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貴的飛機也是僑胞們捐贈的重點。據任貴祥、劉維開等專家分析,從1937年到1942年,全球華僑捐贈的飛機就有217架。另外,他們捐獻的坦克也足以武裝1個坦克團,直接增強了祖國的抗戰力量。 1942年,美國俄勒岡州華僑救國統一會籌款后,加上爭取到美國支持,買了3架戰斗機,命名為“民族”“民權”“民生”,供中國用來訓練航空生。 菲律賓華僑為祖國獻機情形更為熱烈,除了一般僑團商會獻機外,還有華僑莊東里個人獨捐飛機一架,僑校中小學生也集資捐“學生號”飛機一架,華僑婦女捐“婦女號”飛機一架,連馬尼拉屠宰業的華僑和小雜貨店店員亦集資各獻機一架,合計下來,菲律賓華僑共捐飛機50架。 在大洋彼岸,美國加利福尼亞華僑募款購買軍用運輸機8架,命名為“北加州華僑精神號”獻給祖國。斐濟群島僅有華僑2000人,也為祖國獻機3架。 車輛,也是祖國抗戰必不可少的戰略物資。在抗戰前3年,華僑捐贈的汽車、卡車、救護車達1000多輛。1939年春,滇緬公路這條險峻的高原運輸線重新開放,馬來西亞華僑籌賑會和緬甸僑胞分別贈購卡車100輛和150輛。另外,美洲僑胞捐獻救護車200輛,南僑總會捐獻卡車200輛及其他物資。 “我媽媽白天要維持生計,照顧孩子,晚上就借著弱光,為中國抗日將士縫制棉衣,再交到僑團運回祖國。這是媽媽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本挼槔先A僑馬振宏告訴我們,他永生都難忘這個記憶中的片段。 南方日報記者 林亞茗 曹斯 洪奕宜 林旭娜 黃學佳 (文中部分資料來自任貴祥、黃慰慈、許肖生、張運華的有關研究書籍。資料整理:實習生申婉婷、馬敏之、葉敏韜,緬甸馮英球先生亦為本文提供幫助) 部分地區或機構華僑捐款統計 美國13億元國幣 南僑總會4億多元國幣 古巴6880萬元國幣 非洲3500萬元國幣 數據源自黃慰慈、許肖生《華僑對祖國抗戰的貢獻》一書。 故事 華僑鄭潮炯“賣子救國” 1964年在周恩來關心下父子終重逢 當年在為中國抗戰捐款的眾多海外鄉親中,成千上萬收入微薄的勞工大眾幾乎是傾盡全力,來為中國阻止日本侵略。在江門華僑博物館,相關人員就突出介紹了新加坡華僑小販——鄭潮炯“賣子救國”的動人故事。 6月5日,南方日報記者在新加坡拜訪了鄭潮炯的妻子鐘彩合。談起當年丈夫“賣子救國”的事情,現年108歲的老人家說:“那都是沒辦法的,誰舍得賣自己的孩子”。而陪在鐘彩合身邊80多歲的兒子鄭社心,跟我們講起了他父親的故事…… “沒有國,哪有家?救國要緊呀” 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南洋地區的華僑中掀起了籌款救國的高潮。當小販的鄭潮炯也奔走于印尼和馬來西亞一帶義賣瓜子籌款。從1937年到1942年,他共籌集義款18萬元(當地貨幣,下同)。在吃一頓飯只要0.3元的年代,這無疑是一筆巨額資金。他卻毫不猶豫把錢捐給南洋華僑籌賑總會。妻子鐘彩合則背著年幼的孩子,毫無怨言地賣水果養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