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和孩子一起上一堂“抗戰公開課”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 發布時間:2015-09-02 10:22:09

在優美抒情的《延安頌》歌聲中,陜西省延安中學的歷史老師夏雷開始了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抗戰中的延安》。大半個世紀前生動的視頻資料和誕生在窯洞中、馬背上的珍貴歷史檔案,不僅讓班上的同學們近距離觸摸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還通過網絡公開課的形式,拉近了億萬網民和革命圣地延安的時空距離。

在全國中小學新學期開學之際,和延安一樣,越來越多的城市、學校和新媒體正加入“抗戰公開課”行列,采用網絡流行的視頻公開課形式,接力傳遞“抗戰”正能量。

?8月29日,在南京外國語學校,學生在抗戰公開課上講述自己對抗戰歷史的認識。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DV尋訪、家史講述、手繪地圖 倡議書引發抗戰歷史課大比武

“勝利日,我們的民族在此重生!

開學了,讓我們和孩子共同上好第一課!”

在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新華社新媒體中心及新華社客戶端,聯合新華網、鳳凰網、優酷客戶端等新興媒體,發起“抗戰公開課”大型報道活動,倡議網上網下同上一堂“抗戰公開課”。北京、延安、南京、沈陽、重慶等城市和學校紛紛響應倡議,將開學第一課設置為“抗戰公開課”,一場穿越時空的抗戰公開課大接力就此開啟。

在“九一八”事變爆發地遼寧,沈陽東北育才學校的學生們與東北抗聯英雄李兆麟的女兒張卓亞一起登臺講述,孩子們用DV拍下尋訪“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和撫順戰犯管理所舊址的經歷。而張卓亞女士則通過口述“家史”,深深感染著現場的師生,感染著互聯網上的網友。

南京外國語學校舉行的抗戰公開課上,學生朱宇韜與大家分享了尋訪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叢葬地的經歷。他說:“我們一共尋訪到了20多處叢葬地,并手繪了交通分布圖,希望有更多人能去了解、紀念這些遇難同胞。”從小在南京長大的袁宇辰介紹了實地走訪中國戰區侵華日軍投降簽字儀式舊址的感受,“勝利是烈士們用生命換來的,來之不易,一定要倍加珍惜。”

8月29日,在南京外國語學校,學生在瀏覽抗戰書籍。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在北京,公開課聚焦盧溝橋事變;在重慶,第六十六中學的學生們將目光投向了70多年前經歷過大轟炸的平民生活……

“這種公開課的形式,真正實現了走出課堂講歷史,在探索思考中形成歷史觀,學生們非常喜歡!”東北育才學校高中部歷史老師谷海波說。

“感謝那段歷史,我為自己是延安人而驕傲。”老照片、老檔案揭示的抗戰中流砥柱的故事讓延安中學高三學生高越深受教育。

“抗戰教育是第一課,更應是日常課!”西南大學教授潘洵說,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開學第一課講抗戰,凸顯了抗戰歷史教育的重要性。“但更重要的是,怎樣給我們的下一代上好抗戰歷史這一課!”

?歷史不是“手撕鬼子”的荒誕 家鄉抗戰史可觸摸、可感受、可銘記

一節公開課,讓學生們更真切地體會到中華民族為取得抗戰勝利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和戰爭的殘酷,并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性和日本軍國主義的危害有了全面深刻的認識。

在重慶市第六十六中學的抗戰公開課上,歷史老師張悅給學生們播放了1940年由美國記者拍攝的重慶大轟炸紀錄片。8年抗戰中,日軍對重慶實施了無差別轟炸,3萬多平民在轟炸中死亡或受傷。

?(8月26日,重慶66中歷史老師張悅通過公開課的形式為學生們講訴重慶大轟炸的歷史。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我想即使是很多年以后,我也不會忘記高三開學的這第一堂課。”重慶市第六十六中學學生黃芮說,歷史不是抗日神劇中“手撕鬼子”的荒誕,也不是夸張搞笑的娛樂趣聞。抗戰是殘酷的、悲壯的,是全民族不屈不撓的史詩。中華民族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才換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在抗戰公開課上,17歲的延安中學高三學生龐婷婷第一次知道了在家鄉延安的寶塔山上,曾經有一所專門為日本戰俘設立的學校。在這所特殊的學校里,500多名日軍戰俘經過改造被感化,他們放下屠刀,甚至加入八路軍,從軍國主義者變身為反法西斯戰士。

自己生活的城市曾經發生的歷史,讓學生們充滿興趣。“這段歷史就發生在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上,卻是歷史教科書中沒有的。聽了這些故事,我們更加認識到抗日戰爭是立體的、豐滿的、有血有肉的,不僅有慘烈的戰斗,也有人性化的感召。下次我要到寶塔山去尋訪這段歷史!”龐婷婷說。

在沈陽育才中學的公開課上,東北抗聯英雄李兆麟的女兒張卓亞講述的“家史”深深打動了學生們。

“1940年在抗聯斗爭最艱難的時候,我母親懷孕了。現在懷孕是喜事,但在那時對我母親來說就是厄運!”張卓亞說,在行軍途中,戰友們在雪地上鋪了一個毯子,就在大雪中生下了一個男嬰,一個女戰士用牙咬斷臍帶,用破布把孩子包起來,另一個戰士把孩子放到懷里,繼續行軍。但是面對日軍的追擊,孩子的哭聲會把敵人引來,最后李兆麟偷偷把孩子扔到了山里。面對妻子的哭泣,李兆麟痛苦地說:“不能因為我一個總指揮的孩子,讓革命的隊伍受損失。”

學生們深受感動,徐伯聿同學說,張卓亞就是一本“活著的歷史書”,她的“家史”就是有關抗戰的一部“戰史”,面對她好像就是在面對贏得那場戰爭的無數英烈!

重慶南山上重修200個空軍墳的故事;抗戰中西遷的高校師生將上千頭豬馬牛一路趕到了重慶;盧溝橋的石獅子為什么能夠免于戰火摧毀……一個個鮮為人知的故事,讓學生們清晰地觸摸到了歷史的脈搏。

“抗戰公開課”社交化傳播成為重溫歷史全民課

勝利日前,北京、延安、南京等五座城市的抗戰公開課被拍攝成視頻后,上傳到優酷等網絡平臺。西南大學教授潘洵說,抗戰公開課絕不僅僅只是一堂針對學生的歷史課,通過“互聯網+課堂”的新形式,抗戰歷史課的覆蓋人群被無限放大,成為一堂全體國民可以共同學習的公開課。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歷史研究員黃開紅說,當前我國有關抗戰的社會教育還比較缺乏,對于多數人來說,離開校園抗戰教育基本就斷了,許多課本上的知識也隨著時間漸漸淡忘,所以才會形成不少人對于抗戰重要歷史事件“多多少少知道,但又具體說不清楚”的窘相。

“將學校課程以公開課的形式搬上互聯網,不但讓闊別學校多年的人們有了重新了解抗戰歷史的平臺,而且借助‘互聯網+’的傳播方式,使歷史課堂鮮活起來,大大提高了歷史課堂的吸引力和參與度。”黃開紅說。

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史桂芳教授說,抗戰公開課選取的都是所在城市的抗戰故事,每一個人物故事都有名有姓,有豐富的檔案歷史、影像資料可查,再配上形象生動的多媒體技術手段,能夠引發觀眾的共鳴,快速在本地社交群里轉發擴散。

旅日作家、抗戰史研究學者薩蘇表示,作為一個以文化立國的文明古國,我們有必要讓后代知道中華民族滲透在血脈中的勇毅與堅韌。抗日戰爭不僅僅是一場戰爭,更是一個民族凈化自己靈魂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腐朽、頹廢的元素被歷史拋棄,陽光、堅強的旋律重新奏響,古老的中國再現生機,為東方存正義,為和平奠基石。勝利日,我們的國家在此重生,70年后再次溫習這段歷史,希望以此為契機,讓一代一代中國人傳承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新華社)

責任編輯:和玉鳳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2021年国产精品久久|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av| 精品无人区麻豆乱码1区2区|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久热这里只精品99国产6_99|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 亚洲mv国产精品mv日本mv| 中文字幕在线久热精品|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99精品视频在线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三级午夜电影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热久久99精品这里有精品|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全国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av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在线私拍国产福利精品| 色妞WWW精品免费视频| 91精品国产网曝事件门|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视| 国产91精品在线|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二区在线|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漫画| 91久久精品国产91性色也|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国语自产少妇精品视频蜜桃| 国产精品视频色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水果派| 国产精品天天看天天狠| 精品99久久aaa一级毛片| 午夜精品久久影院蜜桃| 国产日韩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99久久不卡|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日韩精品免费一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