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基礎和關鍵,是要吃透實情、辦好實事。服務基層首要是了解基層,了解當地有什么、缺什么,了解群眾想什么、盼什么。以此為基礎,制定的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方案才能切實可行,實踐中路子才能對頭,工作才有輕重緩急,才能真正建成基層服務型黨組織。 把基層組織建設成群眾滿意的基層服務型黨組織,首先要把政策傳達的“最后一公里”走實。有群眾反映,政策始終“走在路上”,服務始終“停在嘴上”,實惠沒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末梢堵塞”,這就是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沒有打通。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本質上就是要走實“最后一公里”,為群眾辦好實事。將黨和國家的政策傳遞給每個群眾,傾聽群眾的想法和訴求,用群眾“聽得懂”的話與群眾耐心宣講、真誠溝通。 其次,要把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走實。要創新服務模式,構建大服務體系,把管理型黨組織轉變為服務型黨組織。優化服務流程,健全服務體系,落實各種便民利民服務措施,千方百計為群眾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服務,把為民服務的觸角延伸到“基層末梢”,確保為民服務“一竿子插到底”,真正把服務群眾的工作做到家。采取群眾喜聞樂見、行之有效的形式,全心全意服務群眾,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要堅持“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從點點滴滴做起,真心實意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才能得到群眾的信任。 最后,要把集體經濟發展的“最后一公里”走實。客觀而言,一些基層黨組織經費短缺,存在“無錢辦事”現象,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相關領導干部要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子,使基層組織“有錢辦事”,多辦實事、好事。特別是貧困地區要思變化、謀發展,向外積極爭取政策、項目、資金支持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向內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找準當地優勢轉化為促進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對于目前正在大力開展的強基惠農“合作股份”制度,要積極參與、積極行動,爭取探索出一條符合本地本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路子,切實解決好沒錢辦事的問題。(德欽縣羊拉鄉甲功村黨總支部? 張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