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農牧局駐拉河柱村工作隊“掛包幫”側記 “州農牧局干部心貼心為我們尋找致富路子,手把手教我科技知識,我們脫貧致富信心更足、路子更寬了。我家今年就有希望脫掉貧困帽子?!本S西縣保和鎮拉河柱村小馬廠村民小組傈僳族老人魏增福說。 魏增福是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掛鉤幫扶他家的干部是州農牧局高級農藝師和繼泉。除魏增福家外,和繼泉還掛鉤幫扶其它3個貧困戶?!昂屠^泉是好人,我家忘不了他的深情厚誼,到現在他已經8次來到我家,詳細了解生產生活情況,幫我家制定幫扶計劃、產業脫貧計劃,產業脫貧計劃已經完成兩個階段,我家用新技術種下了糯山藥和百合,種子是州農牧局送的,技術是工作隊員教的,我家搞好田間管理就會有收獲了?!?/p> 魏增福和他的老伴今年70多歲,一家人只有兒子一個勞動力,兒媳婦是殘疾人,一個孫子在外讀書。老的老、殘的殘、勞動力少是魏增福家貧困的原因?!霸詾橄裎疫@樣的家庭脫貧沒有希望了,”魏增福說,“工作隊給我家帶來了脫貧新希望?!?/p> 魏增福所說的“脫貧新希望”源于何處?源于州農牧局干部扶貧從“心”開始。州農牧局幫扶維西縣保和鎮拉河柱村104戶貧困群眾,讓他們堅定了脫貧新希望。 扶志,點燃脫貧新希望。扶貧最好的方法莫過于讓貧困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希望,感受到真真切切的改變。在扶貧過程中,州農牧局干部用政策的力度和溫度,轉作風,遍訪群眾,精準識別對象,走訪貧困戶6次以上。干部走訪中做什么?先做扶志工作。“人窮不能志短,有志者事竟成。大家要教育群眾轉變觀念,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變苦熬為苦干。只有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打贏脫貧攻堅戰?!敝蒉r牧局局長楊樹奇在“掛包幫”干部培訓會上說。 州農牧局干部在遍訪中注重扶志,把貧困農民主動脫貧之志“扶”起來,把“內因”激活起來,把脫貧的腰桿撐起來。 扶智,發放脫貧致富金鑰匙。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4月26日,州農牧局召集拉河柱村貧困群眾舉辦養殖技術培訓。參加培訓的貧困戶老余說:“州農牧局幫扶干部幫助我家制定脫貧計劃,給我家買來仔豬和糯山藥、百合種子,手把手傳授種養殖技術,我家摘掉貧困帽子有希望了?!?/p> 此前,州農牧局在拉河柱村舉辦了玉米高產技術、糯山藥、百合、大棚蔬菜培訓班。“脫貧不僅要有志氣還要有技術。針對貧困群眾的實際情況,我們采取缺什么補什么的方法開展實用技術培訓?!焙屠^泉說。 駐村開展工作以來,州農牧局從拉河柱村實際出發,開出了治愈貧困的“藥方”:依靠科技進步,發展特色產業,打贏脫貧攻堅戰。 站在地頭說不如跟著群眾干。2月22日上午,拉河柱村下起了大雨,中午,天氣雨轉陰。州農牧局幫扶干部踏著泥濘小路來到糯山藥高產示范基地與群眾一起查看出苗情況,并現場講解田間管理知識。 “農牧干部和我們打成一片,他們和我們一樣渾身沾滿泥土。從糯山藥高產技術培訓到種植都是農牧技術干部帶著我們干的?!崩哮f樹村民小組李春說,“干部都這樣干了,我們哪能不加倍努力。” “推廣科技就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焙屠^泉說。 據了解,糯山藥是拉河柱村傳統產業,但技術落后,糯山藥生產效益低。為提高糯山藥生產效益,州農牧局幫扶干部手把手教貧困戶糯山藥高產新技術。新技術與傳統技術相比,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特點,采用傳統種植技術,每個勞動力一天能挖糯山藥50斤,采用新技術栽培,每個勞動力一天能挖山藥500斤。 “農牧技術干部不怕臟不怕累,從耕地到栽種再到管理都跟我們在一起勞動,現場指導我們種植百合新技術。百合苗發得好,我們看到了脫貧希望?!崩哮f樹村民小組貧困農民和金文說。 舉措很實,成效顯現。今年以來,州農牧局在加強農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完成了拉河柱村高產玉米創建示范基地建設、糯山藥高產基地建設、百合基地建設任務,為掛鉤貧困戶制定并實施產業發展計劃。到目前,104戶貧困戶都有了脫貧產業,每個貧困戶都有一至二人通過培訓掌握一門實用技術。扶貧從心開始,有了脫貧志氣,有了脫貧智力就有了摘掉貧困帽子的“心力”?!靶牧Α睆妱?,脫貧致富指日可待。眼見好日子一天天臨近,魏增福高興地說:“人們說致富光榮,我家今年一定要摘掉貧困帽子,過上體面的日子?!保詈槌蹋?/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