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學仁先進事跡追憶(三) ● 石顯堯 郜鵬程? 梁學仁,作為一名獸醫,他腳踏實地,造福一方,全身心融入這片熱土,奉獻了最好的年華!20多年的基層實踐,磨礪了他精湛的業務和過硬的技能,在老百姓的口口相傳中,他享有“梁一刀”的美譽,成為金沙江沿岸家畜家禽的“保護神”! 1995年,從云南省獸醫學校畢業的梁學仁到香格里拉市金江鎮獸醫站參加工作,開始了他的獸醫生涯。 2004年,當梁學仁調入上江鄉獸醫站時,他已是一位小有名氣的獸醫員。 幾年后,“梁一刀”的外號在上江鄉已是家喻戶曉。? 村民口中的“梁一刀” “‘梁一刀’就是大家給他起的一個外號,意思是夸他技術好!”木高村原味養殖合作社社長楊兆坤與梁學仁相知多年,對“梁一刀”外號的由來他十分清楚。 原來,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會養豬,一窩豬仔除了家里需要留作豬種的一兩頭外,其它的小豬仔都會被閹割掉,也就是俗稱的“劁豬”。行醫多年,梁學仁有著一手令人稱贊的“劁豬”本領,幾乎一分鐘能閹割一頭小豬仔,不僅速度快而且很少出現傷口感染,對豬仔的傷害很小,在村里他最多的一天閹割了300多頭小豬仔,從此,“梁一刀”的美譽在鄉親們口中流傳開來,直至他離世,很多鄉親還只知道他叫“梁醫生”或是“梁一刀”。 “剛參加工作時,他的業績并不算突出。”提起梁學仁,幾位曾在金江鎮和梁學仁共事過的老同事感慨萬千,大家回憶,梁學仁剛參加工作時業務水平并不算突出,但沒想到一兩年后梁學仁就成了金江鎮畜牧獸醫界的業務骨干。當時,上江鄉多次提出要把梁學仁調走,但金江鎮不愿放人,直到最后,他因家庭及個人原因才調到了上江鄉。 “學到老、活到老,是梁師常和我們說的一句話。”上江鄉獸醫員趙志平是梁學仁生前同事,兩人亦師亦友。他告訴記者,每逢遇到沒接觸過的病例,梁學仁總會翻書上網仔細查詢,直到弄懂病因找到答案才肯罷休。 新老同事們的話,在一本厚厚的家畜飼養學讀書筆記上得到了印證,由于長期翻閱,這本筆記本已經變得破破爛爛,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了梁學仁的學習心得,也記錄了梁學仁20多年刻苦學習的辛苦付出。梁學仁的妻子告訴記者,每逢閑暇,梁學仁都會在家獨自看書記筆記,這樣的讀書筆記在家中還有很多。 從剛出校門的懵懂青年,再到大家齊豎大拇指的“梁一刀”,20多年來,憑借刻苦鉆研和不斷實踐,梁學仁的醫術日益精湛,許多棘手的病癥在梁學仁這里都得到了有效解決。2015年2月底的一天傍晚,仕旺村村民和文中家的牛因誤食尿素導致腸胃穿孔,眼看就要一命嗚呼之時,接到電話的梁學仁趕到了。“當時看著牛已經不行了,沒想到,梁醫生一來就迅速對牛施行瘤胃穿刺術,手術排出來的氣體和引流出來的糞便非常臭,我們都讓到了一旁,但梁醫生毫無怨言,整整排流了兩個多小時,才讓原本奄奄一息的牛慢慢緩了回來,一個星期后就完全康復了。”和文中告訴記者,那一次,“梁一刀”幫他挽回了近萬元的損失,直到知道梁學仁去世,他都還沒來得及向他說聲謝謝,很是惋惜! 精湛的醫術和周到的服務,讓“梁一刀”的美稱在金沙江兩岸叫響了,也讓他在工作期間獲得了無數榮譽和嘉獎。在梁學仁家中,掛滿了獎狀和榮譽證書,每一次表彰都是梁學仁20多年辛苦行醫的最好說明。? 養殖戶心中的“守護神” 上江鄉是一個以農牧業經濟為主的傳統農業鄉鎮。長期以來,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主要依靠種養殖業。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該鄉群眾在發展傳統種植業的基礎上,不斷擴大生豬、肉牛、土雞等養殖規模,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群眾致富增收的步伐。其中,僅上江鄉良美村就有大型、達規模的養殖戶3家,據2015年秋防資料顯示,該村共有大牲畜統計2萬多頭。 “這幾年,村里養殖業能這樣快速發展壯大,真的是多虧了我們的梁醫生,有他在,我們老百姓養什么牲畜都是心里有底。”良美村主任趙天勝談起梁學仁的離去,還不時概嘆:“太可惜了,是我們良美村的一大損失啊!” 養殖業要發展,關鍵要有技術和醫療保障,在上江鄉,但凡有點規模的養殖戶都接受過梁學仁的指導和幫助。從母豬人工授精到仔豬早期防疫,再到生豬科學繁育,只要養殖戶遇到不懂的問題,每一個環節梁學仁都會認真指導,悉心幫助。與此同時,利用自己平時走村串戶為牲畜看病打針做手術的時機,梁學仁還把畜牧獸醫課堂搬到了田間地頭和農戶家中,向群眾傳授基礎的實用獸醫技術,宣傳科學養殖觀念,為群眾致富謀路子。 在梁學仁的努力下,一個個養殖大戶在上江鄉成長發展,并帶動了周邊的農戶也一同致富,福庫村養殖戶馮紹成就是其中之一。幾年前,在外打工多年的馮紹成看到人工授精產業前景良好,便決定回鄉發展種豬養殖。“養豬了以后,技術方面還不到家,基本上都是請梁醫生來指導、服務。”馮紹成告訴記者,在梁學仁的指導下,他慢慢學會了科學飼養、人工采集等技術,種豬場的生意也逐漸打開了市場。如今,隨著規模不斷擴大,馮紹成場內提供的人工授精服務不僅覆蓋整個上江鄉,周邊五境、拖頂、尼西和麗江巨甸、石鼓等鄉鎮的農戶也會到他這里購買種豬精液,進行品種改良。馮紹成說:“養豬場能有現在的規模,梁學仁是最大的功臣,可以說,沒有梁醫生我的養豬場也發展不到今天。” “梁醫生不僅給我們提供技術,還幫我們的畜禽看病、打預防針,他對我們養殖戶來說就是一個守護神。”養殖業要發展,做好防疫工作是關鍵。多年的獸醫生涯,梁學仁深知做好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他一年到頭走村串戶為畜禽進行診治,春秋重點防疫季節更是挨家挨戶認真排查,確保防疫工作做到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頭,每戶的豬馬牛羊都要“頭頭注射,只只免疫。” 在平時的工作中,只要了解到有哪家有畜禽非正常死亡,梁學仁都會到場仔細查看,仔細確認是否由傳染病導致死亡,而每到街天趕集,梁學仁都會對市場上出售的畜禽認真進行檢查,確保無攜帶傳染源的畜禽進入市場。 多年來,梁學仁都始終守護在防疫或防控第一線,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上江鄉多次發生重大疫情都得到及時控制,從未出現過畜禽大規模死亡的事件。對于梁學仁所作出的貢獻,上江鄉人民政府原鄉長王琳這樣評價道,“現在,我們上江鄉是個畜牧養殖大鄉,在全州也排行前列,不少老百姓都能從養殖業中得到了實惠,靠的就是有梁學仁同志這樣的農牧科技骨干,可以說,他為上江鄉畜牧業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評論:公仆的形象在為民服務中樹立 共產黨員就應該像梁學仁那樣——甘當人民的公仆,做群眾的貼心人。 從一名中專生畢業成長為一名畜牧獸醫專家,從豬哼、牛叫、馬嘶中就能聽出家畜的疾病,這樣的為民服務本領不是一兩天就能學會的,也不是從書本上學習就能掌握的。“滴水穿石”需要一股韌勁。在現實工作中,梁學仁就是這樣有著一股韌勁的人。 ?這股韌勁的動力從哪里來?從他的故事中,我們不難找到答案,那就是一心為民之心。 雷鋒同志曾說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梁學仁短暫的一生中,他用自己的熱情、真情投入到了為群眾服務的偉大實踐中。 我們每一位共產黨員都應該向身邊的優秀共產黨員梁學仁學習,學習他追求精湛業務技能的事業心,學習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尚情操,學習他為了群眾的利益不顧個人安危的獻身精神,甘當服務人民的公仆,樹立好黨員形象,不斷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影響力。(記者 程志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