能夠放下面子見刀見槍、直面問題、直指要害,以“點麻骨”、“戳痛處”的手法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讓蘭考的民主生活會成為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民主生活會的榜樣。 蘭考的民主生活會之所以會成為標桿,得益于蘭考縣委常委班子不談成績,就事論事地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平等公正的態度對工作中的問題提出意見建議。其實,證明了一個大家都明白的道理:“紅臉出汗”看似是一種很難堪的方式,實質是一種很好的溝通與反饋方式,應該成為機關日常工作會議的常態形式。 當然,要達到“紅臉出汗”的效果,需要一個好開放、謙虛、公正的環境。也就是說,在日常工作中,對于不論是自己負責的工作還是同事負責的工作,需要形成客觀分析問題的習慣,分析中不以工作成效為重點,不對負責該項工作的同事加以評論,而是專注于工作開展中的問題與困難,有點像現在很多企業中運用的“頭腦風暴”,就事論事;同時在分析問題、提出意見建議的過程中不摻雜個人情緒,對于提出的意見建議虛心接受,不帶有抵制情緒,完全以做好工作為出發點和歸宿,不應針對個人。 良好的溝通環境需要良好的制度來維持。為了營造自由的言論空間,應該制定一定的保護政策。既要創造黨員干部能夠大膽地提出意見與想法的機制,還要防止有人鉆空子,胡攪蠻纏,擾亂工作秩序。可以嘗試成立會議監管小組,小組成員能夠在會前聽取各方人員的意見,能夠對信息進行保密處理。同時能夠對收集的意見建議進行分析,針對特定工作事項進行核實,確保意見建議的真實性和客觀性。監管小組成員應該保持中立態度,當與被提意見者或提意見者有親密關系時,應當避嫌。或者實行單位間交叉監督的機制等其他制度,盡力創造意見交流自由的環境。 ?“紅臉出汗”要成為常態化和長效機制,既要以蘭考縣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會為標桿,也要加強制度建設,營造敢批評、敢議論、敢講真話的環境。(迪慶州外事和商務局 譚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