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與百姓感情不深、犯有“機關毛病”的領導干部不在少數,這些干部到基層調研只是為了完成政治任務,懷著一種應付的心理,沒有沉下心來,缺乏深入了解,“淺調研”現象十分突出。 也有些領導干部下鄉調研一定要有記者跟著,走訪一定要有當地干部陪著。“你們是來照相的吧?”當老百姓遇到一隊打扮得體,相機“開路”的人時常常拋出這樣的疑問,可見一些黨員干部以下鄉調研為名的擺拍走訪現象已成為一種慣有模式印在群眾的心里。????有些干部沉不下去,放不下身,到農村調研時聽報告多,聽群眾聲音少,看痕跡資料多,看群眾生活少,寫調研報告時間多,深入調研時間少,導致調研成果不夠客觀,全面性、指導性不強,給群眾留下鏡頭前意氣風發、妙計層出,鏡頭后置身事外、無計可施的花瓶印象。有些干部下鄉幫扶群眾發展產業時,抱有被動、觀望的心理,認為幫扶是“指導調研”,不真正俯下身子融入群眾中,夸夸其談,向群眾學習虛心不足,虛榮有余。????調研是揭示客觀事實本質、研究問題、尋求規律、解決困難、指導工作的重要手段,是深入群眾、了解群眾、服務群眾的必經之路,“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被行動證明的語言才是最有力的語言。調研要多扎根,少摘花,勤思考,少比劃,把想法變做法,變思路為出路,確保真正深入基層、察實情、看實況。基層調研更應多到困難多、情況復雜、矛盾尖銳和交通不便的地方,切實幫助基層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德欽縣委政研室??阿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