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各個省市的人相互吹噓自己的家鄉,最自豪的莫過于說“我們那可好啦,有高樓大廈,有地鐵飛機”,現在中國經濟發展了,現代的基礎設施是城市的基本配備,現在人們吹噓家鄉說什么呢?只要說“我們那可好啦,山清水秀,原生態的風景原生態的人”就能引起大家的無限向往。在封建時期,西南是被貶謫的官員發配邊疆的地方,那時候誰都不愿意來,沒吃沒穿不說,少數民族性情蠻橫才是最嚇人的,文縐縐的官員幻想是否會遇到“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的情況;現在提起香格里拉,大家想到的是鳥語花香、青山綠水,淳樸的民風讓所有人都得以卸下心防。 當提到百姓心中的“中國夢”是怎樣時,不少人說沒有環境污染、生活幸福、公眾之間相互信任,這些在云南已經不再是夢想。但是作為西南發展較落后的省份,云南在經濟建設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當然是以同時保護環境為前提的。在面向西南橋頭堡建設的過程中,近年來云南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兩屆“中國-南亞博覽會”的成功舉辦,讓世界更全面地了解了云南,也為云南走出國門提供了坦途;迪慶也在發展的春風之中,2014年首屆香格里拉產品展銷會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為迪慶特色資源打造了一個集中展示的平臺。 正如有句話說的“招商引資,更要引智”,迪慶在鑄造自己“中國夢”的進程中,最重要的一方面是人。要打造吸引人才落戶的良好發展環境:公平的競爭機會,施展才華的平臺,不斷豐富自己的機會,同時也要有舒適的生活環境。習總書記上任以來開展了60年來最大力度的反腐工作,正是要在中國創造一個清明的政治環境,讓人才看到發揮才能的希望,在吸引人才方面,首先也要創造一個自由、透明的政治環境。打造本土“中國夢”,關鍵在人,關鍵在干部。干部要廉潔奉公、相互監督,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干部要辦實事辦好事,履行人民公仆的責任,創造一個和諧的生活環境;干部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創造一個向上的精神環境;在改善小環境的過程中實現大環境的轉變,大環境的轉變才能吸引真正的人才到來,才能鼓勵人才施展拳腳,才能快速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迪慶州外事和商務局? 譚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