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最后一公里”成為全社會備受關注的關鍵詞,“最后一公里”的概念被逐漸引申為完成一件事情的最后且關鍵性的步驟。由于近些年黨和國家出臺了許多惠民利民政策,但在一些地方,很多好政策落實不到群眾身上,始終都是“寫在紙上”、“掛在嘴上”。“最后一公里”問題不解決,服務群眾就難以取得實效。因此,要全面突破“最后一公里”,拆除干群“隔心墻”,保證群眾“話有地方說、事有地方辦、困難有人幫、問題有人管”,必須下大力氣,花真功夫。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做起。 全面突破“最后一公里”要從領導干部做起,解決干部的思想認識問題。要通過黨的教育實踐活動,讓黨風黨紀嚴肅起來,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不能讓聯系和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僅僅修建在口頭上,不見開工,領導干部要站在群眾的角度和立場,從群眾的利益出發,以群眾訴求為導向,秉持實干精神,在“實”字上做文章,力解群眾難題,消除服務“盲區“,真正實現服務群眾的“零距離”。 全面突破“最后一公里”要堅持深入基層一線。現在不少黨員干部的上班場所僅在機關,對基層的情況了解甚少,一些人只停留在看材料,聽匯報階段,與基層群眾的魚水情也僅僅停留在口頭上。“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負面例子時有發生;強農惠農政策落實不到位、執行搞變通、虛報冒領的現象仍然存在。作為鄉鎮干部更要貼近群眾、貼近基層、貼近一線,了解我們的群眾所急所需所盼。這就要求黨員干部到基層一線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建立聯系群眾的長效機制和工作制度,將深入基層一線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到一線去接地氣、知民情、找問題,切實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要“身入”更要“心入”,帶著感情下去、帶著問題下去、帶著責任下去,與基層群眾連成一體,將基層一線作為改進作風、解決問題、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主陣地,幫助群眾解決發展上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群眾問題無止境,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常抓不懈,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只有心系群眾,樹立宗旨意識和公仆思想,才能切實突破“最后一公里”。?(香格里拉縣建塘鎮?? 雷玉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