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通過萬里長征向世人莊嚴宣告:代表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產黨人是不可戰勝的!回望那段紅軍踐行黨的群眾路線順利通過云南迪慶的歷史,我們深切地感到“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黨的事業和工作就無從談起?!?/p> 紅軍在迪慶踐行群眾路線所取得的成效,與當前正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一脈相承的,對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具有重要思想啟示和借鑒意義。 一、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直面困難,了解民情,尊重民意 1936年4月,紅二、六軍團長征進入云南藏區。面對藏民的防范、戒備、恐懼甚至開槍打傷紅軍等困難,實施了一系列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依靠群眾,聘請翻譯 賀龍為首的紅軍首長一到上江鄉格魯灣,立即聘請翻譯了解民情,詢問進藏區的詳細情況。紅軍在迪慶期間,陸云鶴一直為賀龍擔任翻譯。至今在迪慶廣為流傳的翻譯和向導還有:陶子勝、趙阿印、苗三元、潘永清、潘永燦、子慶科、恩世臣等,他們為軍民雙方的溝通交流做出了積極貢獻。 (二)深入群眾,宣傳黨的民族政策 在迪慶期間,紅軍充分依靠翻譯和向導,深入群眾,通過走訪群眾、召開座談會、聯歡會等形式,宣傳黨的民族政策。曾書寫和撰刻“抗日救國,抗日討蔣”、“反對大漢族主義”、“中國工農紅軍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紅軍是番民(藏民)的好朋友”、“番民們,不要聽信謠言”、“番民群眾各安生業”、“優待少數民族,保護信仰自由”等口號 。 (三)情系群眾,尊重群眾的宗教信仰 在迪慶期間,紅軍充分尊重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紅軍的總指揮部就設在香格里拉縣城中心鎮公堂(寺院)兩側的廂房,賀龍等紅軍首長帶頭不進大殿,派兵嚴格把守,嚴禁士兵入內。提出“尊重佛教,保護喇嘛”,規定:“嚴禁進駐喇嘛寺毀壞經典、神像、祭祀儀器和侵犯寺院及僧徒;尊重藏民的風俗習慣以及宗教信仰自由”的政治紀律。做到不侵擾喇嘛寺院,不動藏民供奉的神像、神龕、香爐及一切念經設施;不進入神山、神林、神水地區,不動藏民貼在門上的封門“神符”、“紅布條”及插在廟旁、寨邊、山上的經幡。 (四)務實清廉,維護藏民群眾的利益 廣大紅軍指戰員始終嚴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維護藏民群眾的利益。 克服寒冷、缺氧、饑餓、疾病、水土不服等困難,冒著高原的寒風露宿在野外,許多紅軍指戰員因此而凍傷凍死。紅軍喝碗水、吃塊粑粑都照價付錢。有位紅軍戰士槍走火,打死了翁水村臘咱列主家的馬,紅軍領導親自前去賠禮道歉,賠償銀元250塊。駐阿努谷村的紅軍,為了給傷病員磨面,到8公里外的益松村阿斯家借了一盤手磨,用完后馬上背去歸還,來回16公里。 紅軍規定并遵守:(1)不準侵犯藏民的人身安全;(2)藏民不在家時不準進屋;(3)嚴禁在莊稼地放騾馬;(4)不準侵犯藏民的人身安全。(5)買賣公平,不拿群眾的東西等等。 二、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以民為本,聚集人氣,贏得人心 紅軍在迪慶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保持了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在迪慶19天的時間里,紅軍模范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以民為本,聚集人氣,贏得人心,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一)軍民魚水情 藏民親眼目睹紅軍的言行舉止后深有感觸地說:“……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好人……”后續部隊進城時,群眾自發集隊到南門加浪貢卡(現在金龍街)歡迎,主動幫助紅軍當向導、找住房、買糧食;有的把家里的糧食、油、肉、酥油、紅糖等無償送給紅軍;有的藏民跟隨紅軍北上,成為紅軍中的一員。許多婦女主動為紅軍背水、掃地、磨青稞、縫補衣服、安排食宿,幫助埋葬在迪慶休整期間生病死亡的紅軍。 (二)“興盛番族”情 改變了對紅軍原有的戒備,噶丹·松贊林寺派夏那古瓦等八名代表,手捧哈達,背著青稞酒、糌粑、牽上牦牛(送去牦牛16頭)、馱著禮物來到城里慰問紅軍,還邀請軍團首長到大寺觀光。賀龍以自己的名義將寫有“興盛番族”的錦幛贈送給松贊林寺,祝愿藏族人民繁榮昌盛!同時還送了一對精致的大瓷花瓶和禮物。各康參喇嘛將賀龍一行送到寺外,并祈禱平安!鄉城康參的喇嘛帕處送給賀龍一對瓜格達(藏民外出時裝食物的皮褡褳,內裝行途食物),夏那古瓦送給賀龍一對銀木碗。 (三)慷慨解囊情 為幫助紅軍籌集糧秣,噶丹·松贊林寺打開倉庫,背出2000多斗青稞(約六萬余斤)、牦牛、紅糖、粉絲、豬肉等食物賣給紅軍。寺院周邊的村民和商販也把青稞、鹽、紅糖等食物賣給紅軍。紅軍在迪慶期間籌集到10萬余斤糧秣。 (四)依依惜別情 紅軍離開迪慶至解放前,香格里拉縣中心鎮的許多老百姓還珍藏著紅軍當年遺留下來的文件、布告、標語等紀念品,如視珍寶。如今,在迪慶的金、上江一線還流傳著一首歌頌紅軍的小調《送別歌》。 三、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的啟示 紅軍長征過迪慶已成為過去,但它孕育的長征精神卻穿越歷史的天空,散發著永恒的光芒,對現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給了我們許多啟示: 一是努力做勤于學習的先行者。以先烈為明鏡,我們更能發現思想上的小、觀念上的病、行為上的垢,更能深入思考“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黨員干部要積極倡導勤于學習、樂于求知和勇于探索的風氣,認真對照自身知識結構、理論素養與適應崗位、任務需要之間存在的差距,堅持向基層學、向群眾學,在實踐中磨練自己、豐富自己、提升自己,始終把勤學善思當作履行使命的有效途徑,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思想境界,完善知識結構,開闊視野胸襟,真正把學習的成果轉化為謀劃工作的思路、促進工作的措施、開展工作的能力。 二是努力做團結共事的垂范者。紅軍過迪慶的實踐告訴我們:只有緊密團結,艱苦奮斗,才能解群眾苦,圓幸福夢,使舊貌換新顏。作為黨員干部要注重團結,無論是在哪一個崗位、擔任哪一級職務,都以寬廣的胸懷、容人的氣量和大局的觀念,密切配合協作,共同維護好團結;要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平時多通氣、遇事勤溝通,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補臺”而不能相互“拆臺”,做到互幫、互愛、互諒、互讓,把各方面的力量團結起來,推進工作不斷向前發展。在教育實踐活動中,要自覺把批評與自我批評作為修身的法寶,清除思想病菌的武器,解決心靈深處的問題,通過民主生活會和交心談心,達到明確問題,改正缺點,增進共識的目。 三是努力做聯系群眾的服務者。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紅軍在迪慶建立起來的軍民關系表明:要想提高群眾工作本領和駕馭復雜問題的局面,必須依靠群眾,深入基層,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黨員干部要做到尊重群眾、甘當學生,對群眾懷有真摯感情。只有常懷感恩之心、敬畏之情,牢記為民之責,時刻以群眾利益為重、以群眾期盼為念,才能從群眾那里取到“真經”。 四是努力做務實進取的實踐者。紅軍在迪慶建立起來的軍民關系實踐告訴我們: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都要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人民群眾的愿望和要求作為決策的根本依據,使各項決策體現人民群眾的現實利益,從而把握歷史前進的基本規律。作為黨員干部要始終堅持把黨的事業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注重統攬全局,整體謀劃,準確把握當前的工作實際,深入探究特點規律,著力提升駕馭局勢的能力,勤奮工作、埋頭苦干,一步一個腳印地推動工作向前發展;要切實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當好人民的公仆,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五是努力做勤政廉政的執行者。紅軍在迪慶期間,以超乎想象的約束力,鐵紀嚴明,做到再餓,不搶老百姓的糧食;再冷,不擅進民宅。我們要像革命者那樣,從實現好、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不為名利所累,不為誘惑所迷,不為清貧所困,堅決克服和糾正“不刻苦、怕艱苦、愛叫苦”的問題。嚴格遵守黨紀國法,堅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堅持廉潔奉公,嚴于律己,保持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不斷強化思想道德修養,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清醒的頭腦,帶頭遵守廉潔自律各項規定,老老實實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兢兢業業工作,不僅能干事、會干事,而且干凈干事;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四、結語 歷史屬于先輩,未來屬于我們,歷史告訴我們,密切聯系群眾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體現,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也是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今天,我們在緬懷紅軍的光輝業績的同時,應當自覺地把發揚長征精神與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聽取意見、自我批評、相互批評,對癥下藥、治病救人。用長征精神錘煉我們的理想、信念、意志與品格,在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新使命、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創造新的輝煌。(作者:和冬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