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這一年 民族一家親和諧共發展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 發布時間:2016-01-16 11:44:52

?

雙江縣景亢村傣族婦女載歌載舞 陳飛 攝

?

● 2015年省級資金1300億元投入到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比上年增加250億元

● 2015年啟動了71個整鄉推進、496個行政村整村推進項目建設

● 2015年上半年,我省民族地區實現生產總值2164億元,同比增長9.1%

隆冬時節,走進西盟佤族自治縣勐梭鎮王莫村,到處是熱火朝天建蓋新居的工地。王莫村二組31歲的佤族小伙巖方,住進了剛建起的80多平方米的新房。他激動地說:“多虧了政府的安居工程,扶持4萬元,加上貸款等方式籌集6萬元,就蓋起了新樓房。”

王莫村是典型的邊境民族特困區,村民住的多是油毛氈房和石棉瓦房。房子小居住條件差,每戶只有40多平方米,冬冷夏熱,碰到雨天,常常是外面下大雨屋內下小雨。如今,安居工程圓了村民的安居夢。加上通往鎮上的水泥路也修好了,村民脫貧致富的勁頭更足了。

在過去一年里,省委、省政府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高位推動我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2015年召開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經驗交流現場會上,我省作為大會交流發言的省區之一,介紹了示范區建設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在中央黨校2015年5月舉辦的省部級干部民族工作專題研討班上,我省就“云南民族工作的實踐與探索”作了專題交流發言;中央各有關督查組近期到云南檢查指導時,對云南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

民生托底 團結進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15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建立健全了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及工作機制,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實施意見》《云南省民族宗教法規建設規劃(2015—2020)》和《云南省宗教事務管理辦法》等規定,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示范區創建格局。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各族群眾對黨和政府最直觀的感受來自身邊的黨員、干部,來自常打交道的基層組織和基層政權。我省努力把加強基層組織和政權建設同民族工作統籌起來,提出了“不重視民族工作,不研究民族問題,就不是一個合格領導干部”,在實現現代化中“決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決不讓一個民族地區落伍”等戰略思想,著力加強少數民族干部人才隊伍建設,持續從省級機關和州市、縣區選拔一批熟悉民族宗教工作的優秀干部交流任職、掛職,使在云南工作的各族干部都能熟悉和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為大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我省一方面積極爭取國家政策,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改委、國家民委制定下發了關于支持怒江等3個州加快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若干意見。另一方面堅持發揮好財政資金的“民生托底”作用,對困難群體給予更多的關懷和幫扶。比如,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我省向8個人口較少民族群眾聚居的395個行政村78萬人提供農房險、人身意外傷害險,并對高中和大學在讀學生給予生活補助;將邊疆民族地區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及時納入了城鄉低保;對邊境沿線2.4萬戶守土固邊群眾按照每戶1000元的標準發放專項補助;在迪慶、怒江兩個州開展中等職業教育全覆蓋試點;幫助邊境民族貧困地區建設安居房等,民族地區改善民生的措施推陳出新,在云嶺大地遍地生根。

在面積僅有0.45平方公里的昆明市金星社區,聚居著回族、白族、彝族、傣族等20幾個少數民族。金星社區用民族團結專項資金建設了和諧金星民族廣場、少數民族港灣、少數民族圖書閱覽角、少數民族計生服務室、少數民族糾紛調解室、少數民族就業培訓室、少數民族政策文化宣傳室等。這些惠民工程讓轄區少數民族同胞充分享受到了我省民族團結政策的實惠。

彝族漢子張天明的妻子患尿毒癥,巨額透析費壓倒了這個家。金星社區獲知情況后,為張天明爭取到一份社區物管保安的工作,并在他孩子考上大學的時候,為其募捐籌款,解了張天明的燃眉之急。

我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的囑托,各級干部沉下身子,把民族團結工作做到了各民族群眾心坎上,帶領各民族人民共同致富,對困難群眾做好“民生托底”,促進了各民族群眾和睦相處、和諧發展,全省保持了民族團結、宗教和諧的良好局面。

脫貧攻堅 跨越發展

在楚雄市紫溪鎮板凳山民族小學,不管老師還是學生,個個能歌善舞。教師李廷瑞說:“學校的8個專職教師全部是彝族,每個老師都會彝族語言”。20多年來,板凳山民族小學一直把民族團結教育作為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學生從小就樹立了“各民族都是一家人”的意識。

秉承“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信念,民族團結教育和共同致富的理念滲透到云南的村村寨寨。

多年來,我省持續加大對民族地區的資金投入,2015年整合省級各部門項目資金1300億元投入到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比上年增加250億元。以整村整鄉整縣整州推進和整族幫扶為平臺,系統連片改善到鄉到村到戶的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培育壯大富民產業,著力推動民族地區跨越發展。

在總結推廣獨龍江鄉整鄉推進、獨龍族整族幫扶成功經驗的基礎上,2015年我省安排省級以上財政專項扶貧資金39.45億元,同時啟動了71個整鄉推進、496個行政村整村推進項目建設。同時,聚焦人口較少民族和佤、拉祜、傈僳等特困民族地區,以安居房建設和培育壯大富民產業為重點,進一步加快395個人口較少民族建制村和987個特困民族聚居建制村脫貧發展步伐,啟動了阿昌族整鄉推進整族幫扶項目。

2015年7月,我省將興邊富民、扶貧攻堅、民族團結結合起來,啟動實施了《云南省深入實施興邊富民工程改善沿邊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省級整合資金投入65.6億元,以安居房建設和培育壯大富民產業為重點,對沿邊境一線的373個行政村25萬戶110萬人,實施6項工程31個子工程,促進邊境地區與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以團結促進步,以進步拴緊團結紐帶。幾年來,全省民族地區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5年上半年,我省民族地區實現生產總值2164億元,同比增長9.1%;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383億元,同比增長2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1%。

通過一系列扎實有效的工作,我省民族團結進步、宗教和諧的良好局面得到鞏固提升,涌現出了一大批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典型,37個模范集體和44個模范個人受到國務院表彰,88個模范集體和112個模范個人受到省政府表彰,26個民族一家親的局面不斷得到鞏固和提升,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扎實有效推進。

記者 張子卓 郎晶晶

?

歡快的舞蹈 記者 陳飛 徐雁 攝

那柯里更美更熱鬧了

留著馬蹄印的石板路、百年歷史的風雨橋、傳承數代人的馬鞍子,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同心鎮那柯里村曾經是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如今,這里仍然保留著濃濃的古風古韻。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前來找尋和感受當年古道文化遺跡的人越來越多,這個多民族聚居的小山村依靠鄉村旅游業迸發了新的生機與活力。2015年12月11日上午,記者在那柯里看到,不少游客正興致勃勃地游覽古道驛站。

“今天是星期五,游客比平時要多,大概有三四百人。”已有200多年歷史的那柯里榮發馬店店主李天林笑容滿面地招呼著客人。榮發馬店一面墻上的照片格外醒目——2008年11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那柯里茶馬驛站與當地干部群眾座談交流,勉勵大家保護好茶馬古道文化遺產,做好民族團結工作。

“總書記給了我們非常大的鼓勵,來那柯里玩的人越來越多。”李天林說,榮發馬店平均每天有兩三桌客人,2015年純收入約有5萬多元。

那柯里變得更美更熱鬧了,群眾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但是,有一樣卻始終不變——那就是團結和睦的民族關系。

那柯里村1704人,居住著彝、哈尼、傣等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了52%。和諧融洽、同心奮進,既是那柯里村民共同的想法,也是那柯里能保護古道遺跡、留住鄉愁的關鍵。50歲的傣族婦女張春芝和哈尼族丈夫趙大雁共同經營的那柯里新園飯店有員工23人,他們來自不同縣份的5個民族。大家和睦相處,飯店生意也不錯。2015年,飯店面積擴大了一倍多,又準備在飯店旁建設一個客棧,為客人提供吃、住、玩一條龍服務。

1951年,民族團結誓詞碑在寧洱縣建立。65年風雨滄桑,誓詞碑依然屹立,寧洱各族人民恪守著碑上的誓言,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在那柯里,哈尼、彝、傣、漢等多個民族間,群眾關系非常融洽,村子還榮獲了民族團結示范村稱號。

同心鎮黨委書記楊紅平說,那柯里村的群眾大力弘揚民族團結誓詞碑精神,在日常生活中,進一步維護和鞏固和諧融洽的鄰里關系;在艱苦創業中,互相關心支持、互相鼓勁拼搏,共同創業發展。這里組建了茶馬驛站那柯里管理協會,帶動了近一半的村民投入到文化旅游業。2015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7000元。

記者 沈浩 李漢勇

?

傣族女子表演傣族茶藝 陳飛 攝

阿昌群眾的“圓夢年”

冬日漸寒,心卻更暖。對于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阿昌族群眾來說,2015年的冬天無比“溫暖”。

自2015年7月德宏州阿昌族整鄉推進整族幫扶項目啟動以來,各項規劃陸續批復、幫扶項目接連落地、居住環境不斷改善……點點滴滴的改變不斷溫暖著每一個阿昌族同胞的心。

在隴川縣戶撒鄉戶早村,村干部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當地村民們都說:“現在一天不在家門口見到村干部反倒不正常了。”自從阿昌族幫扶工作開展以來,村委會不但實行值班制、輪班制,還基本取消了雙休日,只要有事就必須在崗。

“工作雖然忙了,但大家的怨言卻更少了、干勁更足了。”為什么?村委會副主任木新貴解釋道,幫扶工作開展以前,村民就算有發展的愿望也不知道該做什么,村干部也是一籌莫展。“現在政府給予我們政策、項目、資金,幫助大家實現了脫貧致富的心愿,讓我們村干部也有奔頭了。”

同樣開心的還有阿昌族11歲小學生熊榮文,2015年他經歷了人生中的太多第一次:第一次上英語課、第一次學習舞蹈、第一次接觸電腦……這些都是阿昌族整鄉推進整族幫扶項目帶來的變化。該項目把戶早小學列為第一個幫扶重建項目。現在,同學們暫時借讀到鄉中心學校,今年9月,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的新學校即將迎來新學年。

幫扶項目還讓熊榮文在外地打工且兩年沒有回過家的父母有可能回鄉務工。“我每年過生日的許愿就是能早日見到爸爸媽媽。”談起爸媽,熊榮文眼中泛起淚花。他說,他父母聽說幫扶項目后,已經打算放棄在外打工回家發展了。“就要見到爸爸媽媽了,”熊榮文臉上綻放著幸福的笑容。

對于“圓夢”的阿昌族群眾來說,曹紅梅無疑是其中最幸福的一個。作為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的她,2015年3月才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提交了《關于加大對阿昌族幫扶力度的建議》議案,沒想到不到半年時間,阿昌族幫扶項目就啟動了。“幸福來得太快,就像做夢一樣。”她說。

“今年去北京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時,我一定要告訴其他省市的少數民族同胞代表,我們阿昌族群眾的生活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幫助下,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一定會珍惜這次機會,奮發圖強,與全國人民一起全面實現小康。”曹紅梅對阿昌族的明天充滿了信心。

記者 鄧清文

?

雙江縣布朗族群眾表演葫蘆絲 陳飛 攝

?滄源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陳鳳仙

滄源佤族自治縣針對部分山區邊遠群眾不通漢語、不識漢字的實際,采取佤漢雙語宣傳的方法,把習總書記考察云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及時宣講到阿佤山的村村寨寨。當地佤族干部群眾正在把總書記的深情囑托歸集到“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實際行動中來。

?孟連縣景信鄉回俄村黨總支書記巖相

邊境山區群眾要過上好日子,就必須堅持民族團結共同發展。一年來,回俄村推行民族團結“賓弄賽嗨”機制,“賓弄賽嗨”是傣語,指傣族與周邊其他民族結交“親戚一樣的朋友”。通過這個機制,回俄村特色村寨建設成效明顯,群眾收入增幅較大,傣家文化得以傳承、發揚。這些變化,都說明了民族團結對邊境山區發展的重要性。我們堅信,在習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指引下,一定能和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

?貢山縣獨龍江鄉巴坡村村民木利勝

想起總書記接見少數民族代表的情形,至今都還很激動。我們從山頭搬到獨龍江邊,住上了安居房,有了產業。現在獨龍族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與以前相比,那是天差地別。我們獨龍族人民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全靠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我們獨龍族人民永遠跟黨走。

?蘭坪縣河西鄉三界村村民 和慶熙

一年來,村里的產業建設發展得很快,自己種的重樓也開始有收成。黨和國家對邊疆民族地區的產業發展很重視,扶持力度很大,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條件一天比一天好。共產黨的政策真的沒得說。

?福貢縣匹河鄉老姆登村村民郁伍林

總書記接見少數民族代表后,我們這里的知名度更高了。一年來,村里開展了美麗鄉村建設,路好了,村容村貌變美了。城里人來旅游觀光的多了,農家樂生意越來越好了,只要各個民族團結一心,祖國必然繁榮昌盛。

?滄源縣村民田珍梅

占地面積1300平方米的來龍養殖場,有圈舍27間,生豬存欄200多頭,僅去年,這里就賣出白酒12噸、出欄生豬70頭,總收入達22.8萬元。“如果不是靠黨的民族政策扶持,我這樣一個山里的少數民族哪有能力搞養殖場。我還要帶著佤族同胞們一起干。”

?金平縣鄉頂青村委會主任 李正新

我們村有6個少數民族,拉祜族占三分之一以上。習總書記來云南,關心我們邊疆少數民族群眾,這給我們的發展注入了強心針。這一年來,我們村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進行了綜合開發,人均收入逐步提升,每家每戶都住上了新房子。

?勐海縣布朗山鄉老曼娥村村民玉罕

去年習總書記考察云南后,政府又加大了對布朗山的扶持力度,你看我家都住上新房了。要是沒有“共同發展,親如一家”的民族團結氛圍,就沒有布朗族群眾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村民一辦紅白喜事,附近老班章等哈尼族村寨的村民都會過來幫忙,村里也時常住著前來收購茶葉和幫助村民發展項目的漢族干部和商戶,推動了山區的發展。

?基諾山民族茶廠周波

因為秉承著與其他民族弟兄搞好團結,大家共同發展的理念,所以我嘗到了甜頭。我自小生長在基諾山寨,在與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學習了茶葉生產技術,獲得了更多的銷售渠道,如今年銷售收入超過300萬元,輻射帶動周邊2038戶基諾族群眾共同致富。

?梁河縣九保阿昌族鄉鄉長、阿昌族干部楊艷

以前,大家想發展但缺乏條件,更多的想法只能停留在理想中。自從阿昌族整鄉推進整族幫扶項目啟動后,不僅生產生活條件有了極大的改變,今后的產業發展也有更長遠、更科學的規劃。這次幫扶項目對我們阿昌族來說是史無前例的,黨和國家那么關心我們,阿昌族群眾一定會珍惜這次機會,把美好發展的愿景一一實現。 本報記者 沈浩 付雪暉 李春林

謝進 岳曉瓊 戴振華 鄧清文 王云瑞 劉祥元 整理

?

云嶺時評

守望相助 和諧共生

張子卓

云南是擁有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處理好民族團結,是關系云南改革發展、邊疆鞏固、社會穩定和各族人民福祉的大事,是新時期云南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引領指導各項工作,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路子的堅強保障。

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就要時刻繃緊民族團結這根弦,堅定“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信念,開展好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活動,堅持跨越式發展和包容性發展,營造“民族團結人人做,民族團結大家親”的濃厚氛圍,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著力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就要不斷健全體制機制,穩步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和民族工作的能力,抓好民族宗教領域重點、難點、熱點問題的研究,增強矛盾糾紛隱患的排查化解能力,切實維護宗教領域和諧穩定,推進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

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就要胸懷慈悲之心、包容之心,心系貧困群眾,幫助貧困群眾真抓實干,不能光喊口號。民生連著民心,改善民生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鞏固民族團結、實現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支撐,要從衣食住行、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社會保障等各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做好貧困群眾的“民生托底”。

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就要著力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扎實開展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搶救保護工作,保護好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文物古籍,打造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平臺,促進各民族文化繁榮發展,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鞏固好各民族守望相助、和諧共生的良好局面。

一年來,省委、省政府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希望,守好筑牢民族團結這條生命線,在努力成為民族團結示范區上邁出了堅實而有力的步伐。

責任編輯:拉初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app| 天堂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精品免费αv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蜜臀| 国产麻豆精品原创|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系列| 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 亚洲精品国产国语| 91精品国产入口| 国产乱码精品一品二品| www.亚洲精品| 在线亚洲精品视频| 色花堂国产精品第一页|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 国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大道无码人妻精品专区|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91啪| 国产精品乳摇在线播放| 人妻少妇精品视中文字幕国语 | 国产精品成人va|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一区 | 热久久99精品这里有精品| 国产夫妇精品自在线|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中文| 精品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精品欧洲男同同志videos|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凹凸| 亚洲无码日韩精品第一页| 天天视频国产精品| 无码精品蜜桃一区二区三区WW|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