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世界水電建設 云南綠色能源內輸外送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 發布時間:2016-03-11 11:57:10

石林太陽能光伏并網電站

溪洛渡電站

富寧換流站工程進展順利

普者黑羊雄山大唐風力發電場

本報美編 張維麟 制圖 本報記者 袁景輝 整理

從溪洛渡電站建成世界首座300米級智能拱壩,向家壩電站建成全球跨度最大地下發電廠房而引領世界水電建設,到國際先進的特高壓輸變技術將云南綠色能源內輸到東南沿海、外送周邊國家,再到中緬油氣管道將印度洋與云南緊密相連,云南能源保障網建設可以說是內強外通,有力地提升了全省改革開放水平,為全省經濟社會實現跨越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

全球首座300米級智能拱壩在滇建成

溪洛渡電站引領世界水電發展

位于滇川兩省交界金沙江下游的溪洛渡電站,不僅是世界裝機容量第三大水電站,而且是全球建成的首座300米級智能拱壩,該電站建設開創的“300米級溪洛渡拱壩智能化建設關鍵技術”獲得國家科技二等獎,在世界水電開發中居于引領地位,強有力地支撐著我省清潔電源和能源保障網建設。

世界最聰明大壩

溪洛渡電站是世界已建成的3座300米級特高雙曲拱壩之一,壩頂高程610米,最大壩高285.5米,壩頂弧線長681.51米,拱冠頂厚14米,底厚64.04米,庫區水推力達到1400萬噸,其地震設防標準、壩身泄洪流量及泄洪功率位居世界特高拱壩之首。智能化技術在溪洛渡電站的創造性應用,將這個橫跨在金沙江上的鋼筋混凝土“龐然大物”變成了一個智能化管理的“生命體”,成為目前世界上最聰明的高拱壩。

“大壩內部的任何溫度變化、位移變化,我們都知道。”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超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溪洛渡電站大壩內部安裝有2000多臺套檢測儀器,對大壩內外部各種變化基本都能檢測采集到。據了解,溪洛渡電站“數字大壩智能管理系統”已經采集了2000多萬條數據,建成了10.7G的數據庫,該技術不僅首次創建了特高拱壩智能化建設理論和體系,攻克了拱壩智能建設的關鍵技術,而且首次建立了特高拱壩施工進度與真實工作性態的動態耦合仿真分析模型與方法,實現了大壩建設全過程實時工作性態的動態可控,成功解決了拱壩在設計、實施、初期運行階段的關鍵技術問題,確保了溪洛渡大壩的安全高效,“這代表了世界水工界最復雜建筑物建設管理的最高水平。”張超然說。

此外,該技術還第一次創建了全生命周期拱壩全景信息模型(DIM),并研發了拱壩智能建設與運行信息化平臺(iDam)。目前,溪洛渡拱壩已經歷了3年的蓄水運行,原型監測成果表明,各項指標均在設計允許范圍之內。“該成果是混凝土拱壩筑壩技術的重大創新,居于國際領先水平。”成果鑒定委員會專家認為,這項成果不僅提高了溪洛渡工程建設質量,還有效地控制了工程建設成本。據悉,僅溪洛渡大壩冷卻用水一項就節約3000多萬方,節約投資5000多萬元。

開創智能建壩先河

因為金沙江上游的特殊地質結構,溪洛渡電站大壩建設的復雜程度可謂世界第一。為解決這一世界難題,負責溪洛渡電站建設和運營的中國三峽集團牽頭組織的科研團隊,將業主、設計、科研、監理、生產緊密集成,攻克了拱壩智能化建設關鍵技術,解決了拱壩在設計、實施、初期運行階段的關鍵技術問題,實現了大體積混凝土澆筑質量、溫控的精細化、個性化、智能控制,確保了溪洛渡大壩的安全高效建設,解決了世界大壩建設的一大難題,開創了我國智能高拱壩建設的先河。

面對較大的工作量和技術瓶頸,溪洛渡工程建設者先后進行了150余項專題研究,100余次現場試驗,歷時3年無數次調試和改進,他們終于成功研發了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大壩智能管理系統”,該系統以混凝土澆筑、溫控和基礎灌漿為核心解決施工智能控制,基于物聯網技術和大數據分析技術等展開系統研究,使高拱壩建造過程的管理具備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神經系統”,實現高拱壩施工的智能管控,從而實現了時刻監測大壩的身體狀態,真實把握大壩建設的脈搏,為溪洛渡大壩混凝土澆筑質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手段,提高了現場混凝土施工質量和溫控水平,確保了溪洛渡工程質量、進度和安全,并探索出一套先進的施工管理手段。

據了解,在溪洛渡“數字大壩智能管理系統”建設工程中,溪洛渡工程建設者提出了以建設單位為項目管理中心,以科研和咨詢單位為技術支撐,以設計、施工、監理單位為工程建設支柱,形成了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一個中心、兩個支撐、三個支柱”的特高拱壩建設管理新模式,構建了4家參建單位、1家專業軟件單位、多家科研院校組成的“4+1+N”的系統建設操作運行模式。“這個系統采集到的數據,不僅實現了對主要施工任務的全覆蓋,還能對提取的數據進行匯總、綜合,以便各方共享和查詢。”溪洛渡電站工程管理部鄔昆博士告訴記者,溪洛渡大壩建設過程中,從原材料到拌和樓,到水平、垂直運輸,再到倉面振搗、溫控一系列參數都已經采集到“數字大壩智能管理系統”,“在國內外,沒有哪個大壩像溪洛渡這樣,擁有如此豐富的數據。”鄔昆說,這些海量的監測數據不僅保證了工程施工的順利進行,還能在今后的運行中繼續發揮作用。通過“數字大壩”系統,建設者掌握了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各類數據,這些數據將為工程將來長期運行提供重要參考。

智能化建壩全面推廣

中國三峽集團副總經理、溪洛渡智能拱壩建設項目牽頭人樊啟祥表示,智能大壩建設是未來水電發展的大趨勢,溪洛渡工程引領著世界高拱壩的發展方向。“我們在貫徹國家‘走出去’戰略進程中,會把在國內大型水電開發中形成的先進技術成果和成功的技術應用經驗,向其他國家和地區全面推廣,在國際上樹立起中國水電的良好形象。”樊啟祥表示,隨著智能建造模式和工程建設精益化管理理念的普及發展,溪洛渡拱壩智能化建設科技成果的應用將逐步拓展至拱壩水電站整體、其他壩型水電工程乃至其他行業,實現工程建筑應用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協同管理與智能建造。據悉,溪洛渡電站建設中開創的“300米級溪洛渡拱壩智能化建設關鍵技術”正在金沙江上游另外兩座巨型電站白鶴灘、烏東德以及華電集團藏木電站等工程推廣應用,有效的解決了大型水電工程建設高質、高效、精細化施工難題,直接經濟效益約243億元。

開創多項世界第一

向家壩推動中國水電綠色變革

3月6日,晴,金沙江下游河谷的晨霧還沒散盡,向家壩電站猶如罩上一層薄紗,看上去更加雄偉壯觀。上午10點半,魚類高級工程師魯雪報就在位于電站建設營地高程360平臺上的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壩電站珍稀特有魚類增殖放流站忙碌著,放流站繁育車間里整齊排列著的養殖缸中,十數條一尺來長的達氏鱘歡快地穿行其中,與同缸相處的一群長江珍稀魚種胭脂魚苗親密相處。

在另外兩個繁育車間里,幾個碩大的養殖池里游著無數條0.5至1米長的鱘魚,其間不乏巴掌大的胭脂魚及其他珍貴魚種,“這些珍貴魚種都是要分批放入長江的。”魯雪報說,為了讓向家壩水電站上、下游特有生物種群更好地延續,珍稀特有魚類增殖放流站每年都要向大壩下游投放包括達氏鱘、胭脂魚在內的長江特有珍稀魚苗十余萬尾。“基地在電站建設初期建成運營,這對維護電站庫區上下游長江生態系統有重要意義。”魯雪報說。

這是向家壩電站推動中國水電實現綠色變革的重大創新,這個創新延續了大壩上下游金沙江乃至整條長江的生物種群,有效維護了電站庫區生態系統。“庫區生態問題解決了,本身就沒產生任何碳排放的水電就是當之無愧的綠色能源。”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超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大投入維護庫區生態

魯雪報工作的放流站是中國三峽集團公司投資4000余萬元建設的。“這個站2008年就建成投入運營了,到現在累計放流的長江珍稀特有魚苗超過100萬尾。”向家壩電站工程建設部黨委書記王毅告訴記者,電站每年要投入數百萬元才能維持放流站的運營,“三峽集團對解決電站上下游生物種群延續,維護庫區生態環境做出了巨大努力。”

記者走進這個距離我省北大門水富縣城僅1公里的珍稀特有魚類增殖放流站,其所承擔金沙江流域珍稀特有魚類研究保護及人工繁殖放流的科研基地,給人帶來了厚重的科研氣息,“這個站是作為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規劃建設的重要工程之一。”王毅說。

每年投放珍稀魚苗20萬尾

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壩水電站珍稀特有魚類增殖放流站占地2.67公頃,除了供辦公和科研用的綜合樓外,絕大部分土地用來建設魚類繁育車間和科研、科普等配套設施。目前,該增殖放流站已成功實現達氏鱘、胭脂魚、巖原鯉、長薄鰍、厚顏魴的自養放流目標,全面開展了多種生產養殖技術研究,進行野生魚收集馴養、野生魚類資源調查監測等工作。

通過整合包括中華鱘研究所等多種研究技術優勢后,“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壩水電站珍稀特有魚類增殖放流站”年均培育魚苗18.4萬尾,育成放流13.3萬尾,總成活率超過了70%,其中包括合格達氏鱘5000余尾和2萬余尾胭脂魚魚苗。為了避免庫區網箱養魚破壞庫區水體環境,三峽公司每年還組織在水庫放流“四大家魚”魚苗,積極倡導生態漁業,目前已累計投放家魚魚苗60萬尾。

每年減排2500萬噸二氧化碳

作為金沙江上第一座建成投產的巨型水電站,向家壩電站裝機達到了640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超過300億千瓦時。“也就是說,向家壩每年生產的水電,可以節約標煤1020萬噸以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500萬噸。”向家壩電廠廠長王建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向家壩電站不但裝有目前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8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而且還建有世界跨度最大的地下發電廠房。電站生產出的強勁綠色水電源源不斷送到華中、華東地區,成為我省能源保障網建設中的骨干清潔電源。截至3月5日,向家壩電廠連續安全生產1469天,電站累計發電近830億千瓦時,相當于為社會節約標煤消耗270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764萬噸,為全省乃至全國能源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了有力支持。

事實上,向家壩電站不止單機容量第一,地下廠房建跨度第一,還有多項世界第一,“我們一共有十大世界之最。”王建中說,向家壩從設計開始就朝推動中國水電綠色方向努力,建設過程中取得的很多重要成果都已在全國水電綠色發展中廣泛應用。為了在水電站建設中探索綠色路徑,積累綠色經驗,向家壩電站建設過程中建成使用了世界上最長的帶式輸送機輸送線以及國內水電建設最大的人工砂石加工系統,每小時可以從30公里之外的灰巖骨料場運送3000噸骨料。“這不但節約成本,也減少了汽車運輸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長皮帶式輸送機布設于隧洞內,減少了汽車運輸需修建公路而占用耕地,更有利于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王毅頗自豪地說。

“西電東送”將大提速

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滇西北直流送電工程送端換流站——新松換流站施工現場,一幅熱火朝天的生動建設現場;而在富寧縣永富直流輸變電工程主體部分安裝已經基本完工,進入到最后的調試階段。

滇西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線路將把滇西北富集的清潔水電直接送往深圳。云南自己設計建設的±500千伏則將金沙江中游觀音巖水電站的水電運送到毗鄰北部灣經濟區的富寧縣,“云電大規模送廣西指日可待。”南方電網公司副總經理陳允鵬如是說。

西電東送“射線”通兩廣

整個“十二五”期間,我省西電東送電量累計達3180億千瓦時。目前,南方電網西電東送已形成“八回交流、八回直流”共16條500千伏及以上大通道,500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輸電線路超過18440萬公里,送電規模超過3500萬千瓦。

“十三五”期間,南方電網還將建成±800千伏滇西北至廣東特高壓直流工程、±500千伏云南金沙江中游電站送電廣西直流工程、±500千伏云南觀音巖電站3條電力大通道。預計到2020年,南方電網19條西電東送輸電通道總送電規模將達到4600萬千瓦,“永富直流和滇西北直流輸變電兩個工程投產后,云南西電東送將大提速。”省能源局負責人說,到2020年,全省西電東送規模將達到3270億千瓦時。

永富直流投產在即

已經進入最后沖刺階段的永富直流工程送電在即,該工程既是國內第一個省內直流輸變電工程,項目總投資73.5億元,包括2座換流站和577公里直流輸電線路,116公里接地極線路以及相配套的通信及二次系統工程等內容,“今年6月永富直流將投產輸電。”

據了解,裝機300萬千瓦的大型水電站觀音巖水電站計劃今年全部建成已投產,而現有的0.9萬兆瓦外送通道無法滿足觀音巖水電站的送出需要,解決觀音巖富余水電輸送問題已迫在眉睫。在省委、省政府和南方電網的安排支持下,云南電網公司迅速啟動項目,在一年半的時間完成了常規需要3年的投資建設任務。

云南電網公司負責人介紹,永富直流工程從滇西北的永勝到滇東南富寧,貫穿全省15個縣(區、市),越高山、跨大河、過深谷,工程建設難度大,施工量大。工程建設指揮部負責人介紹,永富直流工程中的永仁換流站和富寧換流站主體工程高峰期投入人力近2000人,尤其富寧換流站土建施工期間陰雨天氣達到45%,土方量達到115萬立方,單日混凝土最大澆筑量1140立方,在施工中創造了云南電網公司單項工程施工量紀錄。僅直流輸電線路、交流配套及接地極工程就由11家送變電專業公司參建,投入人力近3000人。

對云南而言,永富直流工程承擔著省內主要電源的送出通道重任,將滿足觀音巖水電站電力送出需要,實現豐水期送電廣西300萬千瓦,有效消納我省富余水電產能;對于南方電網而言,則是西電東送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南方電網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將滿足云南和廣西負荷發展需要,實現清潔能源在更大范圍內的優化配置;更為重要的是,永富直流工程直接關系到整個南方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為云南與南方電網主網異步聯網方案創造條件,提高南方主網和云南電網安全穩定水平。

滇西北直流工程有望明年送電

3月3日,記者走進滇西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送電工程送端換流站——新松換流站施工現場,一臺臺大型工程車轟鳴著在已被夷為平地的山坡上來回奔跑……這條投資超過220億元的送電工程,計劃明年具備送電功能,屆時,滇西北富集的清潔水電將通過這條線路源源不斷送往改革開放前沿陣地深圳。

在火熱的施工現場,中國南方電網超高壓輸電公司大理局副局長邱有強告訴記者:“工程越早建成投產,云南的水電就能得到更大利用。” 據悉,滇西北新松換流站直流換流容量5000MW,額定電壓±800千伏,雙極直流出線一回。

滇西北直流工程西起我省劍川縣,途經云南、貴州、廣西、廣東4省區,橫跨53個縣區后到達深圳市寶安區,線路全長1959公里,是南方電網目前最長的輸電工程,也是西電東送首條落點深圳的特高壓直流線路。其中,云南新松站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2350米)的特高壓換流站。工程擬采用±800千伏輸電方案,送電能力500萬千瓦,每年可向深圳輸送電量約200億千瓦時,相當于深圳全年用電量的25%。工程投產后,珠三角地區每年可減少煤炭消耗64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1600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12.3萬噸。滇西北直流工程的建設不僅可以提高西部瀾滄江上游電能外送能力,同時也可緩解珠三角地區環境污染問題,有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低碳經濟發展。

油氣管網建設提速

云南用上印度洋上岸油氣

我省首條跨州市的天然氣支線管道——云南能投集團昭通支線天然氣管道正在加速建設,“這是全省最長的天然氣支線管道工程,對全省天然氣管網建設意義重大。”在沾益縣盤江鎮的項目建設現場,該項目有關負責人介紹,昭通支線天然氣管網將從曲靖經開區經沾益、宣威、會澤、魯甸幾個縣后,直抵昭通市昭陽區,整條支線管道全長280公里。截至記者發稿時,昭通支線天然氣管網建設累計焊接31.66公里,管溝開挖25.783公里,下溝23.163公里,一次回填22.793公里,二次回填20.993公里。

中緬天然氣管道從印度洋上岸,開辟了新的能源戰略通道。云南省加快天然氣利用工程的建設,“以實現項目覆蓋地早日通氣、用氣,推動天然氣工業化利用,支持全省工業產業布局優化調整,努力化解我省能源結構矛盾。”省工信委一位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據了解,中緬天然氣管道沿線主要州市已經實現通氣用氣,全省已建成了安寧、嵩明、曲靖等3座壓縮天然氣母站,建成城區加氣站及高速路加氣站199座,液化天然氣衛星站50座,液化天然氣加氣站101座,我省提出的“氣化云南”戰略已具備一定基礎。今年,我省將以支線天然氣管網建設為支撐,加快城鎮燃氣網絡改造建設步伐,提高居民天然氣使用量,進一步提升“氣化云南”水平。省能源局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我省將繼續推進紅河、騰沖、施甸、龍陵、祥云、富民等8條支線天然氣管道建設,進一步實現“氣化云南”的戰略目標,全省年消費天然氣32-40億立方米。 新建中緬天然氣管道楚雄至攀枝花支線,“通過連接貴州、四川和廣西,云南將與全國天然氣管網相連,真正進入‘氣化時代’。”省能源局負責人如是說。

糯扎渡綠色電能送境外

寬40多米、高200余米,9臺65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一字排開——瀾滄江樞紐電站糯扎渡的恢弘大氣讓記者深感震撼。裝機585萬千瓦的糯扎渡電站,不但是云南“西電東送”的骨干電源,也是我省“云電外送”的重要基地。“去年發電205億千瓦時,投產3年多來累計發電達到630.5萬千瓦時。”電廠運行維護部主任助理龔斌介紹,糯扎渡電站大量綠色電能送往周邊的老撾等國家。

水電本身就是沒任何碳排放的清潔能源,糯扎渡電站通過投資7.9億元進行庫區生態環境保護,將清潔水電轉變成真正的綠色能源。據了解,為了減少水庫下泄低溫水對河流生態和魚類繁殖的影響,糯扎渡電站在進水口工程建設中不惜增加投資2.4億元,采用疊梁門方式率先實施電站分層取水方案,大大改善了下泄水溫,滿足了對下游河道魚類產卵的需求。“糯扎渡水電站有選擇地對中華刀鲇等魚類進行網捕過壩,有效保護瀾滄江珍稀魚類,維系庫區生態環境平衡。”龔斌說。

據了解,瀾滄江中下游共有魚類122種,其中分布于糯扎渡庫區干支流的土著魚類目前約有50種。為了延續庫區生物種群,糯扎渡電站投資建設了珍稀魚類增殖放流站和珍稀動物拯救站,同時建立了珍稀植物園。截至目前,糯扎渡電站流放了大量瀾滄江珍稀土著魚苗,共救護20余種上百只(頭)野生動物,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蜂猴,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短尾猴、灰葉猴、黑熊、蛇雕、凹甲陸龜、白鷴等,栽種了一批庫區淹沒前移出來的珍稀植物。

作為“云電外送”的骨干電廠,安全、穩定地生產成為了糯扎渡首要目標。“我們圍繞生產運營‘降缺陷,控非停’等重點,統籌協調運行、維護、檢修等工作,優化‘運維合一’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龔斌說,僅去年一年,電廠就發現并處理缺陷387項,年消缺率100%,設備缺陷率同比降低59%,非停率同比降低75%。到目前,華能糯扎渡電廠已經累計安全生產1200多天了。

本報記者 李繼洪 易科顏 李星佺李漢勇 王淑娟 陳創業 黃興鴻 胡梅君邢路揚 管毓樹 張文峰 蔣瓊波/文

張彤 雷桐蘇 徐雁 孫曉云/圖

即時跟評

建設跨區域能源樞紐時不我待只爭朝夕

作為水能、煤炭、新能源資源富集的能源大省,能源保障網建設不僅是我省主動融入國家戰略,落實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重大戰略部署、搶抓發展機遇的重要抓手,更是發揮云南區位優勢、實現睦鄰安邊、維護國家能源安全的關鍵舉措。能源是云南重要的基礎產業,是全省擴內需、穩增長的重要舉措,是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支撐,加快能源保障網建設,有利于破解全省經濟跨越式發展的瓶頸制約,有利于為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提供強大支撐,有利于為建設對外開放新高地奠定堅實基礎,有利于為扶貧攻堅民族團結提供保障,有利于爭創經濟發展新優勢,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實現中央對云南發展的新定位、新要求。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充分發揮能源網建設在全省經濟社會跨越發展中的重要基礎支撐作用,依托豐富的能源資源優勢和獨特的區位優勢,以三江流域水電基地為基礎,穩步推進新電源開發建設,加快新能源建設;強化省內主網、配網和微網建設,建設云電外送電力回送通道、云電外送相協調的安全電網;依托中緬油氣管道,以石油煉化基地支撐中緬原油管道的規模化,實現原油通道供應的常態化,提高省內成品油供應能力,加快省內天然氣網絡及場站建設,形成布局合理、科學儲配、輻射邊遠的天然氣輸送網絡體系,建成國家重要的跨區域能源樞紐,加快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

能源優勢和區位優勢的雙疊加,使云南具備了建設國家重要的跨區域能源樞紐的條件。將這個全國絕無僅有的優勢轉化為全省跨越發展的動力源,作為全省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重要抓手,云南時不我待。(云南日報)

責任編輯:拉初
久久久久久一品道精品免费看 | 国模和精品嫩模私拍视频|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免|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 欧产日产国产精品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 |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 亚洲精品自拍视频| 99热在线精品播放| 熟妇人妻VA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大片国产| 国产精品 码ls字幕影视|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9999高清| 精品大臿蕉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不卡 | 情侣视频精品免费的国产|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网站| 美利坚永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 午夜人屠h精品全集| 精品69久久久久久99| 精品国精品自拍自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三级午夜电影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小说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色欲|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唯爱网 |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午夜|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电影 | 国产成人精品自线拍| 亚洲精品无码少妇30P|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女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