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干部”是網友對從家門到校門、畢業后進機關門的新錄用公務員的戲稱,意指這些干部善于考試但缺乏工作經驗。筆者在與“三門干部”打交道時發現,部分“三門干部”認為自己學業已成,“學而優則仕”的目標已實現,該歇歇氣了。這種“一學了之”的心態,導致他們“高不成、低不就”,不受領導喜歡,也不受群眾歡迎。 毋庸置疑,今天的人類已進入了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倍增的周期越來越短,也許今天不學習,明天只有滿肚子的“不合時宜”。20年前,在羅馬召開的首屆全球終身學習大會上,有人就提出了“終身學習是21世紀的生存概念。”,20年后的今天,還抱著“一學了之”的心態,根本無法適應知識快速更新。當然,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得加強學習。作為“三門干部”,只有從“學而優”的優越感中走出來,注重終身學習,立足崗位學“生”以求新知,才是跟上時代步伐的根本選擇。 縱觀新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不難發現,用人導向中既沒有靠資歷升官的導向,也沒有靠學歷升職原則,而是注重實績,注重德才,唯賢是舉。學歷不代表能力,“好學才能上進”。“三門干部”靠“一學了之”解決問題,只能抱殘守缺,適應不了新環境。要成長進步,就要立足求真學“問”以釋惑、立足圓夢學“行”以成事。 “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學“問”也是一種能力,只有遇事都問一下“是什么、為什么”的問題,以“問”求真,做到“事事洞明”,探索現象背后的本質,解開心中疑惑,配出一把解決矛盾問題的“萬能鑰匙”。當然,“三門干部”最不缺的是理論知識,最稀缺的是行動的本領。因此,還要立足于“中國夢”的深刻涵義,把自己的成長進步融入到圓夢的實際行動中,向實踐學習。在“學著做”的實踐中在把該做的事做好,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精做細。(德欽縣委組織部?? 門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