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愚公”斯那定珠傳奇斯那定珠(前)和公司的員工走在香格里拉大峽谷內原始的人馬驛道上(5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王長山攝 一個景區:給你300億元,你能造出這樣的山水峽谷嗎? 看不夠的美景 聽不夠的天籟 你卻連著天上人間 香巴拉見證你的愛 ——歌曲《天邊的巴拉格宗》 斯那定珠作詞 驅車進入香格里拉大峽谷后的第一站是水莊。新落成的藏式生態大酒店不遠處,就有一棵千年菩提樹,油綠的樹葉爬滿了半個峭壁。 艷麗的杜鵑花、壯闊的河谷、皚皚的雪山……這些雪域高原絕美的風光,在巴拉格宗景區一站可得。 山水形勝的大峽谷,還蘊藏著豐富的礦產和水能資源。路通了,也引來了開發者的“覬覦”。 “你這河水流著的是錢,每天都白流了,修電站,讓你坐著數錢。” “跟你合作開礦,給你25%的干股。” ?…… “小時候,抬頭就看到藍天,俯身就踏入清清的河流,牦牛群在高山草甸吃草。這些,不能在我們手中毀了。”他說,“打洞挖礦,留給后代的山水將千瘡百孔;修電站,秀麗峽谷將不復存在。” 因為修路,斯那定珠至今還欠著巨額債務。養護好千辛萬苦修成的路,更需要大筆后續資金。但是,面對著誘惑,即使自己已成了窮光蛋,他的拒絕依然堅定,“給你300億元,你可以造出這樣的山水峽谷嗎?”他這樣詰問那些想來“開發”的人。 1997年,云南省政府宣布“香格里拉”就在迪慶。“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峽谷是州里唯一一個以‘香格里拉’命名的景區,一定要打造成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這樣,那些老板就沒法再打礦產和水電的主意了。” 1999年,斯那定珠注冊巴拉格宗生態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開始為打造風景旅游區奔忙。跑規劃、求支持、過環境評估……又是十多年,又是巨額債務和各種冷眼、不理解。 路修通了,景區建設也逐步走上正軌。2007年試營業以來,景區一步一步發展,現在已經成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4A級旅游景區”。 2011年,斯那定珠又與云南文投集團合作,圍繞“保護”與“開發”推動景區轉型升級。那時他個人已累計投資近3億元。 為了幫助深山里的鄉親們擺脫貧困,斯定那珠租了村里閑置的土地發展生態農業,給每戶年均1萬元的租金;把藏式老房子整修復原,辦成游覽點;將200多萬元的景區工程分包給村民;將景區道路維護按段承包給村民,每年給每戶發7000元工錢…… 巴拉村變了。村民們已經搬到十余公里外的峽谷寬闊地帶,走出峽谷的青年人也紛紛回來“上班”了。 “公路修通前每家年收入也就2000元左右,除了打獵、撿菌子幾乎沒什么錢。”巴拉村原村民小組長魯茸丹增說,現在大家跑運輸、搞旅游、打工,掙錢的路子多了,去年戶均收入可達10萬元左右。“景區成了大家的金山。” 景區還帶動了附近村子的發展。如今,300多名周圍村莊的村民在這里就業。“員工中有藏、漢、拉祜等民族,我們是個和諧的大家庭。”斯那定珠說。 “過去我覺得生活在這山里的人,可能是運氣最不好的人,過著接近原始的生活,但其實這里的風景和人文卻是最真實地描繪了‘香格里拉’的意境。”斯那定珠說,“應該讓更多的人來感受這片凈土。” |