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縣建塘鎮城區老齡協會記事 ●程志開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在香格里拉縣建塘鎮城區活躍著一幫人,他們當中有離退休的老干部、老軍人、老工人以及上了年紀從生產一線退居的農民,他們在書畫、舞蹈、體育活動和公益活動中享受著人生的樂趣,在相互幫助和熱心社會公益活動中傳遞著人間的溫暖。 齊心協力,為老年人建起一個共同的家 “老而不敢忘憂國,退而不求名和利,余熱生輝講奉獻,顧全大局促和諧,熱心公益創輝煌。”這是建塘鎮老齡協會常務副會長牛順昌老人一幅書法作品的內容,蒼勁有力的筆鋒里流淌的是一名退休老教師熱愛祖國、熱愛生活,致力于和諧社會建設的拳拳之心。 在這個老年人的大家庭里,大家在發揮余熱中展示建塘鎮老年人的風采,在書法、繪畫、舞蹈等活動中展示各自的才華,他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享受人生的樂趣。 在很多會員腦海里,還清楚地記得協會剛成立時的情景。那是在1985年建塘鎮(原中心鎮)黨委政府舉辦的春節茶話會上,有參會的老人提出建立一個老人組織,得到了其他參會老人的贊同。大家乘熱打鐵,推選出7名離退休干部組成籌備組。經過一年多的籌備,1986年,當五鳳山上的杜鵑花熱烈綻放時,協會正式成立,當時報名參加協會的會員有63人。 建會初期,一無活動場所二無經費,有事商量時,大家就聚在某一位老人家中;春暖花開時,自己帶著糌粑、鹽茶口袋相約到郊外聚會。大龜山上的大佛寺建成后,寺院成了老人們聚會的場所。 后來,協會到處籌資,建設了五鳳山腳下的老年活動中心,每當山花爛漫時,會員們就相約在五鳳山腳下舉辦文體活動。 2011年10月5日,建塘鎮老年活動大樓竣工,老人們在家門口就有了自己的活動場所,閑暇時,大家聚在一起揮毫潑墨,盡展才華,有的聚在棋牌室里,有的打臺球、打乒乓球,做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活動。 28年后的今天,協會會員已達1200多名。大家把協會當成了自己的家,熱心協會的公益事業和各項活動,凝聚起了建塘鎮文物古跡恢復、維護公共衛生、加強民族團結、促進社會和諧的力量。 重建大佛寺時,老齡協會會員籌集塔基和蓮花座內裝藏物品。 余熱生輝,播撒一腔熱情 獨克宗古城的大龜山是到香格里拉旅游的各地游客神往的旅游勝地。他們沿著清潔的石階登上大龜山頂,美不勝收的景致便躍入眼簾。大龜山上四時各異的景色總讓人心曠神怡,在山頂上的大佛寺燃一炷香,遠離城市的喧囂,將心底洗滌得干干凈凈,這是一種怡然自得的旅程。 如今的大佛寺就是建塘鎮老齡協會牽頭多方籌集資金修復而成的。 據資料記載,大佛寺(著康)始建于康熙年間,內敬釋迦佛祖丈六金身法像。同治八年被燒毀。光緒六年,士人捐資重修,后又愛國人士馬鑄材捐資修復如舊,并出巨資收購流失海外的藏文珍本《甘珠爾》108函、金汁巨幅唐卡、純金供燈等珍貴文物藏于大佛寺,“文革”期間大佛寺再度被毀。 老齡協會成立后,會員們一致認為,大佛寺是香格里拉縣獨克宗古城的重要古跡,立志重修大佛寺。 達成一致后,大家積極向各級黨委政府爭取資金,共集資90萬元,于2006年開始重建。 為建好大佛寺,會員們自帶干糧堅守在施工一線管理各項建設。從圖紙設計到招投標,從佛像的制作到塔基和蓮花座內裝藏物品,大家事無巨細,認真細致地做好管理。 期間,男會員們堅守工地管理工程建設,女會員送水送飯獻計出力,齊心協力建成419.61平方米的大殿、供奉高5.33米的大佛。整個建筑做到了抗8度地震,并在“8·28”、“8·31”地震中經受住了考驗。 除了修復大佛寺外,老齡協會還籌資出力修建了五鳳山腳下的老年活動中心,修復了山頂的佛事活動場所和山腰的亭子,籌資39萬元修建了五鳳山的石階,在保護好五鳳山的同時方便了大家登山游玩。 百雞寺也是獨克宗古城的一處重要古跡,為保護好該寺院,老齡協會先后修復了3次,如今成為信教群眾燒香拜佛的重要場所。 在大龜山上,登山的人不時會看到有老人在山上義務勞動,秋葉飄零時,他們清掃落葉;大雪紛飛時,他們清掃積雪,他們總是用默默的付出給游客帶來清潔美好的環境。 協會會員爭先為災區捐款獻愛心。 清新社會風氣,建功和諧建設 每當走進建塘鎮社區的藏民家中,一種尊老、敬老的氣氛總會撲面而來。 老齡協會成立后,就致力于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首先加強對尊老愛幼精神宣傳教育,每年評選表彰“好老人”“好青年”“好兒媳”,對不贍養老人的行為進行批評教育,讓老人和青年、小孩人人學榜樣。 在關愛困難老人方面,協會成立起就建立起救助機制,對久病臥床、無人照顧的老人送去關愛和溫暖。 過去,建塘鎮在婚喪嫁娶方面講排場,有很多繁文縟節,為清新社會風氣,會員們在家里遇到婚喪嫁娶等事情時,遵守協會遵循“簡樸、熱情”的規定辦事。 遇到會員去世,協會就為會員搭簡單的靈堂,主持召開一個簡單的追悼會,在深切緬懷中學習逝者的優秀表現。在逢年過節時,協會會員反對鋪張浪費,書法協會的會員還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義務為群眾寫對聯。 ?近日,記者到江克村拜訪牛順昌老人時,他正在一絲不茍地揮毫創作一幅篆體大觀樓長聯。他說,協會里很多老人都投入到自己的愛好里,讀書、繪畫、寫字……大家都在釋放自己的激情,并為家人特別是小孩樹榜樣,讓家里多一些書香、墨香,讓更多人崇尚讀書學習。 聚會時大家跳起鍋莊。 投身精神文明建設,樹立老人形象 “身居春城福寶地,情系建塘艷陽天。”這是會員李盛春老人的一幅書法作品。在協會里,愛好書法和美術的會員們的創作主題總離不開美麗的香格里拉,他們深深地熱愛這片土地,歌頌這片土地,為香格里拉的精神文明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在獨克宗古城,老人們是社區的清潔員,每個月,他們都組織義務勞動,清掃各個角落的垃圾;他們是義務消防員。每年火把節,最晚睡下的是老人們,他們在分享小孩們點火把樂趣的同時,到處查看火災隱患。 1998年長江下游發生洪災時,老人們慷慨解囊,積極捐款;汶川地震時,災區群眾的冷暖牽動著老人們的心,他們相互攙扶著為災區捐款;“8·28”、“8·31”地震后,老齡協會捐資10萬元…… 獨克宗火災發生時,協會買來面包和飲料送到參加救災的部隊官兵手中,并召開會議,要求會員們做好自己家人的思想工作,做到災難面前相信黨、相信政府,自覺不發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雜音。向66戶會員受災戶捐款66000元。 協會會員們時刻關心香格里拉的發展,對保護森林、草原、湖泊等提出很多有益的意見建議,并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采納。 在民族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中,建塘鎮老齡協會積極發揮作用,挖掘和保護香格里拉民族文化,2013年完成了獨克宗古城民間小調的收集整理。同時完成了建塘鍋莊的挖掘、整理,出版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迪慶鍋莊系列之一《建塘鍋莊》DVD光碟。 ?昔日各領域的骨干和社會的建設者,退休后,他們的激情燃放成建塘草原上一抹燦爛的晚霞,扮靚了瑰麗的天空。
牛順昌老人靜心創作書法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